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綠茶的正確方式是什麼?

西門青


我是謹言,謹言慎行的謹言,熱愛茶文化,歡迎一起學習進步哦!

綠茶應該是中國消費量最大的茶。它不僅可以用於飲用,還可以用於飲食。它被廣泛使用。許多人第一次做的茶是綠茶。關於如何釀造綠茶也有一個普遍的印象。就使用一個碗,一個蓋杯,一個玻璃的杯子,放一杯綠茶,並倒入沸水一段時間。用蓋子撬開茶葉,喝茶。這使得茶葉,茶葉容易變黃,而且很燙,吹,吹,等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喝一杯茶,急於死。

今天,分享正確的綠茶姿勢

泡茶怎麼才能不燙嘴?

水溫是關鍵,綠茶很嫩,不適合用過高溫水泡,90度以上的水泡綠茶,茶湯也很熱,不能喝,你要等待溫度下降一點點,導致茶葉及時起泡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變得苦澀。

水溫:85度剛剛好

如果茶不苦,茶店老闆會使用一種叫做根泡的方法。

下面詳細介紹一下什麼叫留根泡?

首先,“留根泡”主要是針對用玻璃杯泡綠茶的。因為用玻璃杯泡芽茶的時候,會遇到無法把茶和水隔離開來的問題。這就使得我們在泡茶時候,沒辦法控制茶湯的濃度。如果每次都是把茶都喝完之後才加水,由於茶葉中內含物析出的規律,會使得第一杯茶湯的濃度非常高,而續水後湯的濃度下降的非常明顯。正是由於這種原因,才使得人們在泡茶的時候,不喝完第一杯,而是留一部分茶湯時續水,這樣可以儘量調和茶湯的濃度。

這就是所謂的“留根泡”。

泡綠茶用什麼杯子?

綠茶:透明玻璃,或未覆蓋的白瓷,青瓷,青花瓷。

為什麼要用玻璃器皿來沖泡綠茶?

那是因為玻璃器皿是透明的,所以你可以很容易地欣賞綠茶的顏色。如果你不想享用綠茶,可以製作其他茶。


謹言


您泡綠茶的時候是不是喜歡蓋蓋子?這樣泡出來的茶湯容易發黃。綠茶的多酚類物質含量多,如果沖泡溫度過高或時間過久,多酚類物質就會被破壞,茶湯不但會變黃,其中的芳香物質也會揮發散失。

綠茶屬於不發酵茶,比較細嫩,不適合用剛煮沸的水泡,以80℃~85℃為宜,茶與水的比例以1:50為佳,沖泡時間為2~3分鐘,最好現泡現飲。

常用3克茶葉沖水150毫升,沖泡出來的綠茶湯濃淡適中。

具體方法:沖泡綠茶最好用瓷杯,沖泡時先用1/4水把茶葉潤一潤,過20秒或半分鐘再衝水飲用,泡綠茶一般不蓋蓋子,否則茶湯會發黃。


懂茶帝


綠茶應該是中國消費數量最大的茶了,不但可以喝,還能做吃的,用途很廣。很多人第一次泡的茶就是綠茶,關於綠茶怎麼沖泡也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就是用蓋碗,或者有蓋的茶杯,沒蓋的茶杯,放一把綠茶茶葉進去,倒上開水等一會兒,用蓋子篦開上面的茶葉,然後喝茶。這樣泡茶,茶葉容易發黃,而且很燙嘴,吹來吹去的,等半天也喝不上一口茶,急死人了。

今天分享一個泡綠茶的正確姿勢,不再燙嘴,不再等半天也喝不上一口茶了。

泡茶怎麼才能不燙嘴?

水溫是關鍵,綠茶是很嫩的,不適合用太高溫的水泡,高於90度的水泡綠茶,茶湯也很燙一時喝不了,就要等溫度降一點,這就造成了茶葉泡在時間的時間變長了,也就變苦了。

水溫:85度就差不多了

要想茶葉不苦,茶店老闆都會用 一種叫留根泡的方法。

下面詳細介紹一下什麼叫留根泡?

去茶葉店喝綠茶的時候,老闆會跟你介紹,綠茶,喝到後面有1/3的位置是不能喝的,原因是要保持茶葉的原味。聽說還有個專業術語叫做留根泡。之後會再次蓄水,沖泡第二泡,所以每一炮都不會把茶水完全喝完。

有人說這是茶店老闆的藉口,是怕大家喝到茶葉的苦味。我覺得茶店老闆的做法是正確的,現在有一些人非要千方百計的把茶葉的缺點給試出來,我不贊成這樣的做法,喝茶不是為了和他的缺點,是為了和他的優點,我們應該千方百計的想把茶葉的優點表現出來,而儘量把缺點給屏蔽掉,而不是相反的千方百計展示茶葉的缺點。喝茶的目的肯定是為了喝茶葉的清甜芳香,而不是苦澀。

而在沖泡茶葉的時候,因為綠茶是用杯子直接沖泡,沒有蓋碗那種茶水分離的過程,所以一開始你喝到的茶,其實就相當於進行了一次茶水分離,而喝到底部的茶葉的時候,他其實茶葉跟水接觸的時間已經挺長的了,所以茶葉中的浸出物必然會很高,有時候味道就會不太好,而茶店老闆通過留根泡的方法,避免了這些不好的味道,所以我覺得這個做法是正確的。

喝茶不是對茶葉進行評審,茶店老闆,用方法讓你品鑑到茶葉最好的味道,那真是太正常不過了。

泡綠茶用什麼杯子?

綠茶:透明玻璃杯,或無蓋白瓷、青瓷、青花瓷。

為什麼要用玻璃器皿來沖泡綠茶呢?

那是因為玻璃器皿是透明的,可以方便欣賞綠茶的顏色,如果你不是為了欣賞綠茶,就其他的材質來泡茶也是可以的.


雲太吉茶葉


我是茶農,看了這麼多回答,總感覺大部分人泡綠茶和我不一樣。我泡茶的步驟:第一步:加入適量茶葉(投放量依各人口感而定,愛喝濃茶稍多些,反之則少些),倒入開水先洗茶(剛燒開的水或90度以上的水),三五秒後把茶水倒掉。第二步:加水沖泡(不能蓋杯蓋,蓋杯蓋後茶湯顏色會變黃)。第三步:稍涼一會兒直接就可以喝了。我是個粗人,我覺得90度以下的水泡出茶葉的好口感,而且茶葉浮在水面上的比較多。真正的高山好茶是不怕開水泡的,品質差些的綠茶開水泡後苦澀味出來的快,口感會差一些,這也許就是各位茶友不用開水泡綠茶的原因吧。水溫偏低泡的茶葉浮在水面上的會多一些,試問各位茶友,您喝第一口的時候,浮在水面上的茶葉喝到口裡您是吐到垃圾桶裡還是喝到肚子裡,或是吐回茶杯裡?也有很多品種的綠茶開水泡後還是會有很多浮在水面上的,如龍井茶等,這個另當別論。我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寫的回答,用詞有欠妥當,請各位見諒。








茶文化境界緣


綠茶滋味發苦?發澀?有熟味?可能是你泡法不對啦,朋友!雖然每個人的習慣和泡法可能都有微妙的區別,很難去說誰的方法絕對正確。但是就泡茶來說,發揮它的優勢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揚長避短。掌握一般的泡法就可以激發出它的長處啦。

泡茶有三點很重要,這三點決定了一泡茶好不好喝:水溫、投茶量、沖泡時間。綠茶的優點是比較鮮嫩,茶多酚、氨基酸的含量高,鮮爽的滋味和香氣就是它最大的特點。

泡茶三要素

為了更好地展現綠茶鮮爽特點,水溫不能太高,一般是85℃左右,對於全芽等特別細嫩的茶葉溫度可以更低一些。過高的水溫會把茶葉燙壞,泡出來的茶湯就會有一股熟味。且沸水會把茶的內含物質很快地浸出來,那麼第一泡茶就會特別地濃、澀。

有朋友可能會覺得麻煩,我總不能每次泡茶都拿個溫度計吧?那麼其實也有小技巧,燒開的水放置兩三分鐘;或者是將燒開的水先倒入公道杯,再倒出來泡茶。
一般的投茶量比例是1:50。150mL的蓋碗大約放3g的茶葉即可,比較方便的觀察方法是差不多鋪滿蓋碗底部。投茶量按照各人的口味,但是不建議投太多。
沖泡時間的話,綠茶建議迅速出湯。注完水之後馬上出湯,注水的過程就已經完成一次沖泡了。

茶具

再說一下茶具。用蓋碗、玻璃杯、或者茶壺都可以。選擇茶壺要注意壺身要選擇矮的,因為綠茶不能悶。如果用玻璃壺泡,還可以欣賞茶葉。用玻璃杯可以欣賞綠茶在水中的沉浮,特別好看,尤其是對形態好看的名優綠茶而言。摘取一小句玻璃杯泡龍井的形容,“沖泡在玻璃杯中,芽葉嫩勻成朵,一旗一槍,亭亭直立。”

圖為六安瓜片

順便提一句,用玻璃杯泡由於不能茶水分離,所以投茶量可以再少一點,有2g也就可以了。還有一種“留根泡”的說法,由於玻璃杯底部的茶與水浸泡時間久,滋味比較濃。茶湯留1/3不喝,直接續水。


我認為喝茶能品出三種味道,一是本真味,二是文化味,三是生活味。我是【小茶一叢】的創始人許煒鑫,自小長於茶圈,迄今走過476個茶園,拜訪了619位茶農,對茶有著些許個人見解與格調追求。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大家,喜歡喝茶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回覆“茶”,一起交流茶聞佚事。【私信方式】在今日頭條App內關注【小茶一叢】,進入主頁,點擊右上角“發私信”即可。

小茶一叢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些綠茶的沖泡方法!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1/9
用水
水質能直接影響茶湯的品質,古人曾雲“茶性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我個人認為,水質對茶湯的滋味非常重要,色香倒還在其次了。用稍差的水,即使沖泡烏龍茶,亦覺不堪一飲。
古人的茶書,大多論及用水。所謂“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等等,終不過是要求水甘而潔,活而新。純粹從科學理論上講,水的硬度直接影響茶湯的色澤和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硬度高,則色黃褐而味淡,嚴重的會味澀以致味苦。此外,劣質水不僅無法沏出好茶,長期使用生成嚴重水垢,還會損壞茶具。所以泡茶用水,應是軟水或暫時硬水。
一般來說,以泉水為佳,潔淨的溪水江水河水亦可,井水則要視地下水源而論。至於雨水和雪水,以當今環境汙染之重,恐怕沒人敢喝了。我自己泡茶用的水,多是礦泉水。國內的水,我比較常用農夫山泉,微帶泉水的清甜。茶藝館的水,也多用礦泉水或蒸餾水,那些依山傍水的地方,則可汲取山上泉水,如杭州虎跑水,廣州白雲山的泉水。一般家庭使用濾水器過濾後的水,也勉強可用。

2/9
水溫
古人對泡茶水溫十分講究,特別是在餅茶團茶時期,控制水溫似乎是泡茶的關鍵。概括起來,燒水要大火急沸,剛煮沸起泡為宜。水老水嫩都是大忌。水溫通過對茶葉成份溶解程度的作用來影響茶湯滋味和茶香。
綠茶用水溫度,應視茶葉質量而定。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綠茶,以80C左右為宜。茶葉愈嫩綠,水溫愈低。水溫過高,易燙熟茶葉,茶湯變黃,滋味較苦;水溫過低,則香味低淡。至於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C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味淡薄。
此外需說明的是,高級綠茶用80C的水溫,通常是指講水燒開後再冷卻至該溫度;若是處理過的無菌生水,只需燒到所需溫度即可。

3/9
茶的用量
茶葉用量,並沒有統一標準,視茶具大小、茶葉種類和各人喜好而定。一般來說,沖泡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嚴格的茶葉評審,綠茶是用150ml的水沖泡3g茶葉。

茶葉用量主要影響滋味的濃淡,我想這完全決定於各人的習慣。初學者可嘗試不同的用量,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茶湯濃度。

4/9
茶具
沖泡綠茶,比較講究的可用玻璃杯或白瓷蓋碗。普通人家使用的大瓷杯和茶壺,只適於沖泡中低檔綠茶。
玻璃杯比較適合於沖泡名茶,如西湖龍井、碧螺春、君山銀針等細嫩綠茶,可觀察到茶在水中緩緩舒展、遊動、變幻。特別是一些銀針類,沖泡後芽尖衝向水面,懸空直立,然後徐徐下沉,如春筍出土似金槍林立。上好的君山銀針,可三起三落,極是美妙。所以一般茶藝館,多使用玻璃杯沖泡綠茶。
古人使用的是蓋碗。相比於玻璃杯,蓋碗保溫性好一些。一般來說,沖泡條索比較緊結的綠茶,如珠茶眉茶,我個人比較喜歡蓋碗。好的白瓷,可充分襯托出茶湯的嫩綠明亮,且蓋碗比較雅緻,手感觸覺是玻璃杯無法可比的。此外,由於好的綠茶不是用沸水沖泡,茶葉多浮在水面,飲茶時易吃進茶葉,如用蓋碗,則可用蓋子將茶葉拂至一邊。

總的來說,無論玻璃杯或是蓋碗,均宜小不宜大。大則水多,茶葉易老。

5/9
沖泡方法
綠茶的沖泡,相比於烏龍茶,程序非常簡單。根據條索的緊結程度,應分為兩種。然而,無論使用何種方法,第一步均需燙杯,以利茶葉色香味的發揮

6/9
搭配梅子、芝麻、鹽飲用,可以讓綠茶的保健功能再提升。

7/9
綠茶比起其他茶類更容易氧化,保存期限相對變短,買回家後應該儘快喝完,或放入冰箱保存。
由於高溫也會破壞有益健康的成分,因此自行沖泡時水溫不宜過高,茶葉沖泡水溫約80℃,綠茶粉沖泡水溫約60℃即可。
注意事項

8/9
為了避免引起失眠,睡前也儘量不要飲用。

9/9
較傷胃不宜空腹喝:綠茶性涼,含有咖啡因,如果濃度越高,咖啡因含量也會增加,所以要避免空腹狀態下飲用,以免傷胃。

流氓無產者的學者


綠茶正確泡法是,

用開水直接沖泡,3……5分鐘就可以喝了,綠茶和鐵觀音不同。

鐵觀音是用80度的水,來沖泡。所以就是常說:鐵觀音是功夫茶。

綠茶水泡後,待溫度適宜,才能夠喝,不要喝燙水,對口腔和嗓子,胃造成傷害。

茶水由於放的時間長了,茶水由綠色變成了黃色。


LzQ570226


1.帶芽頭的綠茶葉用70度-75度的水沖泡,一般的綠茶葉用80度-100度的水沖泡都可以,越鮮嫩的茶葉越應該用較低的溫度的水沖泡。


2.根據自己的口味,放入適量的茶葉量,一般用一克的投茶量,喜歡喝淡口味的綠茶就可以減少投茶量,而喜歡喝濃一點口味的綠茶則可以適量增加投茶量。


3.一般沖泡綠茶用玻璃杯來沖泡。


4.綠茶的沖泡時間短,而不是像平常的“茶水分離”,在壺裡泡完就把茶湯倒出來然後繼續加水沖泡。綠茶的沖泡,直接加水,茶湯顏色便會很快地顯現出來。


5.綠茶忌諱加蓋燜泡,所以說用保溫杯泡綠茶其實會讓綠茶變得又苦又澀的,味道比直接玻璃杯沖泡要差得多。所以直接一杯玻璃杯沖泡直接喝口感更好,能直接品嚐到綠茶的淳。


6.沖泡多久都沒關係,趁熱喝就行了。但是因為綠茶屬於涼性茶,所以建議綠茶趁熱喝。綠茶趁熱喝還能品嚐到綠茶的香醇。如果喝不了熱的或者想喝冷的,那可以直接用冷水冷泡,泡上個五六小時即可,這時候因為不是熱水沖泡所以建議用多一點投茶量,三克或者四克,那樣會容易出味道。


7.綠茶的頭泡味道想起是最濃的,也最讓人喜歡的,之後會越來越淡,味道淡的話可以換掉茶渣再次沖泡。


8.可以先倒一點開水在玻璃杯裡預熱,然後倒掉,再重新加入水沖泡茶葉,這樣沖泡效果更佳。


嫣然Tang


泡製綠茶的正確方法是什麼?學會後味道更香了

很多人都愛喝這一口,綠茶,用趙本山的話來說就是“綠tea”,哈哈,怎樣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呢?

泡茶三要素

為了更好地表現出清爽清新的綠茶特點,水溫不宜過高,一般在85攝氏度左右。過高的水溫會灼傷茶葉,而且會有一種熟悉的茶湯味道。沸水會迅速吸收茶葉的含量,所以第一茶會特別強澀。

朋友可能會覺得麻煩。我每次喝茶都拿不到溫度計。事實上,有兩個或三分鐘煮水的小把戲,或者把開水倒進一個公平的杯子裡倒出來沏茶。

茶葉總劑量的比例為1:50。150毫升的蓋碗是3G茶。觀察它的方便方法是幾乎覆蓋碗底。茶的份量根據口味不同,但不建議投太多。

當時間醞釀時,綠茶表明湯很快就出來了。注水後,立即完成注水過程。

茶具

再談茶具。你可以用一個碗,一個玻璃杯,或者一個茶壺。茶壺的選擇應該是壺短,因為綠茶不能悶。如果你使用一個玻璃壺,你也可以享受茶。使用玻璃可以欣賞綠茶在水裡的起伏,尤其是對外形美觀的著名綠茶。拿一小杯玻璃,龍井的描述是:“泡在玻璃裡,芽葉是嫩的,一支旗子,一支槍,亭子直立。”

順便說一下,因為玻璃杯不能與茶分開,所以茶的量可以減少一點。2g是好的。還有一種“留根泡”的說法,因為茶杯底和水浸泡了很長一段時間,味道比較濃。茶湯留1/3不喝,直接加水。


咿呀果果萌萌


喝茶講究的話,那麼意趣就最重要了,其次是藝,沒有那個境,光有那個藝,總感覺有些做作。

所以,首先在心境上就要有一種入道的感覺,深幽恬靜,如觀山水,如行水墨。

再者,環境要清雅舒適,不要有太複雜的味道存在,綠茶清幽淡雅,也不適合點檀香之類的,普洱茶這樣的比較醇厚的可以有檀香。綠茶如果需要在環境上佈置香味的話,一定要自然的,且味道一定要若有若無。紅茶有花香果香松木山林之香的可以適當擺一些瓜果鮮花也行,但也不能喧賓奪主。

然後就是茶具,茶具以透明的玻璃茶具為好,可以欣賞茶在湯裡舞動的姿態,白瓷也不錯,茶湯在白瓷中非常漂亮。不能用陶的,或者色彩華麗的,顏色深邃的,有失美感。如果要求更苛刻的話,那麼在茶具的形態和樣式上都可以更加具體,以極簡高雅的造型為好。紅茶就可以造型豐富一些,黑茶更適合厚重古樸富有內涵的茶具。

接著就是水,水當然是礦泉水最好了。

再就是泡了,水溫不可全開,以初沸之水才行,不然茶會苦,而且茶葉的顏色也會發黃,變得難看。初沸就是有很多豆粒大小的氣泡冒起來,並有細微聲響,就剛好了。二沸氣泡如柱,如果已經到了二沸,那麼停火後倒一點來洗茶具,把剩下的水擱一邊涼著。洗茶具的過程可以慢一點,優雅一點。大體感覺洗完後,水溫剛好合適(大概八十度)就好了。三沸是指水開始翻滾。

投茶有三種,上投、中投、下投,投茶的方法選擇是根據茶的品種而定。上投法適合細嫩名優的綠茶,如碧螺春、信陽毛尖等。可以根據上投後茶葉是否會下沉為標準選擇。

上投法就是先加水,茶水比例1:50-1:60.加了水在放投茶,看茶葉慢慢舒展下沉,有的還會在杯中懸浮和上下翻舞。這時候可以搖晃一下,以便上下層的茶湯濃淡一致。

中投法是先放三分之一的水,再放茶葉,再放餘下的水。比較適合龍井、太湖綠、六安瓜片、綠陽春等。

下投法就是先放茶後放水,比較適合茶條松展的茶。

這三種方式也根據氣溫的不同可以略作調整,比如夏天上投,冬天下投,春秋中投。

這整個過程如果還加上茶藝就非常美了。

另外,喝茶也有喝茶的禮節,比如茶壺嘴不要對著客人啊,扣桌致謝啊,之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