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會又名洪門,俗稱洪幫 今天才知道

天地會,以拜天為父拜地為母得名。又名洪門 ,俗稱洪幫 。是清朝民間秘密結社之一。 最初是因為明末清初,大量漢人被迫南遷,與滿夷抗爭,但最終正面的力量(比如南明朝廷,比如鄭成功家族)都失敗後。抗爭力量轉入地下,依託南少林和高隱寺等地,以武術和宗教作掩護而產生於福建一個民間秘密組織。

天地會又名洪門,俗稱洪幫 今天才知道

盟書誓詞:鳳花亭,高溪庵,馬溪廟,明主傳宗,今夜歃血拜盟,結為同胞兄弟,永無二心。今將同盟姓名開列於左。本原異姓締結,同洪生不共父,義勝同胞共乳,似管、鮑之忠,劉、關、張為義,汝(此缺數字),視同一家。今夜傳教汝手路密約,上不傳父母,(此缺數字)。自今既盟後,前有私仇挾恨,盡瀉於江海之中,更加和好。有善相勸,有過相規,緩急相濟,犯(患)正(難)相扶,我等兄弟須當循規守法,不可借勢冒為,恃強欺弱,橫兇作歹,故違誓約。

天地會以反清復明,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等作為口號,反映了當時平民的民族觀念和反對階級壓迫的要求,在清朝滅亡之前,對於漢族人反抗滿族人的欺辱壓迫起到了巨大的歷史作用。後來隨著宗社組織發展,慢慢蔓延至臺灣、兩廣、江西、雲貴、湖南、江浙等省,並由隨著近代貿易的發展和華工被賣“豬崽”,發展至整個東南亞以及歐美等地。

到了近代,洪門一躍成為中國境內的第一大幫派,和由漕運發展起來的漕幫(也就是後來的青幫)以及遍及西部的六省的哥老會,成為民間的“實權組織”。

天地會又名洪門,俗稱洪幫 今天才知道

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與傳承,“洪門”甚至對整個中國近代史都產生國深刻影響。民間的各種起義形式中 從來不缺乏”會、道、門”的身影。從白蓮教到太平天國、捻軍,這裡面都曾有洪門的參與。

孫中山先生呼籲革命的時候,一開始的基礎力量也是洪門,孫中山本身也是“洪門”中人(1904年(光緒三十年)孫中山為聯絡華僑而在檀香山加入致公堂,接受“洪棍”(洪門三把手,掌管執法)之職。)蔣介石做生意失敗,被人追殺,也是加入的“青幫”,也免禍端。而劉湘等等西部的大軍閥也都出身哥老會。

在滿清統治時期,”洪門”有著其積極意義。他有著明確的政治目標“反清復明,替天行道,殺富濟貧。”他在一定程度上“救濟”了破產的小手工業者和小商人等等。維護了社會的某種層面上的平衡與穩定。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洪門的沒落也是無法避免。洪門中有識之士也在不斷尋求洪門的未來之路。

轉型比較成功的應該是洪門的致公堂,它身處海外,所以積極涉足政治。戊戌變法後,保皇會人梁啟超、徐勤等加入致公堂,致公堂就帶上保皇色彩。

天地會又名洪門,俗稱洪幫 今天才知道

但真正給致公堂帶來改變的是孫中山,190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加入致公堂,並希望利用致公堂的架構和人脈組建興中會,得到了當時致公堂總堂大佬(會長)黃三德支持,訂章程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實行會員總註冊。此刻致公堂就開始向資產階級性質的團體轉變。

1923年,10月10日致公堂決定組織致公黨,通過《黨綱草案》,成立了籌備委員會。1925年在遠在香港”避難”的陳炯明的幫助下,致公堂徹底轉型為資產階級革命政黨,陳炯明和唐繼堯分別被推舉為正負總理。1931年在香港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決定在香港設立致公黨總部。

天地會又名洪門,俗稱洪幫 今天才知道

司徒美堂

值得一說的是,在整個抗戰期間,致公黨在海外發動華僑募捐,支援國內抗戰,功勞非常卓著。致公黨人司徒美堂發起“紐約華僑抗日救國籌餉總會”。後來,曾經作為被邀代表參加開國大典登上天安門。沒錯,就是那個僱富蘭克林·羅斯福做法律顧問的司徒美堂。

而現在中國致公黨是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八個民主黨派之一。而洪門的其他組織在大陸早在1953年開始的旨在取締“反動會道門”的政治運動後,就已經不復存在了。而在香港臺灣等地衍生出來的三合會等”黑社會”組織,也日益式微,不復當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