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除恶市场监管领域典型案例(二)

案例1

市市场稽查局联合罗湖公安局捣毁职业举报人团伙

职业举报人顾名思义是以举报投诉等打假行为获取利益为生的一个群体,且该群体近年来数量不断增多,打假手段、打假内容日益多样化,不仅浪费行政资源,而且破坏商业秩序甚至团伙作案对商家进行敲诈勒索,已然形成一股黑恶势力。

今年以来,根据中央关于“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的总体要求,市场稽查局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排查出该群体违法犯罪的线索脉络,固定相关证据材料,于3月联合罗湖公安局一举捣毁李某等6人为主的职业举报人团伙,依法以敲诈勒索罪予以刑事拘留,目前经罗湖区检察院审批,已对李某、刘某某等6人全部予以批准逮捕。

该案促使全市职业举报乱象得到极大遏制和规范,各辖区范围内职业举报数量明显下降,对以敲诈勒索为手段谋取不当利益的职业举报人形成了有力震慑。

案例2.

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再破全国性虚假注册登记大案

当下,深圳经济主体总量已超过310万,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为优化营商环境,国家率先在深圳试点商事登记改革,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然而也正因为商改在深圳推行得最早,改革最深入,随之而来的虚假注册问题也暴露得比较集中。虚假注册隐匿了经营者的真实身份,各部门难以对其进行精准和有效的打击,容易被用于从事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借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东风,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与公安机关、税务机关形成了打击虚假注册协作机制,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清源2018”专项行动,取得丰硕战果。

8月24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委市场稽查局联合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市税务局稽查局,破获一宗全国性虚假注册登记大案,现场控制涉案人员20余人,查获一大批营业执照、身份证原件、银行U盾、税控盘、公章、私章、开户证书等,其中除了本市的虚假企业执照,还有广东其他地市甚至辽宁、内蒙古等地的虚假证照,涉案人员具有明显的团伙作案性质。

执法人员当场将涉嫌证物逐一清点造册,足足铺满了整间办公室的地板,场面令人震惊。这是继“职业索偿人”敲诈勒索案之后,市市场监管委扫黑除恶工作的又一重要战果,为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打出声威。

因营业执照注册地和身份证住址涉及多个省市,需多省市多部门配合调查,目前该案在进一步调查中。该案的成功收网,有力震慑了虚假注册团伙的嚣张气焰,及时铲除了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

案例3 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坪山局查处强迫交易行为

4月13日晚8时许,根据扫黑除恶前期摸排掌握的线索情况,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坪山局石井所与坪山公安分局坪山派出所对坪山区石井街道田头社区某窝点开展联合行动。在该栋建筑物的三楼,执法人员与办案民警现场发现该处存放有“鳗鱼丝”“黄花鱼”“圣女果干”等18种预包装食品(共计1179包,每包重量约为75克)以及手机5部、胶辊1条、西瓜刀2把、台式电脑、IPAD平板电脑、华硕笔记本电脑各1台,因当事人涉嫌存在强迫交易的刑事犯罪行为,坪山公安分局民警将现场查获的物品作为物证予以扣押。

经调查,当事人彭某某在2017年12月21日前已经办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其领取的营业执照名称为深圳市坪山区某农产品销售店,并招有刘某某、蔡某某两名员工。对外,彭某某自称为“公司”总经理,刘×达为总监工并负责送货,蔡某某为财务和监工。随后,他们利用诱骗、胁迫等手段招揽了30多名未成年被害人加入“公司”,制定管理制度,强制摊派销售任务,以暴力恐吓的方式,强迫上述被害人在坪山区坪山中学、宝山技工学校等多间学校销售食品。

因该案涉及行政违法及刑事违法行为,检察机关已提起公诉,行政违法行为坪山局还正在调查中。

案例4 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南山局查处一宗涉嫌诈骗老人钱财案

2018年8月初,根据深圳市市场监管委交办的涉黑涉恶举报线索,南山市场监管局联系了举报人某老人。据老人讲述,他被一个年轻人带到南山区某商务中心某楼层听讲座,并做体测,之后被告知有多种疾病并很严重,要求老人买药治疗,老人支付数万元现金后,当事人通过邮寄方式送来商品,发现其销售的商品为食品,与其现场宣传的药用功效没有任何关联,怀疑受骗,后举报人要求当事人退款,遭拒绝。

根据线索及多方收集证据,南山局执法人员锁定了位于南山某大厦21楼及另一商场某写字楼的当事人的两个经营场所,稽查科、南头所和粤海所立即组织联合行动,对被举报公司以免费赠送“礼品”的方式四处拉老人到所谓的专家健康讲座点进行现场核查。后发现这其实是一伙披着合法公司外衣专门利用低廉的普通食品包装成专治各种老年病的“良药”,高价卖给老人的诈骗团伙。据此,南山市场监管局于8月16日将此线索报上级扫黑办,转公安部门对相关不法分子涉嫌诈骗犯罪行为进行刑事侦查;同时也对涉事公司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进行立案,通过调查取证,现已认定该公司广告违法,拟根据《广告法》有关规定对该违法企业依法作出罚款二十万元的行政处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