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经济崩溃和国际气候:十年的节俭导换不回民心

作为总统,铁托的政策是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在20世纪70年代增长确实很高。然而,经济过度扩张导致通货膨胀,并推动南斯拉夫陷入经济衰退。

南斯拉夫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沉重债务,这在20世纪80年代难以偿还。南斯拉夫的债务负担,最初估计金额相当于60亿美元,相当于相当于210亿美元的金额,这对于一个穷国来说是一笔庞大的金额。在1984年里根政府发出了机密文件,国家安全决策指令 133,表示关注南斯拉夫的债务负担可能会导致该国同苏联集团对齐。

20世纪80年代是经济紧缩时期,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南斯拉夫施加了严格的条件,这引起了对通过鲁莽地向国外借钱而对经济管理不善的共产党精英的不满。

南斯拉夫经济崩溃和国际气候:十年的节俭导换不回民心

紧缩政策也导致精英们发现了很多腐败现象,尤其是1987年的“Agrokomerc事件”,当时波斯尼亚的Agrokomerc企业成为贯穿南斯拉夫的巨大腐败联系的中心。并且,Agrokomerc的管理人员发行了相当于500美元的期票,没有抵押品,迫使国家在Agrokomerc最终崩溃时承担债务责任。

南斯拉夫猖獗的腐败,其中“Agrokomerc事件”仅仅是最具戏剧性的例子,在很大程度上诋毁了共产主义制度,因为据透露,精英们过着奢侈的生活方式,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手段。公共钱包,在紧缩时期。由于普通人开始对精英的能力和诚实开始失去信心,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重债和腐败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开始腐蚀共产主义制度的合法性。

南斯拉夫经济崩溃和国际气候:十年的节俭导换不回民心

1987年至1988年发生了一波重大罢工,因为工人要求提高工资以弥补通货膨胀,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终止各种补贴,并伴随着对整个系统的谴责腐败。最后,紧缩政治引发了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等富裕的“有”共和国与塞尔维亚等较贫穷的“没有”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都认为他们在联邦预算中支付了太多资金来支持“没有”共和国,而塞尔维亚希望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在联邦预算中支付更多资金,以便在紧缩时支持他们。塞尔维亚越来越多地要求集权化,以迫使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向联邦预算支付更多费用,这些要求在“有”共和国中被完全拒绝。

1985年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成为领导人之后,与苏联的紧张局势放松,意味着西方国家不再愿意慷慨地重组南斯拉夫的债务,因为西方不再需要苏联集团以外的共产主义国家的榜样作为破坏苏联集团稳定的一种方式。

南斯拉夫经济崩溃和国际气候:十年的节俭导换不回民心

因此,共产党赖以生存的外部现状开始消失。此外,整个中欧和东欧的共产主义失败再次浮现了南斯拉夫的内心矛盾,经济效率低下(例如长期缺乏生产力,国家领导层决定实施充分就业政策的推动)和民族 - 宗教紧张局势。南斯拉夫的不结盟地位导致两个超级大国集团获得贷款。与美国和西方的这种接触比中欧和东欧其他地区更早地开放了南斯拉夫的市场。20世纪80年代是西方经济管理的十年。

十年的节俭导致对塞尔维亚“统治阶级”以及被视为受益于政府立法的少数民族越来越感到沮丧和不满。南斯拉夫的实际收入从1979年到1985年下降了25%。到1988年,移民到南斯拉夫的汇款总额超过45亿美元,到1989年汇款为62亿美元(占美元),占世界总收入的19%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