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对战争来说有多重要?

汝州梅花玉温泉


后勤对战争来说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以前的历史毋庸赘述,就谈谈我们国家最近的一次现代化的战争好了。中越老山之战时期,前沿阵地时刻有激战,而前沿的补给全靠后送。负责向前沿阵地运送补给物资的阵地后勤保障部队,称为军工队。在老山前线,军工队员们的危险系数与前沿阵地的战士们几乎是一样的。在崎岖的山路上,人背肩扛,将弹药、食品和饮用水送往前沿阵地,越军的炮弹不时落下,路上更是布满地雷。当时军内流传的说法:累不累,看看老山军工队;怕不怕,看老山军工胆量有多大。

某日夜间,电闪雷鸣,某部7连的8名军工队员紧急向前线运送弹药。每人都背着沉重的弹药箱,班长祁正荣带队走在最前面。当时有越军特工渗透到我军阵地后方,隐藏在草丛间发现了这支军工队。越军特工从草丛间扔出一枚手榴弹,正砸在祁正荣的钢盔上,反弹在他脚下。手榴弹冒着白烟,场面一时惊心动魄。

没想到,祁正荣不慌不忙,一脚将这枚手榴弹踢飞。远处传来一声爆响,仿佛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军工队继续前进。军工队在老山崎岖的山路间需要攀爬各种陡坡,最讨厌的就是下雨,军工队员们形容雨一浇坡跟让油淋过一样。极难攀爬。祁正荣背着两箱手榴弹先爬上去,再伸手将后面的军工战友一个一个拉上来。拉到第五个时,因坡太滑,祁正荣突然失足滑了下去。而下面就是越军布设的雷区。

祁正荣还是不慌不忙,拼命一个侧身,死命抓住了旁边一根电话线。他的身子终于停住下滑,停在了离雷区只有不到30厘米的地方。祁正荣跪着一步一步又爬了上来,两个膝盖全磨破出血。军工队还是仿佛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继续前进,终于将弹药送上前沿阵地,完成了任务。

这样的场面,老山的军工队经历了不知多少,真是小意思。其实比送弹药给养上前沿阵地更危险的,是将伤员从前沿阵地抢运下来。1987年5月1日凌晨,老山前沿18号阵地正与越军进行激战。凌晨3点,军工队接到电话,命令他们上前沿阵地抢运伤员。19名军工队员已经连续工作了14个小时,但个个义无反顾,全体上路。

漆黑的夜色中,越军用4挺轻重机枪封锁了整个通道。子弹密得像网,军工队被压制在一块凹地里难以抬头。危急时刻,前沿哨位上的战士们引开了越军的部分火力。军工队员们迅速跃起,匍匐,跃进,滚进,以最快速度向哨位接近,将伤员抬上了担架。

这时越军的火力再度增强,军工队员们冒着漫天的子弹抬着担架往下撤运。为了让担架保持平衡,减少伤员痛苦,上坡时跪着挪动,下坡时将担架高高举起,终于成功撤下了伤员。

军工队员们这样的英雄时刻数不胜数,他们也被称作“老山骆驼”。对于这些英雄,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没有这些英雄,我军又怎么可能打赢这场战争?所以后勤有多重要大家都能看出来了。参考资料:对越自卫还击战 威震南疆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战争史


后勤对一个单位来说,应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没有后勤保障,可能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为什么这样把后勤提高这么一个高度啊?其实这个很多人对于后勤是有偏见的,觉得打仗应该是军事干部的事情,但是在实际的战争当中啊,没有后勤给你把各方面的补给补充到位,没有后勤及时的给你抢救运送伤员,没有后勤给你搞运输这些等等方面,你真正的作战意图是很难达成的。

2.其实有一个说法是打仗就是打后勤的,因为现在平时的时候,我们说战斗力提升它很难有一个量化的,固定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但是后勤却不是一样的,你比方说真正的出动的时候对吧?你的油要供上吧,你的行进过程当中的保障要跟得上吧,你的这个饮食野战就餐等等方面要跟得上吧,还有你这个卫勤力量也要及时的靠上去,才可以去保证你这个作战和演习真实的成功。


3.其实一个真正合格的、优秀的指挥员,从来都不会轻视后勤方面的作用,也从来不会说打仗只是军事干部的事情,因为后勤补给如果说出现问题跟不上的话,对于战士们的军心士气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而且这个后勤这一块是关系官兵最切实的切身的利益的东西,衣食住行说句实话都是后勤方面的这个范畴。

4.当然了,作为后勤来说的话,其实有两句话,就是后勤不后,后勤要勤。后勤你不能只是单独的把自己作为一个保障力量来看待,你要把自己放在整个作战的系统里面摆进来。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面,我们后勤补给线是怎么保障的,后勤力量本身他自己也是战斗员,也是要深入战场深入这个战斗区域的,而不是远远的躲在敌后来实施保障,所以他要整个要融入到整个的作战系统里面围绕着这个中心来实施,来实现我们这个作战整体上的这个战略意图,这才是后勤应该有的内容。

如有关于报考军校、入伍参军及后续发展相关的问题,欢迎关注咨询


军校和入伍指导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出自两千年前的真理,便是对后勤重要性最好的诠释!

举两个例子吧。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纳粹德国,其陆军战斗力可以说是全球无敌,控制下的战争资源相比同盟国来讲也不在少数,不然不能解释为何纳粹德国可以和苏联、美国、英国三大强国在陆地、海上、空中轮番厮杀4年之久!

但是纳粹德国在军事上的失败,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后勤。一开对波兰、法国的战争那是在充分掌握敌情的情况下合理调配资源,然后速战速决。可以说是战争资源和战争机器达到了有机结合完成的。对苏战争,因为对敌情判断不准,纳粹德国一开始认为战争只用7个月,所有的战争资源也就是按照7个月的标准去准备。结果400多万大军、4000辆坦克、5000架飞机、数万门火炮、上百万辆汽车进入苏联,打了半年才刚刚推进到苏联首都莫斯科百公里以外,苏军非但没有被消灭反而越战越勇。而德军的后勤补给线已经拖至上千公里,并且战前的物资储备基本消耗殆尽。更可怕的是交通运输工具的缺乏更是让前线的几百万官兵的生命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威胁。

苏德战争一开始,德军的运输工具主要是火车。随着战争进入苏联领土内,苏联西部的铁路不仅稀少而且铁轨的尺寸与欧洲各国都不相同。眼看火车运力受限,只好改用汽车。谁知苏联的公路也好不到哪里去,偏偏又遇上雨季,更何况几十万辆汽车每天的油耗和车辆损耗也不是个小数目。黔驴技穷的德军后勤部门后来又征集骡马。就这样,莫斯科城下的几百万德军最终因为后勤的一点点枯竭导致折戟。

美英盟国参加欧战后,最先开始的军事行动是战略轰炸。动辄上千架次的轰炸机,专门打击德国的交通运输线。从1942年开始持续两年,虽然给德国带来巨大的损失,但是依然没能将其重创。1944年开始转向德国的工业区和居民区这些战争资源集中的地方,不到半年就严重创伤了德国的战争潜力。纳粹德国由此开始血流不止,直至身亡。

第二、解放战争时期。

相信读者对国产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中数以十万计的老百姓推着独轮车、肩扛人挑、赶着牛马驴为解放军输送粮食弹药的场景并不陌生。对后来被包围在陈官庄地区的国民党军杜聿明集团30万大军在饥寒交迫中每天靠孤零零的几架飞机空投粮食的情景也历历在目。这就充分说明后勤的重要性!

解放军几乎是在没有任何现代化后勤运输工具的情况下发起世界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战略决战的。特别是在淮海战役期间的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就动员了将近550万民工用于支前行动,占当时四省总人口的16%以上。其中临时民工就接近400万人,运用的大部分是独轮车、扁担、马牛驴等最为原始的运输工具。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民工们喊出了“倾家荡产、支援前线”这样个令世界震惊的口号。纵观世界战史,特别是国内战争史,老百姓对军队能支持到这个份上的,实在少之又少。而国民党军80万机械化部队靠的完全是几架运载能力十分有限的运输机空投物资来补给,对于解放军的后勤补给系统也是采用最原始的占领交通要道、派飞机轰炸几百人的运输队伍这些方法,对于解放军的伤害自然是少之又少。

总结一下,后勤系统对战争的重要性,正如开国元帅陈毅总结淮海战役的那样:“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


大将军威武K


战争的胜负虽然由许多因素决定,但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后勤。如果后勤补给跟不上,再周密的计划、再勇敢的将士也无济于事。没有物资,便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连像隆美尔这样的战术家也要大声疾呼:

大丈夫抱负如何伸展?

隆美尔到了非洲后,希特勒要求他只防御不出击。但他坚持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率领并不是很强大的非洲兵团,一改意大利军队以往的颓势,打得英国人一路败退。

现在,就剩下重要的港口——托布鲁克。但它易守难攻,是重要的桥头堡,谁拥有它,谁就能相对容易得到补给,它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也是为什么英军放弃了所有地方,但丘吉尔依旧下令死守这座孤城的原因。

一路胜利的德、意联军却止步于该城,几次进攻均以失败告终。城内的守军有着充足的补给,让隆美尔一筹莫展。但这枚钉子不拔掉,攻入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的目的就无法达到,他不得不改进攻为围城。同时,继续东进埃及。

久攻不下,他把原因归咎于意大利军队。说他们根本就是一群贪生怕死、毫无纪律的乌合之众,看到对方坦克,就四散奔逃,这情况和1917年时并无区别。(他曾在一战后期和意大利军交战)

其实根本的原因还是补给跟不上,此时希特勒关注的重心在苏联,没有把北非战场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就连保卢斯视察过战况后,认为非洲军团的补给难以持续,攻下埃及的可能性并不大。

为了固守埃及,丘吉尔增调了200多辆坦克,并下令向轴心国部队发动代号为“战斧行动”的反攻。然而,拥有优势装备的英军大败而归。这次战役,他们损失了100辆,德军只有12辆。

但是,接连的胜利,并未彻底扭转轴心国在北非的形势,英、美两国的物资补给能力,让英军很快就得到补充;相反的是,德、意联军的补给越来越成了问题,尤其是在意大利地中海舰队屡次吃败仗之后,他们的补给就更困难了。

得到装备和兵员补充的英军,很快就发动了新一轮反攻。

双方展开了一场装甲大会战。德国的88mm高射炮立了大功,犯了兵力分散错误的英军第七装甲旅141辆坦克中的113辆被击毁。

但即便如此,长久相持之下,德、意联军缺少战车,缺少汽油,补给不力的劣势再次凸显。虽然,英军损失大大超过德、意联军,但是他们有不断的补给,实力提升很快,一时间此消彼长。

当隆美尔得知有一支强大的英军部队从南方包抄过来,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便撤走了部队。部队一撤,托布鲁克的围自然就解了。

是役,双方损失大抵相当。

这是他在非洲战场的第一次撤退。

他采取速战速决的背后,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补给困难。他只有通过快速解决战斗,来减少自身的消耗或者夺取敌人的物资为己用。

这种战术的有效破解,就是持久战、消耗战。一旦形成旷日持久,战事久拖不决,比拼消耗的时候,后勤的作用就显现了。说白了,没有实力和对方拼下去,也就只有早早退兵了。

正如孙武在《作战篇》中提到的“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就是说,在作战中只听说过指挥水平不高但求速胜的情况,而没有见过为了讲究指挥技巧而让战斗旷日持久的现象。从来就没有,因战事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白杨树下谈历史


战争中直接说后勤,可能有些人还不能马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那么换个名词大家就会马上明白它的真正意义,那就是“战略补给”:在古代一般的“战略补给”主要指粮草、牲畜、药品、弓箭等;现代的“战略补给”所包含的内容就太宽泛了,如食品、药物、弹药、钢铁、石油、橡胶等。


下面我们从古今两个方面来看看后勤到底有多重要:

一、古代:

1、先以我国汉朝记载的一个数据分析一下:李广利二征大宛,“赦囚徒扞寇盗,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牛十万,马三万匹,驴、橐驼以万数赍粮,兵弩甚设。天下骚动,转相奉伐宛,五十余校尉。宛城中无井,汲城外流水,于是遣水工徙其城下水空以穴其城。”

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李广利二征大宛时,(汉武帝)赦免了之前的一些囚徒步卒,而且又征调了些品行恶劣的少年和边境的骑兵,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从敦煌出兵六万多人,那些私人(其实是汉朝征调的运粮百姓)带着粮食跟随部队参战的还不计算在内。随军的牛有十万,马有三万,驴、橐驼等都以万计来供应军粮......


不知道大家从中有没有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么庞大的部队粮食运输靠谁?还有这么多的牛羊等牲畜谁来管理?难道只是军队来负责?如果是这样的话能剩下多少全职的作战部队?细心的伙伴们就会发现,文中曾提到“负私从者不与”,注意这段话、这才是重点,打仗需要征调很大一部分百姓来运输粮草,而且这些人在运粮草的过程中也是要吃饭的!

曾有专家按照最低成本算过一笔账,得出的结论你可能都不敢相信:一个士兵的日常后勤工作最少需要3个民夫来供应,这还是最少估计,因为路途中损失的粮草(古代的天气因素是作战必须要考虑的,而天气的变化就会引起粮草和牲畜的损失)和牲畜并没有计算在内,这样算来,6万的作战部队最少需要征调18万的民夫来保障后勤(当然古代作战的粮草等物资不可能完全靠后勤,还有一部分靠“因敌于粮”,也就是攻占领土后在当地补给),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这么一算你就明白了为什么较大规模的战争会大幅度损耗国力了!也就明白后勤保障有多重要!

2、关于后勤保障最恐怖的记载是在《旧唐书》中,李靖征突厥时的后勤记录,从山东运粮到甘肃一带最少需要60多天,而且到达目的地之后粮食只剩下刚出发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运输途中要消耗90%的粮食!这还是途中没有受到干扰,粮食安全到达了目的地,如果加上突发的情况,剩下的粮草等补给会更少!那为什么这么费事还要大费周章的运送物资呢?这就是后勤的重要性,宁可费时费力也要保障前线需要!


二、现代:

我们再举一个从侧面反映后勤重要性的的例子,这个例子可能很多人不是很理解,甚至认为是胡说。但是当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这个例子就是“日本在二战中发动太平洋战争”。

很多人认为日本发动这场战争是“脑子发热、欠考虑”的结果,但事实上这是日本经过多番研讨、精心策划后的才做出的决定。当时德国进攻法国用了不到六个星期就使法国投降,之后日本才在《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字,由此就可看出日本有多狡猾。虽然当时英美都把战略重心放到了欧洲,但是并没有完全放弃亚洲,因为欧美在东南亚拥有大量殖民地,而且东南亚的战略资源丰富,战略位置也很重要,日本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最重要的是,日本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后,表明已经完全和欧美对立。但是日本大约80%以上的战略资源靠国外提供,尤其是石油、钢铁、橡胶等,而且这些资源主要从美国进口,从这里你就看清楚了“问题的实质”。那就是美国事实上已经掐住了日本的脖子,夸张点说就是“美国掌控着日本的战争命脉”,如果没有钢铁、石油、橡胶等资源,想继续打仗就等于“痴人说梦”。所以日本与其被美国一直掐着脖子,还不如先发制人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后占领东南亚,从东南亚掠取战略资源,保障“后勤战略资源的供应”,这样就不至于使自己的“战争命脉”继续掌控在美国手中!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战略资源后勤保障”出现了问题,所以才敢去摸老虎屁股,也就明白了后勤最战争有多么重要!


感谢大家抽出宝贵的时间查看我的内容,由于时间问题,难免出现纰漏,如有不妥请大家指正!


请大家继续关注“梦回精武”,如果大家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梦回精武


开枪需要子弹,才能消灭敌人;开炮需要炮弹,才能让真理在它的射程里;飞机坦克要烧油。才能驰骋疆场;电台对讲坏了要修,才能通信顺畅;人伤了要用绷带、青霉素,才能拯救生命;士兵要吃喝拉撒睡才有力气打仗,冷了得换成冬大衣,热了得换夏常服,地形复杂得穿军靴,担心迷路带个指北针,减少伤害避弹衣,黑灯瞎火看不见得夜视仪,观察敌情得望远镜,无聊了来根香烟……

没了可靠的后勤保障工作,那么再优秀的作战计划、再先进的武器都是空中楼阁。而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对后勤保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打仗就是打后勤”,毫不夸张地说,后勤保障上的竞争,是火线以外的“第二战线”,任何没有坚强后勤保障的战役,都不可能顺利进行,甚至直接导致战争失败。

例如,“市场花园行动”是蒙哥马利看到了诺曼底战役中空降作战的成功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空降行动,但这些空降兵小伙子却陷入了之前没有预料到的困境中,大部分部队处在德国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中,没有足够的弹药和食物。盟军对这些被围的伞兵进行空中补给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空投的补给物资都没有落到伞兵手中,而是落到了德军之手,弹尽粮绝之下,伞兵们只得走入德国的战俘营,“市场花园行动”宣告失败。


兵说


  慕什塔戈认为,后勤之于战争,犹如植物离不开土壤。只有土壤源源不断地输送水分和营养,植物方能枝繁叶茂。同理,持续高效的后勤补给,是维系战争直至打赢战争的根本前提。因此可以说,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其实,这个道理古往今来莫不如是。距今2500年前的古代军事家孙武在其著作《孙子兵法》中有云:“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一语道破战争时期后勤工作的艰巨性与重要性。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为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以主力第一一五师在山西平型关地区设伏,首先选择的打击目标就是日军板垣师团的后勤辎重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成功迟滞了板垣师团的进攻锐势,也激起了全国军民持久抗战的信心与意志。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在总结工作时,曾经包含深情地说:“淮海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正是由于几十万山东人民担负起艰巨的后勤补给工作,才迎来了淮海战役的最终胜利。

图示:边境反击作战中的后勤运输队

  二战以来,战争对武器弹药、生活给养、卫生救护、军需物资等方面的消耗量与日俱增,没有强有力的后勤补给,战争毫无取胜的可能。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军队面对“钢多气少”的联合国军,敢于发挥近战、夜战优势,通过灵活运用穿插迂回、分割围歼、纵深追击等战法,仅用7个月时间就将美军先头部队由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应该说,中国军队在战术运用上,是优于美军的。但是,为什么不能彻底打败美军?就是因为薄弱的后勤补给严重受制于美军。通过频繁发动“后勤绞杀战”,李奇微把志愿军每一次战役进攻都化解为“礼拜攻势”,最终以反击行动扭转战局。

图示: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面对“绞杀”威胁下的后勤补给线

  当前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工作已经进入军民融合的联勤保障时代,平战结合、高效集约的后勤工作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有力支撑。

图示:军民融合提高后勤保障运力


慕什塔戈


要多重要有多重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就是因为赵国后勤、粮草跟不上了,所以才必须出击,必须要打,不得已必须要换将了!最后失败!


最有名的就是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的对阵,可以说双方都受不了了,曹操的粮草已经撑不了一个月,曹操急死了,再耗下去怕失败!其实荀彧就对曹操说,这个时候我们着急,袁绍一定比我们更着急,他们人是多,但是没有占多大便宜,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消耗也更大,荀彧就说,等着吧,很快就会有变!结果果然是,许攸来帮助曹操来了,直接告诉了曹操袁绍的粮草重地乌巢!


曹操也是立马就拉了500轻骑兵,直接亲自领兵杀向乌巢,烧了袁绍了粮草!袁绍的军队瞬间瓦解!没有军心和士气!兵败,袁绍也是把自己喝酒喝死了!


蜀汉对阵曹魏的战争也是如此,其实诸葛亮最大的原因就是粮草问题,蜀道太难了,运量的损耗也太大了,所以每次诸葛亮都是要速战速决,曹魏将领司马懿就是不跟你打,就是要消耗战,要拖死诸葛亮,诸葛亮每次都是因为粮食不足而撤兵!


鹏程日志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分说明了后勤对战争的重要性!

后勤是取决一场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比如我国在朝鲜战争期间,由于后勤补给线路被美国轮番轰炸,前线作战部队严重缺乏武器弹药和生活补给,攻击部队在打过三八线后已成强弩之末,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正式瞅准中国志愿军的这一软肋才扭转了战场上的败局。

现代战争对后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机械化普及的当前趋势下。无论是坦克装甲车还是战斗机轰炸机没有了燃油就只能是一堆废铁烂铜,毫无用武之地。人没有了生活补给在科学角度来讲还可以通过就地取材支撑个十天半个月,武器装备没有了燃油可是寸步难行,再先进的装备也成了废物。

其次,现代战争对武器弹药的消耗绝非往日可比,尤其是高科技武器装备。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武器的射速得到空前的提高,步枪射速由一战期间的20发/分钟提升至当前的400发/分钟,随着非线式作战模式的转变,一场战斗的弹药消耗量是空前的,没有有效的后勤保障,战争难以为继。

此外兵力投射是检验一个国家战争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西部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青藏铁路的顺利通车对于军事作用具有战略性意义。以前我军向西藏运输物资只能走崎岖蔓延的公路,既耗时又费力,进藏需要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因此在青藏公路沿线建设了大量的兵站,自从青藏铁路通车后将原来的时间缩短了3/4,大大提升了战略投送能力。反观印度依旧依靠有限的公路来进行人员、物资输送,无论是在时间还是数量上都存在质的差别。


鹰鸽分析


后勤补给往往决定着一场战争的胜负!

二战的北非战场,尽管德意联军歼灭了相当数量的英军,可是每次英军都能通过强大的补给恢复如初,甚至更加强大!在最关键的阿拉曼会战中,双方胜负取决于后勤补给的较量,无疑德意联军糟糕的后勤补给致使这场会战的失败。虽然德意联军拥有相当数量的火炮,但缺乏弹药,有的防线上英军发射500发炮弹,而德意联军才回敬一发;由于弹药的缺乏,德军炮兵不能对英军的集结地区进行轰击,只能进行扰乱射击,使得英军集中兵力轻易的突破的德意联军的防线;而面对英军的突破,德意联军本来应该集中所有的摩托化单位一举把英军赶出去,可是德意联军根本没有燃料发起如此规模的作战行动,最后只能发起有限的行动,难以达成决定性的影响。


此时德意联军连正常的作战行动都无法展开,更不用说他们面对的是数倍于自己的敌军。几乎所有的战斗英军损失都大于德意联军,德意联军击毁了英军500辆坦克,约是德意联军损失的三倍,可是英军还有600辆坦克,而德意联军仅不到80辆了。连基本的弹药补给都已成为奢望,更不用说这些大型技术兵器的补充了。所以后勤补给的能力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负,而不是部队的作战指挥。

同样的事情在朝鲜战争中也是,由于我志愿军后勤补给方式的落后和美军空军的残酷轰炸,使得志愿军的弹药和粮食补给仅能维持一个星期的攻势。只要时间一到,不论我志愿军取得多大的进展和优势,都必须选择收缩战线,否则整个前线部队将会面临弹尽粮绝的困境。正是后勤补给的不足限制住了我志愿军的攻势,无法持续扩大战果。



现代战争的军队都极度依赖后勤补给,一旦后勤补给被切断,哪怕是暂时的切断,都会极大的影响军队的战斗力的有效发挥。所以现代战争中后勤补给的行动和前线的作战行动可以说是同等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