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的孩子需要的不是教育,而是溝通,父母該如何與孩子溝通?

指縫裡的痛


我的一些看法,我覺得其實叛逆期可以這樣理解,就說是,孩子慢慢長大了,他有自己的需求,有自己的想法了,同時有自己的力量表達了,但父母的話,要求孩子必須按照自己的來。這個時候的話就會有衝突。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處理的話,就是讓父母,首先是去好好去理解孩子,然後去陪伴孩子,能夠看到孩子的需求及其合理的要求。父母如果真的有自己的看法,能好好去協商好去表達,去邀請,而不是去一點去要求去強制。我覺得逃課他們好好去溝通就會好一點。


幽蘭茶藝鄧蘭萍


這個問題讓我來回答很合適。我現在目前擔任八年級的班主任。很多同學的性格達到了逆反期的高潮。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拒絕與家長或者老師交流。你如果批評就是口頭上答應,或者說沉默著不說話。將老師和家長視為自己的敵人。

2、特別在意自己的形象。會花很長的時間去打扮或者是很在意朋友對自己的看法。

3、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做事情不會考慮其他人的感受。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建議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1、弄清楚他拒絕交流的原因。這個原因常常是家長跟他交流的時候沒有注意方式方法,以至於他覺得家長說話非常囉嗦,非常煩,他就不會去聽。除此之外的原因可能是孩子與家長產生的誤會。我有一個學生,她與自己的家長之間因為買衣服的事產生了很深的誤會。如果因為上面這些原因還是把您是視做了他的敵人。那麼後面的工作就非常難做了。

2、要掌握交流的技巧。

技巧一,交流的時候,讓孩子多說自己少說。最好是比孩子說的話少。

技巧二。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氣,語態,多鼓勵,少批評。這個時候的孩子逆反心理非常嚴重。如果說讓他感覺到你在批評他。有可能聽完第一句話以後你後面說的什麼他都不會再聽了。



3、善於藉助學校的力量。上面已經說過,這個時候的孩子,可能老師的話或者說他朋友的話,他更聽得進去一些,所以說家長的想法可以和老師進行交流。老師自己或者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來引導這個學生。

這些經驗都是通過自己與八年級學生的相處以及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得到的,只能僅供參考,每個孩子問題不一樣,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可以私信我,我們共同交流,解決問題。


英傑周號嵐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叛逆期,與父母頂撞、衝突的事情時有發生。如何幫助孩子走過這段歲月、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呢?每個人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溝通要從心開始,唯有理解,才是打開別人心鎖的鑰匙,與孩子的相處亦如此。

1、理解尊重孩子。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自我意識比較強的時期,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與尊重,這時候父母如果總是居高臨下,一副威嚴的面孔,孩子只會離你越來越遠。另外,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記,偷聽孩子的電話。

2、信任孩子,給孩子獨立的空間。青春期的孩子可以獨立處理問題了,也有自己的朋友圈了,父母不要向小時候那樣總是包辦,給孩子一點自由的空間。

3、不要把自己的夢想壓在孩子的身上。有的父母對於自己未實現的夢想耿耿於懷,於是就希望孩子能替自己實現,給孩子很大的壓力,或者讓孩子學習一些他(她)不喜歡的特長,這都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4、不要老拿別人家的孩子比。人都是有自尊心的,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敏感,對於這種比較心裡是比較厭煩的。

5、不要往孩子身上撒氣。在社會中工作、生活,總會有一些不順心的事,切記不要拿孩子當出氣筒。

6、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當孩子跟父母交流時,哪怕父母心裡很生氣,也不要立馬錶現出來,大罵孩子,這樣孩子一會有事情就不會再跟父母說了。對於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可以慢慢引導。

7、讓孩子感受到愛。在有愛的環境中,孩子更願意跟父母分享。


嘟嘟媽的樂園


簡單而有效的溝通方法,三點需要注意:接納性語言;將“你-信息”變成“我-信息”,摒棄“輸贏”思維。這三點很重要,可能有點長,請答應我,認真的看下去,行嗎?( ̄m ̄)


一.如何聽,孩子才會說:接納性語言

什麼才是接納性語言?

我們來舉個例子:

當你的孩子和你說,他將要成為主要負責人,為班裡的某個孩子舉辦一個盛大的派對。這個時候,你和積極的向他提建議,氣球鮮花等等。可是你的孩子卻拒絕了你的建議,並且悶悶不樂的走了。而你也覺得十分的沮喪。

當你的孩子哭著對你說,他養的小倉鼠死掉了,你摸著他的頭說:“沒關係,媽媽再給你買一隻。”

以上的語言只會讓你和孩子的關係越變越遠,孩子想和你說的話,你並沒有真正的在聽,到最後卻怪孩子不願意和你說話。

我們在聽孩子的說話時,會有12種反應:

1.命令、指揮、控制

2.警告、訓誡、威脅

3.規勸、說教、佈道

4.建議、給出解決方案或者意見

5.說服、教育、進行邏輯辯論

6.評論、批評、表示不贊同、責備

7.讚揚、表示贊同

8.歸類、嘲笑、羞辱

9.解釋、分析、診斷

10.安慰、表示同情、安撫、支持

11.調查、質問、審問

12.迴避、分散注意力、開玩笑、轉移話題

剛剛舉的第一例子,反饋屬於建議,建議之前你先否定了孩子,你傳達的語言是:你做不好的。你還不具備舉辦晚會的能力。因此讓我來幫你吧。我比你有經驗。

第二個例子:孩子並不需要建議,她只是想告訴你,他很悲傷。他需要的是理解。

因此,什麼是接納性語言呢?重點在於先表達共情,並正確解碼孩子的信息,相信他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霍思燕曾經在一個親子類節目裡做了很好的示範:

嗯哼踩到了自己扔的玩具,腳被戳破了,疼的大哭起來。霍思燕第一時間將嗯哼抱起來,說“你很疼,是嗎?”並且用玩具戳了一下自己的腳,說“媽媽也覺得很疼”,當嗯哼的情緒變穩定後,霍思燕問,你為什麼踩到玩具,是不是因為你亂扔了。嗯哼點了點頭,霍思燕隨後說,那你以後別亂扔了,好嗎?嗯哼點了點頭。

首先霍思燕做到了共情,感受了孩子的感受,在共情後,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並且解決了問題。

在說接納性的語言時,要注意3個誤區:

1.不要鸚鵡學舌。比如:孩子:好疼。家長:你真的很疼。

2.不要在接納的過程中,忍不住指導孩子該怎樣做。

3.沒有真正的共情。

二.如何說,孩子才肯聽:我-信息

先給大家舉一個例子,設想這樣的兩個場景:

場景一:你工作了一天,特別累,回到家只想躺在沙發上好好休息一下,但是,你的5歲的孩子想要你陪他玩,並且不斷拽你的胳膊大腿,用手蓋住你的手機。

場景二:你的孩子的頭髮已經三個月沒剪了,你的鄰居提醒你要好好管一下孩子,你說了好多遍,但是他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減少回家的時間,以免和你發生爭執。

面對這樣的和孩子之間的衝突。你可能會與他發生這樣的對話:

回答一:

場景一:你怎麼這麼不懂事?爸爸和媽媽都累死了,你難道不能讓我安靜一會兒嗎?!

場景二:你看看你成了什麼樣子?街上的小痞子才會把頭髮留成這樣,快剪掉!

回答二:

場景一:孩子,爸爸今天非常累,實在沒有辦法陪你玩,如果現在爸爸陪你玩,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的話,明天上班就沒有辦法完成工作,那麼上司會批評爸爸,爸爸會非常傷心的。

場景二:今天爸爸被鄰居嘲笑了,他們說我不會管教小孩,你的髮型亂糟糟的,下次小區的鄰里交流會,他們大概不太願意請我和你媽媽去了。

兩組回答的編碼信息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一組對話是“你-信息”,第二組對話是“我-信息”。

什麼是“你-信息”?很簡單,就是對話中,包含著“你”為開頭的信息。包括:

  • 你停止那樣做。
  • 你不該那樣做。
  • 你難道不能?
  • 你的行為太幼稚了!
  • ...

與之相對,“我-信息”就是坦誠的告訴孩子,你此時的行為給父母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包含要素為“行為+感受+影響”。

場景一的父母所說的話,會讓孩子非常困惑,你傳達的意思,不僅沒有解決問題,並且傳達了一個非常負面的評價,孩子是不懂事的,不體諒大人的。

在傳達“我-信息”的時候,要注意三點:

1.描述行為的時候不要評價。

不帶指責的行為描述:你今天去同學家玩,說好要6點之前回來,但是你超過時間了...

評價式的行為描述:你怎麼不守信用呢?說好的6點,結果都超過10點了

2.一定要完成“行為+感受+影響”三個要素的完整表達。只有描述影響後,才能給孩子改變行為的導向。

三.解決親子衝突:摒棄“輸贏”思維

我們在進行親子教育或者親子關係的處理時,很容易把一個問題的處理變成了“輸贏”式的戰爭。

比如說孩子想要買一個手機,你覺得會影響成績,於是你拖走了在櫃檯前撒潑的孩子:你贏了,孩子輸了。

再比如,你讓孩子添上一件毛衣,孩子不想穿,清早吵了30分鐘後,你怕耽誤了孩子上學,於是妥協,孩子還是沒有穿毛衣:你輸了,孩子贏了。

“輸贏”思維很容易造成親子矛盾,甚至升級衝突,損害親子關係。摒棄“輸贏”思維的本質,就是要以問題的解決為終極目的,達到求同存異的效果。

以穿毛衣為例,父母讓孩子穿毛衣的目的是天氣降溫,讓孩子保暖。而孩子覺得毛衣太醜,不符合青年人的審美標準。經過這樣的分析,我們發現毛衣並不是問題的核心。我們可以採取折中的方案。

“你為什麼不想穿毛衣?”

“我覺得毛衣太醜了,我穿了同學會笑話我”

“可是你不穿毛衣,你就會感冒,媽媽肯定會難受,隨後帶你去看醫生,這樣我可能會損失一個大客戶。我只是想讓你保暖。怎麼辦呢?”

“那我可以穿那件風衣嗎?”

“可以。”

以上面的對話為例,這樣,你既達到了讓孩子保暖的目的,孩子也達到了取悅自己審美的目的。記住:讓孩子提出幾個備選方案,並且從中選擇。


HFLZ陳老師


①現在的孩子都嬌生慣養,造成孩子叛逆父母不能培養獨立。

②作為父母首先要調整價值觀,教育孩子調整不好的生活習慣多溝通。

③父母管孩子該嚴格的時候,一定要嚴格糾正錯誤,不能讓孩子無法無天。

④與孩子溝通最主要先了解孩子心裡想什麼?不能上來有錯沒錯就喊罵。

⑤建議:解決孩子叛逆期方法,就是成為孩子的榜樣,讓孩子有個幸福的家。


歐陽演


孩子進入叛逆期,表明孩子擁有了獨立的思想,想要自己當家做主,不再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脾氣變得暴躁,經常頂撞父母,甚至動不動就會跟家長對著幹。

家長對待處在叛逆期的孩子,不僅僅需要關心和愛護,更需要跟孩子“鬥智鬥勇”。對於叛逆期孩子的種種激烈表現,家長千萬不能對孩子採取語言或者身體暴力,這樣只會激發孩子的叛逆情緒。家長應該改變和孩子之前的溝通方式,少用命令的語氣,改用朋友間式的溝通方法。要做到尊重孩子,即使孩子和父母之間有不同的見解,家長也不能武斷地替孩子做決定,讓孩子感覺到沒有一丁點自主權,進而就會發洩自己的不滿情緒。

家長應學會適當的放手,要給孩子一些自主權,在一些小事上面,完全可以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但是放手不代表不再幹涉孩子,對孩子的思想動態仍然需要密切的關注。若發現孩子思想有異常,要及早發現並妥善溝通,進而把孩子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通常來說,如果一個家庭的親子關係一直不錯,孩子也許就沒有叛逆期,或者能比較平穩地度過叛逆期。


春風化雨花草香


孩子進入青春期標誌著孩子已經從兒童過渡到成人了,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性格上出現了叛逆,不願意被父母管束,而許多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的變化,依然安以前的方式管教孩子,結果造成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衝突,讓父母不知道怎樣去與孩子交流溝通了。

1.首先父母要拿他們當成人看待,注意與孩子說話時的語氣,反思自己的管教方式,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調整與孩子相處時的方式。

2.父母要尊重孩子,不打罵孩子,不在言語上對孩子進行否定,多對孩子進行表揚和鼓勵,對孩子的做法和想法要多持正面的評價。

3.多與孩子保持溝通,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多幫助孩子,從而取得孩子的信任。

4.父母不拿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不在孩子面前說話哆嗦,多給孩子自由和空間。

5.管教孩子要寬鬆,孩子自己能夠決定的事情,讓他自己去決定,孩子自己能夠自理的事情,讓他自己去自理。

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要調整管教方式,改變自己,才能應該孩子。我是侯媽,歡迎關注我,每天分享教育知識,有問題可以給我私信,我們一起討論.


侯媽家庭教育


其實孩子並不是一味的叛逆,而是很多家長在和孩子的溝通中犯了一些錯,最後總結為孩子的叛逆!

一、習慣性的用命令語氣!你要怎麼怎麼樣的!請記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也不例外!

二、以我這是為你好之類的話進行綁架!

三、權威主義,高高在上的姿態交流!

那麼該如何解決呢?

一、注意傾聽孩子的想法,如果還在的想法不算錯或者是在控制範圍的錯,為何不讓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呢?錯了之後再讓他自己進行總結,這樣不是更好嗎?如果是他的想法會鑄成大錯,請也不要直接否定!你可以告訴他,你這樣做會不會造成這樣的後果呢?你思考一下呢?然後提出你的觀點:我覺得這樣做可能更好些,你覺得呢?注意!整個過程中一定要讓孩子不停的思考!而不是你把想法強加給孩子!

二、不要進行話語綁架!把我這是為你好改成問句,孩子,我是你的誰?記住!孩子知道你是他的父母,他心裡會知道你不會害他,是為他好!

三、收起高高在上的姿態,交流一定要在平等的情況下,這樣才能走進他的內心,他才能毫無保留的告訴你他的想法,從而解決問題!

四、祝願每個家庭都能幸福、和睦。


啟智博學大熊


雖說這個時期溝通為主教育為輔,但是作為家長切記不可對教育放鬆態度,“子不教父之過”溝通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有幾點非常重要,首先作為長輩要有所標榜,你跟孩子溝通無非也是想讓孩子聽你說的,並認可你說的,那麼作為家長的跟長輩溝通也當如此;

很多家長不會跟孩子溝通,一是不瞭解孩子的情況,二是作為家長沒有盡到作為家長的責任!孩子還小時非常容易受旁人的影響,而父母日常生活中跟其他的長輩溝通也要注意,要知道你就是孩子的老師,他怎麼學來源於你怎麼做;

環境對孩子的成長來說也至關重要,“古時有孟母三遷”,而如今的社會卻有“慈母敗兒”,這麼說不是空穴來風,而是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父母的攀比之心不絕於耳,這樣的環境無疑給孩子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而孩子會如何做,在這樣的環境下久而久之,也變得物質化了,於是乎在學校也漸漸的有了攀比之心,於是不滿足於父母每月給的生活費,父母又不得不給,慢慢的孩子沾染上了不良的習氣,那麼父母知道了必然要管,孩子會聽嗎?

答案是不會,不但不會聽,還會不尊重父母,那麼到這會兒再來溝通已經為時已晚,而父母多責怪於孩子不聽話,不服管教,孩子如果有錯的話,父母的責任要佔一半;

折射到其他方面也如此,比方說:“孩子喜歡畫畫”,你直接一棒子打死,說畫畫沒出息,你覺得孩子會如何回覆,溝通的過程講究的是如何說,以何種姿態去說;

首先作為家長的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也要在言辭上少幾分指責,他能抽出時間畫畫,而不是去打遊戲和做毫無意義的事,這是一件多好的事,而有些父母就覺得搞這些有什麼用,書讀不好還是一樣沒出息,這樣的話說出來,孩子已經和你產生了距離,那麼你再和他溝通也見效不大;

孩子是否能成才,不在於讀了多少書,不在於考了多少分,這只是對學習的一個態度,分數高,說明態度好,關鍵在於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否能做好自己,如孩子雖成績沒有名列前茅,但他懂禮貌,尊敬師長,會和同學處理好關係,這其實已經有所成長了,再如孩子有責任心,答應了別人的事也從不食言,有善心,在車上看到老人讓座,就因為成績不好一票否定孩子不能成才,這真是教育的失敗,很多孩子由於成績不好被父母責罵,父母呢就想方設法報各種培訓班,以為這樣孩子的成績能有所提升,其實不但沒效果,反而讓孩子會反感父母的做法,所以作為家長的一定要對孩子有全方位的瞭解,不要讓那些本是大才成為了路人,實在是可惜之至!


哲學經典


良好的溝通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如果家長 一味端著權威和架子,總用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孩子,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方式看孩子的言行,孩子和父母之間永遠不可能有良性溝通。

沒有人喜歡被訓斥、被挑剔,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人站在旁邊指導、命令,孩子同樣也不喜歡,即使那個指導者是自己的父母。

青春期的孩子處在生理和心理快速變化的階段,他們有了對世界的初步認知,期待被尊重,被理解。

我們家長應該用肯定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孩子,無條件的接納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到自己曾經忽略的地方。

善於發現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並給予肯定,這就是正向引導。

還有就是學會用耳朵和真心聆聽孩子的需要和想法,而不是用犀利的言語諷刺挖苦孩子。明知道孩子在這個階段容易衝動,愛面子,自尊心強,還非得要用尖酸刻薄的言語對待孩子,還美其名曰刺激他的廉恥心,讓他知恥而後勇。這不是刺激而是摧毀,直接否定孩子存在的意義。

家是孩子唯一能感受無條件的愛,緩解身心疲勞的地方,需要給孩子放鬆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