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電價競爭力!貴州六項措施為“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賦能

4月9日上午,“貴州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新聞發佈會”在貴陽舉行。發佈會上,省能源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奕檣介紹,省委省政府於2017年創造性建立“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目的是解決能源工業運行大起大落影響全省經濟平穩發展這一歷史難題。

運行新機制堅持問題導向、戰略導向,圍繞打造電量充足供應、電價具有競爭力的經濟發展優勢,把加快構建煤炭火電水電緊密聯結新機制、打牢夯實煤炭工業這一能源工業的基礎作為解決問題的主要抓手,重點採取了科學建立水火發電權交易機制等六項措施。

提升電價競爭力!貴州六項措施為“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賦能


省能源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奕檣向媒體介紹相關情況

科學建立水火發電權交易機制。這是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創新的關鍵舉措,屬於全國首創。以枯水期水電發電量作為水電發電基數,超基數部分作為水火發電權交易電量。在天然來水較好時,水電通過向火電購買發電權,彌補火電權益損失,火電獲得發電權收益用於汛期增加電煤儲備和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支持煤炭企業生產和工業企業降低成本。

建立完善電煤中長期合同制度。抓住國家完善改革電煤合同制度的契機,建立了符合貴州實際的電煤中長期合同制度。組織煤電雙方按照電煤需求量的100%簽訂中長期合同,合同價格實行每大卡7至9分的政府指導價,具體價格由煤電雙方根據市場機制協商確定,穩定煤電雙方市場預期,防止市場大起大落。

建立完善電煤儲備制度。實行基礎存煤+季節存煤+應急存煤,按照基礎存煤不低300萬噸並長期保持、季節存煤400萬噸、到11月底存煤不低於700萬噸進行儲備,起到了電煤市場穩壓器、蓄水池的功能。火電企業利用發電權交易收益,在汛期多收儲電煤,在消費旺季多釋放,解決我省煤炭生產供應波動問題,實現季節發電量有序有效調節、全年發電量均衡充足供給。

完善電力市場化交易機制。我們搶抓電力體制改革機遇,不斷完善電力市場化交易機制,基本實現大工業用電均衡直接交易,2018年全年市場化交易電量47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7%,降低企業用電成本36億元,加快形成電力成本“窪地”,增強了招商引資吸引力。

強化政府對能源工業的調控能力。理順關係、科學調度,將“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並用,推動能源領域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組建貴州盤江煤電集團、貴州烏江能源集團,增強對煤炭、水電、火電的政府調控能力。到2020年兩個集團控制的煤炭產能、電力裝機將達到全省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以後佔比還將繼續提高。

加快煤炭工業轉型升級。推動出臺了《省人民政府關於煤炭工業淘汰落後產能加快轉型升級的意見》、《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落實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加強煤電要素保障促進經濟健康運行的意見》等文件,明確了煤炭工業轉型升級的目標、重點任務和攻堅路徑。加快培育釋放先進產能,深入推進煤礦智能化機械化改造,大力實施煤礦瓦斯、礦井水、煤矸石三利用工程,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煤炭工業轉型升級“四項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效。

相關鏈接:

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的內容

貴州省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堅持戰略導向、問題導向,頂層設計和框架內容可概括為“一五三九”既“一個基點、五條原則、三大機制和九項任務。”

一個基點:企業利益共同化、全省利益最大化。這是運行新機制的中心思想。

五條原則:包括煤炭保持均衡生產、電煤價格控制在合理區間、用電價格保持競爭力、增強能源工業政府調控力和煤炭火電水電三方協同發展、合作共贏。

三項機制:煤炭火電水電利益聯結機制、政府調控機制和預測預警機制。

九項重點任務:包括釋放煤炭產能產量、簽訂履行電煤合同、開展電煤儲備、開展水電發電權交易、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形成電價窪地、完善預測預警機制、加強政府調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