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脂肪肝、花肝、白肝、黄肝、胆囊肿大该如何有效防治?


草鱼是重要的经济鱼类,是我国淡水养殖产量最高的鱼类,在淡水养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草鱼受到越来越多的病害的威胁,其中肝胆综合症是目前草鱼养殖过程中危害严重的一种疾病,发病高峰期往往引发大面积的死亡。

草鱼脂肪肝、花肝、白肝、黄肝、胆囊肿大该如何有效防治?

鱼类肝胆综合症,主要指由各种非寄生性因素引起的肝脏损伤、肝功能障碍的疾病。草鱼的肝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脂肪肝、花肝、白肝、黄肝、胆囊肿大以及肝破裂、肝出血等症状,有时会伴有烂鳃、肠炎等传染性疾病。

草鱼脂肪肝、花肝、白肝、黄肝、胆囊肿大该如何有效防治?

许多鱼病学者经过多年来对鱼类肝胆综合征的研究和探讨,认为引起鱼类肝胆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营养性因素、毒性物质和药源性因素等均是此病的诱因。具体发病原因概括如下:

1、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当水中氨氮浓度含量过高时,鱼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泄,蓄积于血液中,易引起鱼类肝胆疾病的发生。

2、饲料投喂过多,或饲料营养不适合鱼类营养需要。长期投喂高能、高脂、高蛋白的饲料,或者营养不均衡的饲料,都会导致鱼类的脂肪代谢和糖代谢失衡,引发脂肪肝。

3、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饲料中的脂肪氧化腐败产生的醛、酮、酸对鱼有毒将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霉变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也会严重损伤鱼体肝脏。

4、频繁滥用药物。抗菌药物和化学杀虫药的频繁滥用,不仅毒性大、高残留、对水体破坏很大,而且药物容易蓄积在鱼体内,直接损害鱼体肝脏。

5、脂肪代谢因子缺乏。如胆碱(VB4)、VE、生物素(VB7)、肌醇(VB)、VB1、VB6、胆汁酸等都参与鱼体内的脂肪代谢,缺乏上述因子均会造成鱼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积累,诱发肝病。

要解决草鱼的肝胆综合征,减少养殖过程中的伤亡和损失,除了改善水环境、提高饲料品质、减少药物滥用、适度投喂之外,在饲料中添加胆汁酸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在鱼体内的脂肪代谢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可以从根源上减少脂肪在肝脏和腹腔的蓄积,预防脂肪肝;胆汁酸还可以清除肝脏和肠道中的药物毒素、霉菌毒素、细菌内毒素等毒害物质,同时促进肝细胞再生、疏通胆道从而修复肝胆损伤。因此,在草鱼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肝胆综合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