偃师夹沟村乔氏绣楼

夹沟村北望缑山,南靠嵩山,处于两山间的沟壑,夹沟这个村名可能就是这样得来的,刚到村口看起来与其他普通村庄无异,一路打听,来到村里靠北的区域,路边的民房逐渐显出昔日大户人家的气势,村里人介绍这一片以前是一座大宅院,现在有的已拆除,有的已坍塌。

偃师夹沟村乔氏绣楼

偃师夹沟村乔氏绣楼

偃师夹沟村乔氏绣楼

这个拱门是以前宅院东西方向的通道,拱门上面是连接前后宅子的过道,在一百多年前这里已经有立体交通了。

偃师夹沟村乔氏绣楼


再往北走,来到一个丁字路口,正对着路口墙上有两孔佛龛和一张石桌,石桌侧面写着:康熙五十二年神桌。神桌上面磨得锃亮,已当做路边歇脚的长凳了。

偃师夹沟村乔氏绣楼

偃师夹沟村乔氏绣楼

一户家院门口堆放着一些石碑,字迹朝下,不知是哪朝哪代留下的。

偃师夹沟村乔氏绣楼

丁字路口东,有块红色的文保单位公示牌表明了乔氏绣楼的位置,热心带路的大叔指着牌子东侧残破的木门说,绣楼在这后面,可现在主家不在进不去,话音未落东边过来摩托车引起了大叔的注意,正巧,绣楼现在的房主过来了。

偃师夹沟村乔氏绣楼

房主听说是专程来看绣楼的,马上下车打开木门,带我们走进后院,房主在别处盖有新房,这里早已不住人了,果不其然,院内过道杂草丛生,谁能想到省级文物就藏身于此。

偃师夹沟村乔氏绣楼

绣楼前面两侧有东西厢房,东侧的已塌毁,西侧的还算完好。

偃师夹沟村乔氏绣楼


偃师夹沟村乔氏绣楼

穿过杂草丛,终于看到绣楼,果然气势不小,砖砌三层结构,门前有青石台阶直上二楼,绣楼为清代建筑,屋檐下有青砖仿斗拱造型,斗拱下还有一圈砖雕装饰。类似造型的绣楼在其他县里也有,但规模都比不上这里。

房主没拿钥匙无法进屋参观,据介绍屋内还有太师椅、顶子床等老物件。

偃师夹沟村乔氏绣楼

绣楼西侧有门洞通向楼后,楼后有一层的正门,是供佣人进出的地方。

偃师夹沟村乔氏绣楼

从绣楼后面看只有寥寥几个小窗户,更像一座戒备森严的炮楼。

偃师夹沟村乔氏绣楼


偃师夹沟村乔氏绣楼

房主介绍绣楼两侧原有房屋相连,但均在近代陆续拆除。

偃师夹沟村乔氏绣楼

现在的房主介绍了绣楼的一些历史,夹沟村90%的居民都姓乔,祖上来自山西,明朝大移民时迁至此处扎根。

说起夹沟村的乔姓,有两位革命英雄必须提到,两位都跟随皮定均司令、徐子荣政委领导的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参加了抗日战争。

一位是乔道三,出生于1915年12月16日,193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偃师中学求学,参加了抗争国民政府的偃中学潮,1938年9月前往革命圣地廷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1947年10月1日界首解放,任中共界首市委书记、市长。1951年7月9日,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年仅36岁。

另一位是乔清和,1914年出生,1937年2月参加新四军,跟随皮定均司令员,在豫西创立抗日革命根据地,担任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政治侦察队队长,他机智勇敢、英勇善战,是名扬豫西的抗日英雄,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解放战争时期,跟随皮定均参加著名的中原军区突围,1947年参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并且带领突击营击毙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荣立大功一次、三等功一次;新中国成立后,他在西南剿匪时任十八兵团先遣支队司令员,荣立一等功;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全部五次战役,指挥加强营立下汗马功劳,被朝鲜人民军授予军功章一枚; 1965年离休后,回到老家,任村支书17年,带领乡亲修路、建桥、打机井,摆脱贫困面貌;2010年3月,革命英雄与世长辞。

接着说绣楼,现在和以前绣楼的主人都姓乔,属于祖上是一支,到后来买卖此处房产时已算远亲了,当时买下这套房产还包括绣楼前面的堂屋等处,然后近几代祖上分家又将宅院分给几个兄弟,到近几年各家根据需求对老宅院进行了拆建。

按传统建筑布局,绣楼是宅院的最深处,也是最北边,下图是目前绣楼附近宅院的大致示意图(个别处可能不准确)。

偃师夹沟村乔氏绣楼


2016年,乔氏绣楼已列入第7批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周围宅院应该不在其列,未来能否留下不容乐观,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另外在此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铭记革命先驱的流血奉献,也祝愿英雄故里夹沟村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