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7歲是情商啟蒙黃金期,知道這些,孩子從小情商高【海英博士】

有許多家長問:孩子就要到學校了,如何讓孩子快速適應?

學齡前期是年齡範圍在3-7歲的幼兒,孩子進入小學學習的準備階段,這個階段一方面孩子感知到的情緒會很多。所以這也是兒童情商發展的關鍵階段。

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可以學會調控情緒,那麼無論進入幼兒園還是進入小學,都很容易快速適應環境,學習成績也會相對穩定、優秀一些。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就是3-7歲兒童情商的發展。

3 -7歲是情商啟蒙黃金期,知道這些,孩子從小情商高【海英博士】

心理學家們對於孩子從出生之後的成長過程研究發現,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的情緒調控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而且逐漸的變得更加的成熟。

嬰兒階段

嬰兒已經可以運用母親的表情線索來調整自己的行為。比如說襁褓裡的孩子看到母親的笑容,那他也會開心的笑起來,他感覺到安全。如果母親不在身邊經常看不到母親,或者母親經常用兇巴巴的眼神、冷漠的表情去面對嬰兒,那麼孩子也會捕捉到這樣的線索,他就會感覺到不安全。

嬰兒時期他的情緒調節的能力主要來自於母親。那麼母親的角色是給予孩子安全還是不安全、開心還是不開心情緒的主要來源。所以孩子在一歲前與母親的關係是非常緊密且非常必要的,不可缺少。

孤兒院的孩子他的不安全感就會很強,因為沒有母親的關懷和照料,他捕捉不到讓他安全的情緒線索。

3 -7歲是情商啟蒙黃金期,知道這些,孩子從小情商高【海英博士】

學步期

學步期就是孩子蹣跚走路,一歲往後的階段。這個時期孩子已經開始不是那麼緊密的關注母親的表情、母親的情緒和支持,他開始稍微地運用一些自己的情緒調節策略。

當他不開心的時候,當他害怕一個東西的時候,他會把注意力移開到某個物體。比如說有的孩子一歲之後就特別戀自己的小被子、小毛巾、小娃娃,那這就是他獲得安全感的重要支持物。有的孩子會通過刺激身體上的感官來獲得一些安慰,也可能會分散注意力。

越小的孩子情緒越不穩定,上一秒還在哭,下一秒他就笑了。雖然這個時候孩子的自我調節策略是非常不成熟的,但是他已經開始獨立運用了。比如說上一秒孩子還哭那麼下一秒為什麼會笑了呢,因為他一下子就捕捉到了他想看到的食物,或者他突然看到媽媽在旁邊,他非常的開心。也有的孩子,前一秒還在哭,後一秒眼淚還沒幹呢他就開始玩遊戲了。

學步期孩子開始脫離母親的視線,開始參與到自我情緒調節的過程中來。這個就是參與性的調節策略,是孩子自我調節相對進步的一種表現。在這個時期孩子雖然有一些小獨立,有自己調節情緒的意識,但還不是很穩定。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是非常依賴媽媽。

3 -7歲是情商啟蒙黃金期,知道這些,孩子從小情商高【海英博士】

幼兒園階段

這一階段的孩子逐漸地開始自己調節自己的情緒,逐漸不完全依靠家長。當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之後,有的孩子會哭鬧的很厲害。但是過了幾天之後他就比較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了,情緒是一個很穩定的狀態。這也說明這個孩子他的自我情緒調控能力還是逐漸到了獨立運用的時期。因為他意識到去幼兒園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怎麼哭怎麼鬧都是不管用的。他心想我與其這麼哭,還不如在幼兒園就這麼待著呢,幼兒園裡還有很多好玩的東西吸引他。這時候他開始動用內部資源,把積極快樂的情緒逐漸轉移到幼兒園的玩具和活動中,他原來不開心的情緒就會變得平靜、開心起來。

這個時期孩子本來應該能夠逐漸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情緒開始穩定。但是我們也看到有一些孩子讓他去上幼兒園是一個非常痛苦的事情,每天早上都是親子大戰的時間。孩子不想去,爸爸媽媽費了很大勁才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還有的孩子到了幼兒園就哭,哭上個一年半年的。這樣的孩子他的自我情緒調控能力是比較弱。

如果是一個自我情緒調控能力正常的孩子,他會逐漸的直接或間接的改變自己悲傷、憤怒等情緒。比如說剛開始上幼兒園,孩子和母親之間會有很強烈的分離焦慮,他會感覺到很悲傷,但是同時他也會很憤怒。為什麼你們要把我送到幼兒園裡?為什麼你們不要我了?他會有這樣的憤怒。但是逐漸他開始會用做遊戲、去玩好玩的玩具來讓自己的心情好起來,這樣是比較正常的。

3 -7歲是情商啟蒙黃金期,知道這些,孩子從小情商高【海英博士】

這個階段的孩子也可能用逃避的方式,就是不去想。比如說孩子在幼兒園遭遇到一些不公平待遇,或者被小朋友欺負了。如果調控策略不好的孩子,他會迴避談論這些話題。當問到幼兒園誰欺負他的時候,孩子會不願意去說。

孩子迴避這些不開心情緒的現象是比較明顯的,同時也表明孩子面對這些不開心情緒的能力是比較低的。所以運用迴避不開心的情緒,迴避一些對他痛苦的問題的調節策略。但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不好的、容易引發問題的調節策略。

這樣的孩子更需要提高如何表達自己不開心情緒的能力即情緒表達能力。比如說,回到家裡面他能夠把自己在幼兒園裡和誰發生衝突了,或者被誰欺負了等等消極情緒順利的表達出來。這也是學齡前孩子應該具備的情商的能力。

孩子的情商能力的影響因素

3 -7歲是情商啟蒙黃金期,知道這些,孩子從小情商高【海英博士】

①氣質因素

氣質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天生的一種行為模式。

有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愛樂、愛笑、人見人愛。這樣的孩子是情緒相對比較穩定的一種氣質類型。還有的孩子氣質類型是屬於愛哭鬧的、容易發脾氣的,尤其是那些情緒容易暴躁的孩子。這些孩子的父母就會講,孩子從出生就愛哭愛鬧,而且上幼兒園之後遇到一點兒刺激他就會大發脾氣。這些就是孩子天生的因素。

情緒穩定的孩子,他的情商能力、獨立調節自己情緒的能力是比較強的。而情緒暴躁這種氣質類型的孩子,他調控節自己憤怒的情緒能力是比較低的。這樣孩子的家長更要幫助孩子去學會調控自己憤怒的情緒。

②社會因素

孩子在幼兒園時,在和同伴相處中有沒有足夠的應對能力。有的孩子和同伴相處的能力比較差、也就是社會化發展比較慢、比較弱,他在幼兒園就會顯得很孤獨,很難融入到集體。別人做活動的時候,他在活動外看著或者自己跑去玩了。這樣的孩子融入集體的能力比較弱,是需要提高的。

③父母因素

孩子會受到父母的情商能力的影響,比如說父母要求嚴格的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意願需求的能力上就會比較弱。

有的父母是溺愛型,這樣的孩子在情緒調控能力的發展上很難去調控自己的負面情緒。因為他稍微有點不滿意、不高興,父母就會馬上滿足他的要求、馬上去買他喜歡的玩具。孩子就喪失了獨立的去進行自我情緒調節的機會。這樣的孩子在情商能力上是不足的。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因素,比如社會環境、包括孩子用的手機,都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那麼哪些孩子的表現提示孩子的情商能力不足了呢?

孩子情商能力不足的表現

3 -7歲是情商啟蒙黃金期,知道這些,孩子從小情商高【海英博士】

①愛打架

孩子總去打別人,總和小夥伴發生衝突,說明這個孩子的消極情緒比較多,也提示這個孩子調節自己消極情緒的能力是不足的,是需要提高的。

②咬指甲

有的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總咬指甲,或者總是吸允自己的手指頭。一到自己傷心難過的時候,他就會把自己的手指頭吸啊吸啊。有的孩子甚至都把自己的手指頭吸破皮了,父母怎麼制止也不行。

其實這種咬指甲、咬手指頭是孩子內心焦躁的一種反應,也是孩子難以應對焦躁情緒的自我安慰的一種行為。遇到這種行為的時候,家長不要聽之任之,也不要強制的去制止打罵孩子。

這時候家長要去想一想是不是需要一些專業上的幫助,還有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是不是出現了一些問題,需要及時的調整。這個是提示孩子忍受調控焦慮情緒的能力比較弱。

③不愛說話

孩子見到生人打招呼非常困難。還有的孩子在家裡話很多,到外面就難以去說話了。那麼說明孩子面對陌生環境的社會化能力是弱的,外界的事物讓他產生了很多恐懼的心理。

尤其是那種過度保護的、很少去接觸其他小朋友的孩子。這樣的孩子需要家長多帶著孩子外出看看世界,多接觸小朋友,並且鼓勵孩子和小朋友們接觸。這是孩子社交能力的不足,另外這種還可能有輕度自閉問題,因此更需要及早的發現和干預。

④做事虎頭虎尾

孩子做事總難以堅持。很多家長認為是孩子耐心不夠,就可能會讓孩子去做一些長時間的任務,如寫字算數。這樣的做法其實也是錯誤的。這類抗挫折能力比較弱,注意力方面一般存在一定缺陷。

這種孩子需要一些注意力提高訓練和抗挫折能力訓練。我們在給孩子做情商訓練的時候,在注意力的訓練環節裡面,孩子從最開始的注意力難以集中,逐漸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越來越長。

在注意力集中的過程中,一開始孩子完成這個任務需要一直很專心,會感覺很累。那是因為孩子動用太多的注意資源,他會感覺到身心疲憊。但是經過持續的訓練之後,他的注意能力會提高,疲勞感減弱。

孩子注意力提高的同時抗挫折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家長不要總去說孩子沒耐性。孩子的耐性和注意力有關也和孩子的年齡有關,越是年長的孩子他注意的時間就會越長。我們要看到孩子情商能力的不足是有很多的提示和孩子的表現的。還有的孩子總是鬧脾氣,那更說明孩子情緒調控的能力是有缺陷需要提高的。

3 -7歲是情商啟蒙黃金期,知道這些,孩子從小情商高【海英博士】

最後家長要避免一個誤區:學齡前期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的年齡太小了,等長長就好了。但是等到上到小學之後,問題越來越多的時候,會發現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幼兒園時就已經出現卻沒關注到的。

因此我們今天給大家的建議就是我們要了解3-7歲的孩子的情商發展需要具備哪些能力,也就是說7歲之前他要發展出哪些能力。這些能力一方面是和孩子天生因素有關,也和後天的養育環境有關。

當家長養育孩子的過程當中,要關注到孩子的一些表現。比如說攻擊行為、退縮、注意力不集中,這些表現其實都是孩子情商能力不足的一個反映,是需要我們及時地幫助孩子去提升這方面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