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一輩子都遇不到自己喜歡的那個人

這個時代流行的小說、電影、電視劇創造了太多完美的愛情神話,於是很多人都開始相信自己終會遇到那麼一段“今生今世,唯爾一人”的愛情。

可事實上,從精神分析的角度看,愛情更像是一個主體自戀性的遊樂場。

愛情慾望結構的本質並不是“我不能沒有你”,而是“我不能沒有那個不能沒有我的你”。

“我愛你”這句話永遠都不是字面意思,而代表著“我愛著被你所愛的那個我自己”。

哲學家齊澤克如此描述愛情的挫敗:我將我最寶貴的(幻象)獻給了對方,而對方根本就不想要。

愛情就是把自戀幻象強加在對方身上的行為,被愛者被強制拉入一場未必願意參與的自戀遊戲中。

你可能一輩子都遇不到自己喜歡的那個人

既然愛情只是一場在自說自話的幻象遊樂場中進行,卻又不得不牽涉他者的一場遊戲,那被牽扯進來的他者究竟是哪一個個體又有什麼關係呢?

歸根結底,主體只是將他者轉化為了用以承載自身愛慾幻象的享樂的工具。

愛誰,甚至愛或者不愛,都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容器”去承載我們的愛慾。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愛情是一個“存在或不存在”的東西。

這個世上並非天然存在一種叫“愛情”的情感。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我們設計出了一個模板式的“戀愛劇本”,用鑽石象徵永恆,用玫瑰代表愛情,從餐廳到電影院,從電影院到賓館,逢年過節互贈禮物,最後帶著一個“白頭偕老”的信念踏入那個名為婚姻的囚籠。

戀愛中的雙方更像是在玩一個角色扮演的遊戲,始發於一個共同的想象,活動於社會給定的一系列場景。

追求者與被求者,男友或女友,丈夫或妻子,如果在一系列的身份轉變中有一方出了差錯,原本看似穩固的愛情大廈便出現裂縫,甚至土崩瓦解。

愛情是否存在,取決於你是否相信它存在。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婚姻的真諦不只是愛,也不是包容,這些詞顏值太高受用不了,更多是忍受,求同存異,利弊權衡,為了孩子為了父母為了面子,甚至為了別人,讓別人誤以為自己擁有一個看上去全須全尾的人生,有多麼千瘡百孔只有自己知道。

結婚後,大部分失敗的婚姻也不是敗給大是大非的的原則性問題,而是日常再小不過的瑣事,零刀子割肉沒感覺,時間長了才會發現情感已經跌破發行價了。

你羨慕的夕陽晚晴,耄耋相隨,不過是無數潰不成軍婚姻中的清流,是大浪淘沙後的碩果僅存,所以才顯得彌足珍貴,就這,也是經過無數煎熬和彷徨才磨鍊出來的。

所以,跟門當戶對、經濟條件、顏值相比,一個有趣的人開朗的人善良的人積極陽光的人,重要的多。真正折磨婚姻的是無數細枝末節的煎熬和落差,天長日久的日常摩擦,好的性格和心態,可以避免和減少大多數以上不快。

以上可能過於悲觀了,跟找對人的人相比,經營婚姻才更重要。大部分好的婚姻,一開始可能也是有湊合成分的,衝著合適去的,但兩個人在天長日久的相處中相互扶持(與之相反,大部分失敗的婚姻是相互挾持),在磨合中漸漸變得越來越相互依賴,終於,在平淡生活中開出花來。

你可能一輩子都遇不到自己喜歡的那個人

有一種女人,從來不會輕易羨慕別人的婚姻,她們只會專注於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好,她們無論嫁給誰,都會幸福。

幸福不是你房子有多大,而是房裡的笑聲有多甜;幸福不是你開多豪華的車,而是你開著車平安到家;幸福不是你的妻子有多漂亮,而是她的笑容有多燦爛。

成熟的婚姻,或許都帶著一份義無反顧的勇氣,不會輕易羨慕別人,也不會妄自菲薄。你有你的王子,我也有我的騎士。我會被你頭上的皇冠所吸引,但不會再去羨慕,因我知道它的重量。

這個世界上,大抵所有的東西都是如此,你得到了一些,便會失去一些,婚姻也是,永遠遵循著一個能量守恆的定律。盲目地攀比豔羨,得到的是什麼呢?不過是自尋煩惱罷了。

有一種人,嫁給誰(娶誰)都不會幸福,因為她不知足。

世界上大部分人不知足,可是呢,在不足中找到滿足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如果一個人總是用悲觀的眼光看世界,那麼他的人生一定很悲觀。

有人在你身邊,又何必尋求最愛。

你可能一輩子都遇不到自己喜歡的那個人

人的一生很長,從牙牙學語到雪鬢霜鬟往往要經歷七十餘個年頭

如果真的有那麼一份“註定”的愛情,你憑什麼相信它一定那麼恰好地出現在你15-30歲這段時間裡,並且你又恰好能夠與ta攜手步入婚姻殿堂?

其實大多數人真的就是到了一個年齡,去尋找一個對象,一個情感與生活上的合理供給結婚。

至於愛情,並非那麼必要。

因為即使沒有,也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創造出來。

當然,如果仍然有人相信愛情的神話,那麼我也建議你:

像它明天就來那樣期待,

像它永遠都不會來那樣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