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舉行 IT大咖暢想互聯新未來 5G+AI會帶來哪些改變


2019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舉行 IT大咖暢想互聯新未來 5G+AI會帶來哪些改變

2019中國(深圳)IT峰會現場。


2019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舉行 IT大咖暢想互聯新未來 5G+AI會帶來哪些改變

3月31日,以“IT新未來:5G與人工智能”為主題的2019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在深圳舉行。峰會聚焦5G和人工智能,通過各位嘉賓在峰會上智慧的碰撞,為我國IT產業發展帶來新視野、新啟示,也為深圳發展壯大數字經濟、共享經濟,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提供寶貴意見。廣東省副省長張虎、深圳市市長陳如桂、數字中國聯合會主席吳鷹等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張虎在致辭時說,當前,廣東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努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重要支撐。今年是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舉行的第11年,峰會已經成為IT領域共創共享、合作共贏的重要平臺。本屆峰會以“IT新未來:5G與人工智能”為主題,必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全國乃至全球5G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帶來新知識、新理念,歡迎各界IT領袖精英加強與廣東的合作,共創信息產業發展的美好未來。

陳如桂表示,新時代,深圳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和對深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這面旗幟,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積極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努力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創新引領和核心引擎作用。深圳將積極發揮IT領袖峰會平臺作用,加強與國內外IT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等合作,加大對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研發、應用、推廣,著力建設一流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打造一流的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帶動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努力通過IT技術的創新發展,讓城市更美好、讓生活更精彩,共同為數字中國、網絡強國和智慧社會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開幕活動後,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等嘉賓,圍繞“5G與AI推動產業互聯網”、“世界經濟三大斷裂性變化和人工智能產業化發展”等熱點,發表主題演講;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執行官餘承東等嘉賓圍繞“5G時代:未來通信顛覆性創新”等話題展開高端對話。峰會期間,舉辦了“萬物互聯新動力”、“工業互聯網與強國未來”、“數字城市構築未來生活”、“金融科技創新賦能新時代”、“人工智能的風口與挑戰”等主題論壇,《中國IT產業發展報告》《深圳IT產業發展報告》正式發佈。

副市長王立新主持,市政府黨組成員李廷忠參加開幕活動。

IT領袖峰會:行業大咖們都說了啥?

3月31日,2019第十一屆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於3月30日至31日在深圳舉行。本次峰會主題為“IT新未來:5G與人工智能”,行業大咖們聚焦5G和人工智能,探索IT產業新發展、新未來。本屆IT領袖峰會上,行業大咖們都說了啥?晶報記者為您梳理了他們的發言。

馬化騰:5G能幫更多AI應用落地 AI可以讓5G網絡更靈活

3月31日,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2019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發表了主題為《5G與AI推動產業互聯網》的演講,從產業互聯網的角度闡述了對人工智能與5G的理解。

馬化騰表示,在5G和AI“雙核驅動”下,各行各業轉型升級的門檻會不斷降低,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將進入“快車道”。

2018年9月30日,騰訊宣佈啟動新一輪架構重組和戰略升級,提出“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新成立了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和PC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其中CSIG主要承擔騰訊在產業互聯網領域的探索。

馬化騰表示,回顧過去幾年,2015年政府提出了“互聯網+”,2017年開始談“數字經濟”,2018年提出“數字中國”,今年又第一次提出了“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儘管每年提法不同,但目標是相同的。

“我們希望在全球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中,抓住‘信息技術(IT)’這個最大的變量,推動各個產業進行‘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轉型升級。”馬化騰說。

馬化騰表示,目前中國擁有超過八億網民,98%的網民使用移動互聯網,移動支付用戶接近六億,中國傳統產業需要充分藉助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領先優勢和創新能力,打通消費端與供給端的有效連接。“未來,5G與AI會相輔相成。5G能夠幫助更多的AI應用落地,AI則可以讓5G網絡更加靈活、更高效地被人們使用。” 馬化騰說。

馬化騰還提到,藉助產業互聯網,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將從傳統產業自己“單腳跳”,變為與互聯網協作的“雙腿跑”。他認為,傳統產業與互聯網正在融合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科技創新與網絡安全是這個共同體的兩大基石。網絡安全問題是過去傳統產業沒有面對過的挑戰,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公司的經驗和能力。據他介紹,目前騰訊擁有七個安全實驗室,把安全視為自己的生命線。

馬化騰表示,產業互聯網的另一塊基石是科技創新。如果長期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領域缺席,各種應用創新就可能像沙漠裡蓋起的高樓,隨時有倒塌的危險。馬化騰稱,騰訊正在加大科研投入。目前,騰訊已經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量子實驗室,機器人實驗室等多個團隊進行前沿領域的探索,並希望與高校和科研機構一起探索產學研的創新生態。

據瞭解,目前騰訊與合作伙伴正在積極推動邊緣計算在5G領域的開源,希望未來能與更多合作伙伴一起共建5G應用生態。此外,在今年初的5G標準化組織會議上,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多篇標準提案獲得通過。

朱民: 人工智能可幫助解決人口老齡化、 氣候變化和經濟結構輕化三大難題

“人口老齡化、氣候變化、經濟結構的輕化正在深刻改變著世界。這三個變化也給人工智能提供了波瀾壯闊的發展舞臺,所以人工智能可以幫助解決這三個難題,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找到自己發展未來的藍海。”3月31日上午,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在2019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發表主題演講,就世界經濟三大斷裂變化和人工智能產業化發展分享個人見解。

朱民認為,人口老齡化、氣候變化、經濟結構的輕化即人的消費結構偏於服務業的變化,是三個正在深刻改變世界的外生變量,它們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變化,人們只有接受和適應它們。“今天能夠幫助解決這三大變化的最主要和最有力的工具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正在顛覆未來。”——兩年前,朱民就曾提出“人工智能在創新所有產品和服務,改變製造業、服務業、軍事和國防、物質和財富的生產和分配以及人類本身。”如今他仍然堅持這個觀點。

朱民把世界上最新的人工智能應用分成10大類,包括機器視覺,語音和聲音感知,自然語言處理,搜索、信息處理和知識提取,預測性分析,規劃和探索代理等。他表示,這些是人們在應用領域最普遍的技術,在幫助解決三大經濟結構變化上都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製造業領域,朱民表示,機器人是人工智能對製造業自動化的重要環節。人工智能第一次把製造業的製造層面、供應鏈管理以及產品更新設計三個維度打通。三維空間可以幫助製造業實現完全自動化。製造業的人工智能化、智慧化是人工智能和製造業共享的未來,這個未來市場是了不得的大市場,而中國是一個製造業大國,裡面也有著了不得的發展空間。

“氣候模擬分析能提供更佳的氣候解決方案,提高能源效率。”談及人工智能對於氣候變化的影響,朱民表示,人工智能可以更準確地預測氣溫,溫度的變化能夠控制空調的變化,從中節約的能源是個了不得的天文數,通過溫度來改變每一座大樓的空調,這也是件了不得的事情。他舉例稱,北京的汙染得到很大改善,這與人工智能有關,“人工智能通過遙控,把觀察的目標聚焦在每個一平方公里的面積上,精準度大大提高,雲計算自動進行比較和計算,發現任何問題,‘雲’立刻會告訴你。我們以前是隻能觀察到10平方公里的面積,而且要靠人去定點觀察,現在完全是遙感,完全是‘雲’,完全是機器,所以北京的藍天越來越多。”

朱民認為,人工智能還可以提高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他以智慧醫療為例稱,人工智能在醫療行業的發展非常迅猛,“我們認為從現在到未來5年大概是10倍級的發展”。

朱民還表示,日本是典型的用機器人服務老人的國家,減輕人的勞動力在現實生活中變得非常普遍。目前,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尚處於初始階段,發展的前景將是無比廣闊。“人工智能是今天我們看到的一個案例,就是能夠根本上改變日本老年衰退的最好的工具和通道,所以兩者結合起來,未來是一個無比燦爛和具有挑戰性的未來。”朱民說。

劉自鴻:“柔性+”將打破空間限制 真正進入萬物互聯

3月30日下午,在2019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舉行的青年領袖論壇暨行業報告發佈會上,柔宇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自鴻發表題為“感知 計算 互聯”的演講。劉自鴻表示,柔性屏產品能夠打破空間的限制,真正進入到萬物互聯。“柔性+”將會給很多行業帶來改變,不僅僅限於穿戴設備、航空等領域。

回顧過去信息技術浪潮中的重要節點,劉自鴻認為,上世紀70年代PC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90年代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連接方式。“2007年蘋果發佈iPhone的時候,功能機已經有很多了,但iPhone帶來的人機交互界面改變,是硬件軟件和整個商業模式的轉變。”劉自鴻說。

劉自鴻認為,信息技術的未來主要有三點,第一是人機交互,包括顯示、傳感、生物識別等,第二是泛人工智能,在機器接收到信息之後會通過智能算法幫助人們做分析決策,第三是萬物互聯。劉自鴻表示,如今大家經常提及“萬物互聯”,但事實上,人們還沒有感受到物聯網真正帶來的價值。“今天看物聯網,它還相當於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還有很多東西遠遠沒有達到萬物互聯。除了手機、電腦這些大家已經非常熟悉的東西被連接起來,其實大部分東西今天還沒有被連接起來。” 劉自鴻說。

在演講過程中,劉自鴻向現場觀眾介紹了美國著名暢銷書作家、科技思想家凱文·凱利在其著作中的一句話,“未來屏幕無處不在,我們接觸到的所有物體的表面都可以是屏幕,而不同的屏幕之間形成了不同的生態系統。”劉自鴻相信,柔性技術能夠打破物理空間的限制,能夠嵌入到萬物互聯的每一個物體當中,讓很多的物體真正形成交互的方式,變成萬物互聯的接口。

去年10月,柔宇科技搶在華為、三星、小米等廠商之前,發佈了全球首款可摺疊手機——FlexPai柔派。對“柔派手機涼了”的傳言,劉自鴻在演講現場展示了其隨身攜帶的柔宇手機並闢謠稱,“現在柔宇的手機已經進入批量生產階段,有很多人在用了!”

劉自鴻還表示,“柔性+”平臺能夠與各行各業結合起來產生各種各樣的應用。在航空領域,柔性屏可取代傳統的顯示屏,幫助航空公司節省油費支出。柔性傳感技術還可通過傳感器,嵌入到帆布、紙、皮革等媒介中。當消費者觸摸時,傳感器就能精確感觸到操作,讓很多沒有生命力的物體變得智能化,變得有生命力。“柔性+的技術能夠為未來的感知、計算、互聯這三個方向帶來全新的價值。”劉自鴻說。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 甘霖 晶報記者 陳雯莉 姚慧蘋/文 金羽澤/圖

來源|晶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