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会又名洪门,俗称洪帮 今天才知道

天地会,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又名洪门 ,俗称洪帮 。是清朝民间秘密结社之一。 最初是因为明末清初,大量汉人被迫南迁,与满夷抗争,但最终正面的力量(比如南明朝廷,比如郑成功家族)都失败后。抗争力量转入地下,依托南少林和高隐寺等地,以武术和宗教作掩护而产生于福建一个民间秘密组织。

天地会又名洪门,俗称洪帮 今天才知道

盟书誓词:凤花亭,高溪庵,马溪庙,明主传宗,今夜歃血拜盟,结为同胞兄弟,永无二心。今将同盟姓名开列于左。本原异姓缔结,同洪生不共父,义胜同胞共乳,似管、鲍之忠,刘、关、张为义,汝(此缺数字),视同一家。今夜传教汝手路密约,上不传父母,(此缺数字)。自今既盟后,前有私仇挟恨,尽泻于江海之中,更加和好。有善相劝,有过相规,缓急相济,犯(患)正(难)相扶,我等兄弟须当循规守法,不可借势冒为,恃强欺弱,横凶作歹,故违誓约。

天地会以反清复明,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等作为口号,反映了当时平民的民族观念和反对阶级压迫的要求,在清朝灭亡之前,对于汉族人反抗满族人的欺辱压迫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后来随着宗社组织发展,慢慢蔓延至台湾、两广、江西、云贵、湖南、江浙等省,并由随着近代贸易的发展和华工被卖“猪崽”,发展至整个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地。

到了近代,洪门一跃成为中国境内的第一大帮派,和由漕运发展起来的漕帮(也就是后来的青帮)以及遍及西部的六省的哥老会,成为民间的“实权组织”。

天地会又名洪门,俗称洪帮 今天才知道

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与传承,“洪门”甚至对整个中国近代史都产生国深刻影响。民间的各种起义形式中 从来不缺乏”会、道、门”的身影。从白莲教到太平天国、捻军,这里面都曾有洪门的参与。

孙中山先生呼吁革命的时候,一开始的基础力量也是洪门,孙中山本身也是“洪门”中人(1904年(光绪三十年)孙中山为联络华侨而在檀香山加入致公堂,接受“洪棍”(洪门三把手,掌管执法)之职。)蒋介石做生意失败,被人追杀,也是加入的“青帮”,也免祸端。而刘湘等等西部的大军阀也都出身哥老会。

在满清统治时期,”洪门”有着其积极意义。他有着明确的政治目标“反清复明,替天行道,杀富济贫。”他在一定程度上“救济”了破产的小手工业者和小商人等等。维护了社会的某种层面上的平衡与稳定。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洪门的没落也是无法避免。洪门中有识之士也在不断寻求洪门的未来之路。

转型比较成功的应该是洪门的致公堂,它身处海外,所以积极涉足政治。戊戌变法后,保皇会人梁启超、徐勤等加入致公堂,致公堂就带上保皇色彩。

天地会又名洪门,俗称洪帮 今天才知道

但真正给致公堂带来改变的是孙中山,190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加入致公堂,并希望利用致公堂的架构和人脉组建兴中会,得到了当时致公堂总堂大佬(会长)黄三德支持,订章程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实行会员总注册。此刻致公堂就开始向资产阶级性质的团体转变。

1923年,10月10日致公堂决定组织致公党,通过《党纲草案》,成立了筹备委员会。1925年在远在香港”避难”的陈炯明的帮助下,致公堂彻底转型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陈炯明和唐继尧分别被推举为正负总理。1931年在香港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在香港设立致公党总部。

天地会又名洪门,俗称洪帮 今天才知道

司徒美堂

值得一说的是,在整个抗战期间,致公党在海外发动华侨募捐,支援国内抗战,功劳非常卓著。致公党人司徒美堂发起“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后来,曾经作为被邀代表参加开国大典登上天安门。没错,就是那个雇富兰克林·罗斯福做法律顾问的司徒美堂。

而现在中国致公党是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八个民主党派之一。而洪门的其他组织在大陆早在1953年开始的旨在取缔“反动会道门”的政治运动后,就已经不复存在了。而在香港台湾等地衍生出来的三合会等”黑社会”组织,也日益式微,不复当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