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问:我死了之后,你怎么办?妃子献上一曲千古“绝”唱

时间:846年的4月22日;

地点:终南山翠微宫含风殿;

男主角是曾经开创了会昌中兴的唐武宗,时年他仅三十二岁,却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所有的雄图大略都已经灰飞烟灭,此时僵卧在床榻之上的他已经气息奄奄。翠微宫是皇家行宫,他的祖上太宗皇帝即驾崩于此,他也将就此走上黄泉之路。

唐武宗问:我死了之后,你怎么办?妃子献上一曲千古“绝”唱

还是像太宗皇帝一样,唐武宗之死也走进了历代不少帝王都绕不出去的一个怪圈,这个怪圈又颇具讽刺含义,因为希图长生不老而服食丹药,因为服食丹药而适得其反,中道崩殂。

在武宗临终之前,女主角凄凄然登场,她是因歌艺双绝而被武宗宠幸的孟才人。“才人”在唐朝的后妃中仅是五品,唐太宗当年把武氏纳入宫中,最初封的也是武才人,还赐了个号叫“武媚”。

此时的孟才人看到太医已经回天无力,皇帝势将不起,毕竟恩爱一场,当然是涕泪交下。可想不到,武宗竟然颤颤巍巍地向她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

唐武宗问:我死了之后,你怎么办?妃子献上一曲千古“绝”唱

“吾当不讳,尔何为哉?”

原来这个时候把孟才人叫来,是诚恐黄泉路上太寂寞,所以就问得如此暧昧而阴毒:“我看来是要死了,你准备怎么办?”

确实其心可诛,倒不如直接问一句,你能否与我同生共死?似乎来得更坦荡。

孟才人当时一定先是震惊,皇上您那么多的女人,皇后贵妃昭仪婕妤,佳丽如云,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我这样一个五品的小才人?

唐武宗问:我死了之后,你怎么办?妃子献上一曲千古“绝”唱

但其时已经不容她再考虑,更不容许她向皇帝置疑,“以微渺之身,受君王之宠,若陛下万岁之后,无复生焉。”她只能眼含热泪(这泪应该是在为自己流了)地说:“请以此就缢!”

“我还能怎么样?”孟才人当时手里还拿着笙,她应该是一个吹笙的绝代高手,笙有袋子,“那就拿这袋子上的绳子把我吊死算了!”

“上悯然。”这番话算是遂了唐武宗的心愿,虽然心里可能也觉得不落忍,但毕竟她答应会陪自己一起死了。

孟才人正是如花似玉的年纪,当然不想死,而且原本也轮不着她陪着死,所以非常不甘心。

唐武宗问:我死了之后,你怎么办?妃子献上一曲千古“绝”唱

可既然已经被逼上绝路,说成了一句话,也就没有了退路,她必须得死!

于是心一横,她向唐武宗说:“妾尝艺歌,请对上歌一曲,以泄其愤!”最后一句有人翻译为“以排解您的忧思”,有点耍滑头,“愤”就是怨恨和哀伤,皇上心愿已足,他有何“愤”?那这愤愤不平当然是孟才人自己的真实情感。

作者又有些疑惑,她会这么直白吗?可在《张承吉(张祜)集》卷四之《孟才人叹序》中确实是如此记录的。或者说,横竖不过是一死,才人此时就实话实说了又如何?

总之,孟才人的恳切要求得到了唐武宗的允许,“上以恳许之。”

孟才人“乃歌一声何满子”……

唐武宗问:我死了之后,你怎么办?妃子献上一曲千古“绝”唱

需要解释的是,“何满子”本是开元年间的一名歌女,犯了重罪,临刑前尽展平生才华创作了这样的一曲《何满子》,“进此曲,以赎死,上竟不免。”唐玄宗是梨园的祖师,出了名的喜好音乐,她本希望通过这样一首痛彻心扉的曲子来博得他的同情,但是奇迹没有出现,她并没有被宽恕。

但这首让闻者流泪、歌者断肠的《何满子》,却感动了无数的宫女和歌妓,以至于她们争相传唱不衰。

武宗的哥哥唐文宗李昂在甘露之变后,自知不免,便让宫人沈翘翘且歌且舞《何满子》,做为自己最后的挽歌。

大诗人白居易曾为此作诗:

“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

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

唐武宗问:我死了之后,你怎么办?妃子献上一曲千古“绝”唱

可见当时传唱的《何满子》应该是四句歌词,“八叠”则是辅有和声,一唱三叹,诉不尽的悲痛哀伤。

可以想像,孟才人此时还是想通过这一曲哀婉凄切的《何满子》来打动唐武宗,让他放自己一条生路的……

后来张祜的名诗《何满子》写的也正是这个场景: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但是这样一曲让人肝肠寸断的《何满子》刚刚唱完,余音未散,还没等唐武宗有所表示呢,孟才人自己就已经被这首歌“杀”死了,就在皇帝的御榻前,深陷于歌声的巨痛中无法自已的她竟然“气亟立殒”,就是当场气绝身亡了!

唐武宗问:我死了之后,你怎么办?妃子献上一曲千古“绝”唱

武宗马上命令太医抢救,但是太医把了脉也只能摇头叹息:“脉尚温而肠已绝”,身体倒还温着,但肝肠已断,救不活了……

故事至此并未结束,“山陵之际,梓宫重,莫能举,识者曰:‘得非候才人乎?’于是舆榇以殉,遂窆于端陵之侧。”

此记载出自唐人康骈的《剧谈录》。意思是说,武宗死后,安葬时棺木出奇之重,竟然抬不动。一时议论纷纷,有人说武宗是否是在等孟才人?于是便命令将孟才人的棺椁一同抬来,武宗棺椁遂抬得起,孟才人也就殉葬于武宗的端陵一侧。

虽然《新唐书》《旧唐书》均未曾记载孟才人的遭遇,但唐武宗死于846年,张祜死于849年,他们还是同一时代的人,所以个人认为,张祜诗序中的叙述未必是虚构。

唐武宗问:我死了之后,你怎么办?妃子献上一曲千古“绝”唱

而且,由于深切同情孟才人的遭遇,张祜后来又写了一首诗,名为《孟才人叹》,诗如下:

“偶因歌态咏娇颦,传唱宫中十二春。

却为一声何满子,下泉须吊孟才人。”

为一件事再赋新诗,看来诗人认为此事绝非传闻,诗写得情真意切。

至此,作者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因为张祜所作的宫词《何满子》太有名,也足够有杀伤力,所以怀疑孟才人的绝唱,唱的莫非正是张祜的宫词?

唐武宗问:我死了之后,你怎么办?妃子献上一曲千古“绝”唱

怀疑的前因是那么有名的《何满子》后来为什么失传了?查来查去,在唐代的民间词曲总集《敦煌曲子词集》中,以《何满子》为名的共有这样四首:

“平夜秋风凛凛高,长城侠客逞雄豪。手执钢刀利如雪,腰间恒垂可吹毛。”

“秋水澄澄深复深,喻如贱妾岁寒心。江头寂寞无音信,薄暮惟闻黄鸟吟。”

“城傍猎骑各翩翩,侧坐金鞍调马鞭。胡言汉语真难会,听取胡歌甚可怜。”

“金河一去路千千,欲到天边更有天。马上不知何处变,回来未半早经年。”

唐武宗问:我死了之后,你怎么办?妃子献上一曲千古“绝”唱

​第一首写的是游侠之类,平白如话,第三和第四首写的也是塞外物事,并不哀婉,只有第二首的内容似乎沾边,但写的是闺中思妇,也还没有达到震撼人心的程度,所以怀疑应该成立。

这样,张祜的诗前后就可以理顺了,他写了第一首《宫词》之后,写出了宫人的心声,于是在宫内传唱不绝。杜牧高度赞扬此诗,曾经赠诗于他曰:“如何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而孟才人的千古绝唱,更让人心生悲悯,那么,张祜再写自已百年以后到黄泉之下去凭吊她,就都顺理成章了。

太史叨叨令原创,资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唐才子传》、《云溪友议》、《张承吉集》、《唐诗纪事》、《剧谈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