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用斧,尉遲恭用鞭,秦瓊用鐗?他們都善用同一種武器。

隋唐演義裡,程咬金耍起大斧頭,上來就是拼命的三招半,不管對方啥招,他就是一套斧子:劈腦袋,鬼剔牙,掏耳朵,還有半招,捎帶腳。老程的斧子又快又猛,處處都是奔著要命的地方來的,這一套路下來,對方來講基本就歇菜,只有高手才能通過。待接過這三招半之後,才發現,以後的招全是重播。

程咬金用斧,尉遲恭用鞭,秦瓊用鐧?他們都善用同一種武器。

秦瓊仗義疏財,人稱‘小孟嘗’,武藝高強,胯下黃驃馬,馬踏黃河兩岸,手使熟銅鐧,鐧打三州六府,威震山東半邊天。

尉遲恭,面如黑炭,擅使鐵鞭,騎烏騅馬。神勇無敵,與秦瓊並列。

人物形象鮮明,每當聽單田芳先生的講到這幾個人,就跟自己親眼看到一樣。

待到後來讀書,忍不住翻開《後唐書》看個究竟。

程知節(程咬金),少驍勇,善用馬槊。

叔寶(秦瓊)善用馬槊,拔賊壘則以寡敵眾,可謂勇。

太宗持弓矢,敬德執槊,造建德壘下大呼致師。賊眾大驚擾,出兵數千騎,太宗逡巡漸卻,前後射殺數人,敬德所殺亦十數人,遂引賊以入伏內。於是與勣等奮擊,大破之。

那麼,我們看看,宣花斧、鐧、鞭、槊分別是啥樣武器,為啥他們都善於用槊。

刃部寬闊,呈半月形,更多地用作禮兵器。也就是主要用在儀仗隊裡,實用性不強。

程咬金用斧,尉遲恭用鞭,秦瓊用鐧?他們都善用同一種武器。

戰斧文物

鞭屬於短兵器,有節,頭部尖。一般用於馬戰,常作為附屬武器。鋼鞭沉重而無刃,以力傷人。

程咬金用斧,尉遲恭用鞭,秦瓊用鐧?他們都善用同一種武器。

雙鞭

鐧屬短兵器,與鞭類似,鐧身無節,鐧端無尖。一般用於馬戰。以力傷人。

程咬金用斧,尉遲恭用鞭,秦瓊用鐧?他們都善用同一種武器。

雙鐧

鞭和鐧一般都不超過一米。

槊起源於漢朝,興起於騎兵為主的戰爭朝代,即:魏晉-隋唐。這一時期騎兵是爭霸天下的決定性力量。隋唐時期,隨著馬鐙的大量使用,允許騎兵負重增加,以及冶金技術發展,鐵甲普遍使用,當時的鎖子甲,一般的箭都不能射透。重裝騎兵的出現,使一般武器殺傷力大大降低。重騎兵對抗重騎兵,要靠衝刺起來之後的慣性殺傷敵人。於是槊這種武器開始贏得表現機會。

槊長丈八,約4米。分槊杆和槊頭。

槊頭鐵製成,兩面刃,中間有稜,刃長達60公分。

程咬金用斧,尉遲恭用鞭,秦瓊用鐧?他們都善用同一種武器。

槊杆,韌木製成,首選採用柘木,柘木剖成條,再用膠粘成一把粗,外裹葛布,這樣製成的槊杆韌性極強,一般不會因為衝擊而折斷。

杆與頭連接處設擋頭,便於殺敵後拔出槊鋒,也有利於局部加固結合部位。

槊杆後有配重端頭。持槊時持中間部位以易於保持前後平衡。使用時,舞動起來,殺傷半徑大,殺傷力強悍,常常能貫穿敵人身體。

程咬金用斧,尉遲恭用鞭,秦瓊用鐧?他們都善用同一種武器。

槊製作工藝複雜,一般好的槊只有名將才有,但是也應為殺傷力巨大名震一時,尤其是南北朝及隋唐時期。

看來,尉遲恭,程咬金,秦瓊之所以用槊是正確選擇,他們建立的赫赫戰功,有武器的一份功勞。

注: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