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南州堅持合作共治善管理念化解重大地界矛盾糾紛

自藏區社會治理示範區創建以來,黃南藏族自治州委州政府確定了“以人民為中心,尊重歷史、照顧現實、依法辦事,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強化了有利於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社會穩定,依法、公正、協商解決土地權屬爭議的工作措施,確保已生效的行政區域界線成為推動黃南實現跨越轉型,增進人民福祉的法律線、穩定線、團結線、發展線,促進地界重大矛盾糾紛化解取得實質性進展,全力創建藏區社會治理示範區。

面對與海南藏族自治州、海東市的地界爭議問題,黃南州確定“一個地界糾紛、一名責任領導、一個調處班子、一套處置方案、一個處置期限”五個一工作機制。進一步細化安排部署,制定具體工作措施。成立州縣鄉(鎮)地界爭議化解工作三級調處專班,區別制定化解對策,妥善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截至2018年底,州縣鄉(鎮)地界爭議化解工作組深入爭議地區實地踏勘26次,面對面與農牧民群眾交流1128人次,認真傾聽意見建議,耐心細緻地做好群眾工作。

黃南州各級黨委政府自覺履行主體責任,廣泛凝聚共識,與海南州、海東市加強聯繫、協調聯動、及時會商,積極穩妥推進工作。先後3次形成了黃南州尖扎縣與化隆回族自治縣、貴德縣,黃南州同仁縣與貴德縣地界矛盾糾紛調處工作專題會議紀要,依照“97裁定”簽訂3份邊界協議書,達到了徹底圓滿化解地界爭議的預期目標。

著力建強基層組織,發揮村“兩委”作用,夯實化解地界糾紛工作基礎。著力實施“支部提升”“抓鄉促村”工程,全面推進“十有”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在矛盾糾紛易發多發地區組建19個跨州縣、鄉鎮聯合黨工委。組建州縣兩級“雙語”宣講團和紅旗宣講團,推動法治教育常態化,實現基層一線無盲區、牧區群眾全覆蓋。結合每年1號文件宣講、形勢政策宣講,組織州縣鄉各級幹部深入基層,面向交界區群眾大規模開展宣傳教育,突出宣傳《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教育引導群眾牢固樹立紅線意識,加快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圍,實現從法律知識普及逐步向知法尊法和守法用法轉變。針對爭議地區生產條件艱苦,貧困面大等實際問題,從調整產業結構、鄉村建設、教育教學、民政救助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重點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堅持產業進村、扶持到戶,加快實施“一村一品”產業推進行動,發展特色種養、民族手工、鄉村旅遊、特色文化等優勢產業。大力開展“雨露計劃”和新型農牧民培訓工程,通過發展致富、解決矛盾的有機結合,形成以穩定促發展、以發展保穩定的良性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