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视野:东北经济下滑的主要问题在工业的重型结构

启东视野:东北经济下滑的主要问题在工业的重型结构

长期以来,东北地区产业结构“重重轻轻”,重重,即重视重工业;轻轻,即轻视工业。一直以重工业为优势和长项。实际上这是东北地区结构的特点,还不是优势和长项,对这样的省情、区情要辩证地看。

在经济新常态下,东北重工业占比仍然过高,并且多数处于产能过剩产业,抗风险能力弱。重化工业比重高,产业结构偏重,传统产业优势正在减弱,新兴产业竞争力尚未形成,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产能过剩加剧,创新驱动能力不强,支撑经济发展亮点不多。

“断崖式下滑”主要体现在工业下滑

以辽宁省为例,2015年第一季度,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5.9%,增幅同比回落14.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低于全国12.3个百分点,居全国末位。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5.5%,低于全国水平(6.3%)11.8个百分点,仍然全国倒数第一。工业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压缩企业利润空间。上半年,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下降5。3%,连续37个月下降,降幅大于全国水平(-4.6%)0.7个百分点。目前全省41个大类行业中由32个行业利润下降。

辽宁重工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所占比重近80%,高于全国近10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重工业下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3个百分点。在国家确定的产能过剩行业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品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较大份额。从2014年产量看,铁矿石原矿产量占全国的12.7%,粗钢占全国飞7.9%,钢材占全国的6.2%。上半年,全省粗钢产量仅微增0.5%,钢材产品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3.8%,铁矿石产量下降8.2%。受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影响,水泥产量下降23.2%,平板玻璃产量下降46.3%。

启东视野:东北经济下滑的主要问题在工业的重型结构

重化工业多数处于产能过剩状态

东北重化工业近年来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大部分国债项目集中在石化、钢铁、装备制造等重化工行业中。始于振兴开始的投资热潮,带来了产能过剩的负面影响,重化工业的一些领域已经出现生产规模明显大于预期市场需求的情况,产业发展面临严峻竞争环境。传统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较低,还以辽宁为例,2013年辽宁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约为72.5%,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82%-83%),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0%)。产能利用率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造船等传统重化工业。其中,钢铁行业中的炼铁、炼钢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6.2%和27.5%;有色金属行业中的铜冶炼产能利用率仅为12%;化工类中涂料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1.7%和60.4%;造船业产能利用率约为62.8%。近年来东北地区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好多企业仍属于产能利用率较低的行业。特别是部分新建企业并非是产品的转型、升级或创新,而是在原有产能基础上的重复建设,这些新增加的产能,将进一步加剧东北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加大转型压力。

重化工业创新能力普遍不强

东北重化工业多数领域不具备产业核心技术和领先技术的掌控力。传统工业中处于产业链条末端,“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冶金、化工等原材料工业普遍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装备制造业虽然发展基础雄厚,但高端领域和高质量产品发展滞后,医疗设备、精密仪器、航空设备、工程机械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从新型产业基地建设上看,装备制造业基地迈出了重要步伐,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设进展缓慢,石化行业精深加工度有所提高,冶金行业优势不再突出。

从研发投入情况看,2002年,辽宁R&D经费投入占全国的比重为4.9%,2012年下降到4.3%,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维持在1.5%左右。从科技活动的成果来看,2003年辽宁专利申请授权数占全国的比重3.1%,2012年下降到1.82%。辽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和活动的占比2.7%和4.5%,在全国排名31、30位。2014年发明专利18400多项,仅为江苏的1/8,排名15位。新产品开发及其效益均显不足,销售收入仅为广东的4.1%,降速的6%,新产品数量全国排名13位,销售额排名12位。企业核心技术匮乏,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装备制造业配套零部件60%以上以来进口。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江苏和广东的1/3。代表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仅为3%。

启东视野:东北经济下滑的主要问题在工业的重型结构

重化工业综合竞争力不高

从传统优势产业来看,东北石油加工产业及冶金业等主导产业的规模在全国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总体上看综合竞争力并不强。2003年辽宁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占全国同行业的3.34%,2013年为5.05%;冶金行业销售收入占全国同行业的比重由2003年的8.44%下降到2012年的6.6 %;石化工业销售收入占全国同行业的比重由2003年的6.93%下降到2012年的 5.97 %。从辽宁主要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国的比重来看,装备制造业在全国中的地位在增强,而石化工业和冶金工业在全国中的地位在减弱。

从经济效率指标看,辽宁传统优势产业的成本利润率和总资产贡献率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国为2.36%,辽宁仅为0.69%,总资产贡献率全国为7.68%,辽宁为5.09%;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国为0.81%,辽宁为-2.4%;通用设备制造业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国为7.60%,辽宁仅为6.52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国为6.15 %,辽宁仅为5.43 %,总资产贡献率全国为8.36%,辽宁为3.9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国为6.41 %,辽宁仅为4.57%。

2003—2012年为什么能够实现高增长?

2003—2012年期间为什么能够以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的速度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国重化工业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这正好发挥了东北经济结构的优势。在全球化趋势影响下,东北工业发展越来越受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随着国际市场大宗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国内(粗放式)经济“换挡”,东北的这一优势转化为劣势。随着本轮大宗商品“超级周期”逐渐接近尾声及世界经济政治局势进入新一轮动荡期,原油、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持续下跌,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受到阻碍。作为中国重工业最密集的区域,东北经济对大宗商品价格最为敏感,所受到的影响无疑也是最严重的,外部需求不振及投资增速下降导致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以往被高速增长所掩盖的深层问题再次显现,出现了所谓的“新东北现象”。

东北工业继续转型升级

东北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突破“新东北现象”,就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吸纳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能力,加快先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步伐,使高附加值产品、高技术产品、新产品数量比重和质量效益位居全国前列。一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清理并盘活现有的存量产能,推动企业由依靠资源消耗、政策扶持向创新驱动转变。进一步整合各项专项资金,会同金融机构,发挥资金溢出效应,撬动技改社会投资,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改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工业企业设备更新、智能化改造、绿色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二是大力发展轻型工业,坚持走品牌化和集群化发展道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加快造纸、家电、塑料、照明电器、工艺美术、乐器以及棉纺、印染、化纤、针织等行业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以自主品牌为主的中高档服装,加速实现高技术纤维和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加快推进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以宽幅高强工艺技术为主的多功能复合材料以及节水灌溉、储水材料和缓释包装材料等农用纺织材料。三是加快“两化融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及智能成套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装备等新兴产业,拿出具体的推进措施和重点,拿出落实的时间表、路线图和需要出台的扶持政策,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直到抓出成效。四是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工程设计、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