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靖江:这个生祠人曾受到全国妇联表彰,后来又被任命为妇联主任

妙龄芳华,她改革制度将大队食堂打理得仅仅有条;知青时代,她进百家门、坐千家凳力求妇女工作落到实处;朝枝之年,她老有所乐当起街坊邻居的“护绿员”。她,就是1960年受到全国妇联表彰的“三八红旗手”,现生祠镇红英村人刘玉芬。


微靖江:这个生祠人曾受到全国妇联表彰,后来又被任命为妇联主任


大刀阔斧自立规矩屯余粮

刘玉芬今年82岁。1960年,她被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时,只有22岁,用当时的话来说还是个“女娃娃”。

微靖江:这个生祠人曾受到全国妇联表彰,后来又被任命为妇联主任


1959年前后,由于当时庄稼收成、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涨公公社永丰大队(现生祠镇红英村)食堂余粮趋于紧张,于是大队合作社决定重新“搭班子”组建粮食管理“小分队”。“社里见我上过‘高小’是个文化人,便打算安排我担任社食堂会计。”当时刘玉芬正在田里忙着春耕,面对社里派来的任务,刘玉芬义不容辞。可当她来到食堂盘点余粮时,立即发现了问题的严峻性:如果按当时的量吃下去,不出4个月村民便吃不上饱饭了。于是,刘玉芬决定对公社食堂的管理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微靖江:这个生祠人曾受到全国妇联表彰,后来又被任命为妇联主任


“食堂一不代烧饭菜、二不陪酒做客、三不私下称粮……”起初,面对刘玉芬立下的食堂规矩,村民们大多颇有微词。“就拿称粮一事来说,当时粮食是个‘紧俏货’,简直就是大家的命根子,如果不安排三人一齐见面称粮,日后盘库时发现粮食‘缺斤少两’,会引起很大的麻烦和骚乱。”刘玉芬回忆,面对村民的不解,自己一边继续执行新制度,一边向村民解释、宣传。

当年过冬,当刘玉芬打开粮仓进行年尾盘库时,大家发现,通过食堂的系列制度管理,合作社屯下的粮食是别家的好几倍。这时,村民们幡然醒悟,刘玉芬定下的规矩着实合理、非常实用。

吃苦耐劳妇女工作有实效

1965年,刘玉芬担任永丰村妇联主任,没想到这一干便是35年。35年里,刘玉芬当过幼托责任员、办过妇女扫盲班,她凭借自己的耐心和细心将村里交办的一项项任务落到了实处。

微靖江:这个生祠人曾受到全国妇联表彰,后来又被任命为妇联主任


在担任村妇联主任之前,刘玉芬的吃苦耐劳精神更是在担任幼托员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早在1958年初春,刘玉芬所在的永丰村内的村民们不论男女都得赶着春天来临前外出“深耕”,为一年的春耕做准备。当时,外出过远的村民们赶不回来,便只能将襁褓中的婴儿留在大队幼托处,由专人负责照料,刘玉芬当时便是幼托处的主要负责人。“30名婴儿,大的二三岁、小的刚断奶,都由我一人来负责照料。”在“深耕”的那段日子里,刘玉芬曾创下3天未合眼的记录,也曾有过一天换洗50余次尿布的经历。在她心里,“服侍”好每一个孩子更是自己神圣的使命,她要不断用耐心、细心为永丰大队呵护每一名婴幼儿。

1968年底,毛主席向全国知识青年发出了“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当时正在永丰村担任妇联主任的刘玉芬,作为村里为数不多上过“高小”的“知识青年”,首当其冲地承担起了为村里妇女扫盲的重担。当时刘玉芬每天的作息时间表都排得非常紧密:每天早晨五点就起床割猪草、喂牲畜,下午在田里劳作,傍晚太阳落山后回村里的会议室为村里妇女扫盲,晚上9点踩着乡间小路回家……“日程表”日复一日地滚动着,刘玉芬为妇女的扫盲工作也初见成效。刘玉芬惊喜地发现,参加扫盲课程的妇女们已经能流畅地写出了自己的名字,除此之外她们还能够认出并写出阿拉伯数字。“识字是终身受益的,在电话普及后,每看到她们能熟练拨通亲人的号码,我便觉得自己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刘玉芬说。

老有所乐邻里之间常互动

时至今日,距离82岁的刘玉芬从永丰村妇联主任退休已经过去20多年了。这些年来,她亲眼见证了永丰村与其他村合并、更名为“红英村”,也看到了家门口的一条条水泥马路贯通南北、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乘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刘玉芬也迁居到生祠镇萃竹苑小区的家中。

微靖江:这个生祠人曾受到全国妇联表彰,后来又被任命为妇联主任


日前,市、镇妇联干部来到老人家中,看到老人身体硬朗、和蔼可亲,说话时思路清晰、表达流畅、笑声朗朗。刘玉芬的大女儿刘鸣风说,母亲年轻时在田里“熬活”久了,腰椎盘、腰间盘都落下了毛病,不能做太重的活。“就算身体有点‘毛病’,母亲‘热心肠’的性格还是改不了。”刘鸣凤介绍,“母亲是个花草爱好者,如今在家中种了吊兰、牡丹、三角梅等数十种花卉。此外,她还热衷于帮助周边邻里美化环境。”“起初,大家都不懂种花,只能把那些空地荒废着,直到刘奶奶来了以后,这才让这些公共绿化带有了‘颜色’。她手把手地教我们种花,还将自家的花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邻居丁建华介绍。如今每到春天,公共绿化带里的油菜花、牡丹花都长势喜人。


微靖江:这个生祠人曾受到全国妇联表彰,后来又被任命为妇联主任


“邻里间本就应该经常走动、多点帮忙,大家像个大家庭一样居住在一起,生活才能开心快乐。”刘玉芬也由衷地说着。

(来源 :马洲芬芳)

(生活在靖江,爱上微靖江,欢迎下载微靖江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