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丨建好首都“後院”,築牢城市“底色”

年過五旬的時連山沒有想到,僅僅一年時間,他這位需要幫扶的低收入戶就成功“脫低”了。

時連山是北京市延慶區劉斌堡鄉下虎叫村村民,該村一直是北京的低收入村。

延慶區農委副主任郭金波介紹,下虎叫村盤活利用村內閒置房屋,打造“山楂小院”8處,發展高端民宿,吸納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就業,月平均工資3000元,同時帶動低收入農戶種植小米、山楂等特色農產品。

近年來,北京市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抓手,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建好首都“後院”,築牢城市“底色”,清潔農民家園。北京的鄉村越來越美、越來越富。下虎叫村正是鄉村振興戰略成功實施的受益者。

“北京編制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3月25日,在北京市推動高質量發展情況通報會上,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林克慶介紹,北京探索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徑,在減量中倒逼城市轉型,促進了城市有機更新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靠鄉村旅遊業走上致富路

“沒‘山楂小院’的時候,我都出去打工,掙錢少,照顧不了家,還是低收入幫扶對象。”時連山說,隨著“山楂小院”的開業,他成了小院的管家,和妻子一起給小院打工,他們夫婦成了靠工資過日子的人。

時連山所說的“山楂小院”是幾年前村裡引進社會資本,利用閒置農宅創建的。

從2017年底開始,下虎叫村的村民們開始從合作社領取分紅,加上種植有機玉米的收入,時連山算了一筆賬:政府精準幫扶後,他們一家子每年大約有8萬元的收入,比之前打工掙的還多。

去年7月16日,北京市密雲區馮家峪鎮石洞子村,一場大雨如期而至,但村民們再也不用擔心泥石流了。早在大雨來臨之前,村民們就已搬進了安全舒適的新房子。

2017年和2018年,石洞子村分兩批組織實施了山區搬遷工程,工程涉及了尖山子、水峪溝、石洞子、水峪溝門4個自然村。

搬遷工程除市、區兩級政府補貼資金外,村兩委補貼老百姓500萬元,減輕了搬遷農戶自籌資金壓力。同時,村裡“煤改電”取暖設施已實現全部覆蓋,陽光浴室也已建成運行。汙水處理、老年驛站等相關設施也全部設計完成。

得益於這次搬遷工程,石洞子村發揮其依山傍水的地理優勢,發展了鄉村休閒旅遊業。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北京市從2004年開始,已經實施了3輪山區農民搬遷工程,累計搬遷4.7萬戶、11.1萬人,建成搬遷新村300餘個,搬遷政策也是越來越惠民。

石洞子村是北京市新一輪(2018年至2022年)山區農民搬遷工程搬遷的第一批村莊。新一輪山區農民搬遷政策結合山區搬遷村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對補貼內容和補貼標準進行了完善。

在北京,像下虎叫村、石洞子村這樣通過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走上了致富路的鄉村不在少數。

2018年,北京對低收入農戶的幫扶從單純的“增收”向包括加強教育、醫療、住房保障在內的“幫扶”轉變。2018年,全市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524元,同比增長17.1%,快於全市居民平均水平8.1個百分點。

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建好首都“后院”,筑牢城市“底色”

“六個一批”的幫扶政策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對於低收入農戶,北京實行的是“六個一批”:

扶持產業幫扶一批。2018年,北京市級財政安排2.3億元產業幫扶專項資金轉移支付到各遠郊區,培育能帶動低收入農戶長期穩定增收的特色優勢產業。目前,各區已安排了582個產業項目,包括特色種植業、林果業、休閒旅遊業、光伏產業等方面,惠及1.8萬低收入農戶。

促進就業幫扶一批。通過指定職業指導人員、量身定製就業援助方案、提供免費技能培訓和就業介紹服務、落實鼓勵用人單位招用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公益性就業崗位託底安置等綜合措施,實施精準就業幫扶。北京的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就業率由2016年的59.4%提高到73%。

山區搬遷幫扶一批。北京將低收入村、低收入農戶作為重點搬遷對象,優先對符合搬遷標準、有搬遷意願、搬遷條件成熟的低收入村、戶實施搬遷。2018年,共對5個低收入村、555戶低收入農戶實施搬遷。

生態建設幫扶一批。北京對山區生態公益林給予每年每畝70元的補償金,其中42元補償到戶,山區低收入農戶5.4萬戶、11.4萬人直接受益。造林營林等生態就業崗位也優先吸納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就業。

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北京市確定2019年底前將實現低收入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各區已基本完成對全區低收入農戶的危房摸底和鑑定工作,共評定出CD級危房6448戶,所有CD級危房將力爭在2019年底前完成改造。

社會力量幫扶一批。北京市政府組織六個中心城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與低收入農戶比較集中的七個遠郊區實現結對幫扶,城區30家機關事業單位已結對幫扶32個低收入村。同時,組織市管50家國有企業與54個低收入村實現結對幫扶,共計劃開展155個幫扶項目,安排幫扶資金1.09億元。

目前,北京市已實現234個低收入村結對幫扶全覆蓋,初步統計社會力量累計幫扶金額1.6億元,解決低收入農戶就業1979人。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鄉村振興,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就是如何用好現有的土地資源,尤其是像北京這樣土地資源十分缺乏的特大型城市。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北京實行全域規劃總量管控,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和生態控制線,嚴控建設用地規模,實現生態用地動態增長。建立各區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機制,嚴格落實拆建比、拆佔比。

2018年,北京市城鄉建設用地減量30平方公里以上。北京市計劃到2020年,全市城鄉建設用地減量到2860平方公里,2035年減量到2760平方公里。

北京還開展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利用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鄉鎮統籌利用等試點,推動集體建設用地騰退減量,“騰籠換鳥”,鼓勵利用閒置房屋發展健康養老、度假休閒等第三產業。

目前,北京市已有60個村有組織地盤活閒置農宅1062套,2018年營業總收入約2100萬元,農民在租期內可獲得租金總收入1.8億元。

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建好首都“后院”,筑牢城市“底色”

千餘村莊舊貌換新顏

密雲區河南寨鎮團結村,曾經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隨處可見柴火、木板等各種生活雜物。在一些背街小巷,垃圾更是“見縫插針”,致使道路不暢。

而如今,這裡的街道整齊乾淨,雜物垃圾不見蹤影。自從村莊環境改善之後,村民也不再亂扔垃圾、亂堆亂放、私搭亂建。

門頭溝區雁翅鎮的太子墓村,依山臨路而建,村莊內的環境治理方方面面都不錯,可就是公路兩旁的住戶,將汙水直接排放在109國道上,形成了幾百米長的汙水,春天還好,一到夏天汙水難聞蚊蠅滋生,冬季汙水結冰路滑難走。隨著北京農村環境整治行動的開展,拖了幾年的問題終於解決。如今太子墓村夏天村莊環境清新,冬天的109國道也不存在汙水結冰的安全隱患了。

自2016年開始,順義區趙全營鎮採取“以獎促治,以獎代補”的辦法,開展環境“洗臉”“整容”工程,對擠街佔道、汙水橫流、亂堆亂放、垃圾處理等農村“老大難”問題進行集中整治。

經過3年多的統一治理,全鎮環境水平得到提升,環境群眾滿意度調查連續位列順義區前茅。全鎮25個村中有11個村先後獲評“北京市美麗鄉村”,北郎中村更是榮獲“2018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等稱號。

環境改善後,投資者願意來了,產業落地了。截至目前,趙全營鎮引進註冊資金100萬元以上項目131個,註冊資金500萬元以上項目58個,註冊資金累計達6.02億元。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奔馳新能源汽車項目進駐,已完成土地和廠房交割,預計於2019年年底投產。

截至目前,順義區趙全營鎮成功推動35家企業掛牌上板,提前超額完成3年前預定目標。2018年7月,其新三板加速器被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和順義區政府共同授予“北京市上市企業聚集基地”稱號,成為壯大資本市場順義板塊的新生力量。

據北京市委農工委介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2018年開啟了一個新徵程,既是開局之年,也是重拳出擊的一年。

2018年,北京市列入美麗鄉村創建任務的1081個村全面完成環境整治任務,農村地區累計清理各類積存垃圾33.6萬餘處,拆除侵街佔道私搭亂建3.9萬餘處,新增綠化面積920多萬平方米,治理汙水溢流點7000餘處。

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建好首都“后院”,筑牢城市“底色”

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市長陳吉寧多次強調要緊扣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北京“大城市小農業”“大京郊小城區”特點,學習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經驗,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

2018年,北京市94%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處理,完成50個垃圾分類示範村建設,297個村的生活汙水治理任務完成。13個涉農區公廁達標改造500餘座、71個試點村公廁全部達標。

持續開展戶用衛生廁所升級改造,全市累計完成衛生戶廁改造的農戶101萬戶、佔全市農戶總數的94%。按照“建管並重”原則,建立完善了農村基礎設施管護的長效機制,基本涵蓋了垃圾治理、村莊保潔、廁所管護、汙水治理、四好農村路建設、綠化美化等農村基礎設施管護的各個方面。全市“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村莊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已基本建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