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銀珠廣場在信陽火不起來?逃避不了關門的噩運?

信陽銀珠廣場的地段不可謂不好,然從信陽聯華到山東銀座都倒閉了,至今關門等待重生,幾番折騰,終不得法。

為何銀珠廣場在信陽火不起來?逃避不了關門的噩運?

銀珠廣場地上商業1-5層,3.1萬㎡,地下商業1層,8800㎡,2002年開工,2006年招商,2008年開業,2011年山東銀座商城接管信陽聯華,2014年倒閉撤出信陽。從第一次開業到現在已經10個年頭了,這十年是信陽房地產的黃金10年,是信陽商業蓬勃發展的10年,然而銀珠廣場依然浪費和僵死在繁華的城市街頭。

  • 失敗一
  • 多個主入口 無法聚氣

大型商業、專業市場等跟人一樣,需要有呼吸的,一呼一吸是謂氣息,商氣的聚集需要需要四個出入口,兩鼻一口一糞門,口為貨物通道,兩鼻為主出入口,有的分開有的合二為一,糞門為後門,員工通道,連接消防通道等,商業最忌諱的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入口,銀珠廣場有兩個主出入口,兩個次出入口。消費動線為氣管,核心商業、內部人流最集中的區域為肺部,裡面的商家為五臟六腑。然銀珠內部人流只聚集在一層,一頭進一頭出,氣道太短,五臟六腑不明,氧氣無法輸送到各個腑臟。進入銀珠,你會發現各個商業業態是分散的,人進去後不知不覺就出來了。

  • 失敗二
  • 規劃失誤 不利於經營

規劃存在硬傷,整體規劃是底商,經營上是商場,兩者不相吻合,立體6層足夠,但縱深太長,於是分割開來,增加主入口,獨立運營,從一端走到另一端要走好久,走完一層就不想到第二層了。

為何銀珠廣場在信陽火不起來?逃避不了關門的噩運?

  • 失敗三
  • 商業定位不準

沿東方紅大道百貨已經滿足信陽人民的需求,新的商業要滿足當下及未來商業發展的市場需求,要佔據消費者的需求方向,平價的去西亞,高端去和美,中端去新瑪特,人們來銀珠買什麼,這點沒定位清楚。

  • 失敗四
  • 商業生態未形成

商業生態分兩種,外部城市商業生態,和內部商業生態。

從外部來看,商業生態既有聯合又有競爭,西邊和美,東邊新瑪特,東方紅商業帶上各個商業體互相之間形成了信陽商業消費主戰場。

從內部來看,商業需要形象,也需要把一樓的分割好並隔離出去,還需要把內部的業態佈局好。內部生態需要土地、水源、環境、植被、動物等形成微循環的生態系統,商業才能良性運轉。銀珠1樓除了肯德基獨立出去與周邊形成消費生態外,其他都沒有形成,都是直接與內部相通,不是不可以打通,要看商業體的規劃,要看附屬商業與主體商業的關係。內部商業生態有共生、寄生和互生關係,處理不好這些關係,商業很難存活。

  • 失敗五
  • 經營不善

水土不服與非誠信經營,使本來就不景氣的商業雪上加霜。

為何銀珠廣場在信陽火不起來?逃避不了關門的噩運?

銀珠廣場的出路

第一步:改格局改規劃——立體方面。

將商業分成兩個部分,南面和東面,中部設置三種樓梯——扶梯、步梯和電梯,將人流分散到左右兩邊,左右兩邊的商業形成截然不同又相互互補的商業業態,兩邊再從各自的中部設置上下扶梯,形成內循環。

第二步:改格局改規劃——平面方面。

一樓只留一個主出入口,兩個次出入口,並把一樓的商業分一半出去,隔成獨立的小商鋪,讓一樓活起來,增加人流,形成外部商業氛圍,聚集人氣,並形成共生業態。

為何銀珠廣場在信陽火不起來?逃避不了關門的噩運?

第三步:商業定位與經營。

針對消費群體進行細分,打造信陽新的消費場地,與西亞、新瑪特、和美、摩爾既要聯合形成共生業態,又要有所區別,形成特色。經營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取信於民,犧牲部分利益,獲取市民的好感和信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