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异虚篇(1)

2019年4月10日,星期三,农历己亥年【猪年】三月初六

今日品读王充《论衡》之论衡卷第五—异虚篇第十八(1)

《论衡》│异虚篇(1)

【原文之一】

殷高宗之时,桑穀俱生于朝,七日而大拱。高宗召其相而问之,相曰:“吾虽知之,弗能言也。”问祖己,祖己曰:“夫桑穀者,野草也,而生于朝,意朝亡乎!”高宗恐骇,侧身而行道,思索先王之政,明养老之义,兴灭国,继绝世,举佚民。桑穀亡。三年之后,诸侯以译来朝者六国,遂享百年之福。高宗,贤君也,而感桑穀生,而问祖己,行祖己之言,修政改行。桑穀之妖亡,诸侯朝而年长久。修善之义笃,故瑞应之福渥。此虚言也。

【拙解】

殷高宗之时,桑树穀植同时生长在朝堂之上,仅七天便长成双臂合围之粗。高宗召见相问他,相说:“我虽然知道此事,但不能说。”高宗又问祖己,祖己说:“桑树穀植,是野生植物,而如今生长在朝堂,意指朝廷将亡!”高宗惊恐害怕,于是开始谨慎治国,思考探索其先王的国政,明确敬养老人之道义,振兴频亡之国,延续世袭贵族,荐举稳居高人。后来朝堂上的桑树穀植死掉了。三年之后,六国诸侯携翻译来到朝廷,高宗终是得享百年之福。殷高宗,是贤明之君,能够感知桑树穀植生于朝堂,便问祖己,纳祖己之言,修国政改操行。生于朝堂之上的桑树穀植的死亡,诸侯来朝而高宗享福年长。诚心修善,所以祥瑞应验之福就会多。此是虚妄之言。祖已为殷高宗相,竟也会有“夫桑穀者,野草也,而生于朝,意朝亡乎!”这样的“虚言”,恰恰正是这“虚言”唬住了高宗,迫其“侧身而行道,思索先王之政”,终享“百年之福”。不知祖已是否相信自己所言,但能助高宗成贤君,当是其时高人。祖已也说:“夫桑穀者,野草也,”何则野草竟成了预判朝代兴亡的征象之物?顾左右而言他,莫非祖已是在用迂回之术助推高宗勤政善政?天知,地知,祖已知,应在高宗享了百年之福。

【小议】

古之占卜,民间或为生计求福或为避祸求解,于是,众多术士应运而生;帝王贵胄或为保王权长久或为求富贵永存,于是,一些颇具心机的术士也能位列王庭。春秋宋景公时便有太史子韦,因其擅黄老之学而掌管观测星象之事,且常出诡异之论,如此史官,由其所记的载史传书多有神论,故而后世常受其惑。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