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樹:洋為中用 國之棟樑

推薦詞

沒有一個樹種像桉樹那樣,來自異國,卻如此有力地支撐著中國木材安全大廈。桉樹適應性廣,生命力強,是生長快、週期短、產量高、材性好、用途廣的優質用材樹種。我國現有桉樹人工林450多萬公頃,約佔我國森林總面積的2.1%,占人工林總面積的6.3%,年產木材超過3000萬立方米,超全國木材總產量的1/3,是保障國家木材安全的頂樑柱。桉樹產業已形成包括種苗、肥料、製材、製漿造紙、人造板、生物質能源和林副產品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總產值超3000億元,是林業領域典型的大產業。桉樹在高效快速生產木材的同時,也具有生態效益和防護作用。桉樹的固碳能力極強,每公頃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37.8噸。發展桉樹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可促進林農增收和農村致富,是極好的民生林業。

樹木檔案

桉樹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屬(Eucalyptus)、杯果木屬(Angophora)和傘房屬(Corymbia)樹種的統稱,共有945個種和變種,自然分佈於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中國最早於1890年引進桉樹,早期主要作為庭院和四旁綠化樹種。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大面積試驗推廣桉樹並取得成功,80年代後快速發展,迄今為止,全國已有桉樹人工林面積450多萬公頃,主要分佈於廣西、廣東、福建、雲南、海南等南方氣溫較高的10個省區。

詠桉

高大挺拔從不阿,漂洋過海把根扎。

忍辱負重最頑強,不挑肥瘦不講價。

生材固碳葉煉油,渾身是寶貢獻大。

風吹雨打全不怕,木材安全尤靠她。

在祖國的南方,尤其在廣東廣西等地,隨處可見一排排一片片整齊劃一、挺拔向上的常年綠油油的樹木,那就是世界著名的速生樹種——桉樹。她像一群群列隊的戰士,守護在南國的海岸山巒和田間地頭,構成一道獨特的綠色風景線。

從澳大利亞走向全球

桉樹是一種古老的植物,原產於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國家,起源於白堊紀末(6500萬年前)。桉樹的發現始於16世紀末至18世紀初,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和英國的冒險家們乘船航行於印度尼西亞群島東部與澳大利亞西部之間。1770年,英國植物學家J. Banks和D. Solander與英國探險家庫克(James Cook)船長去澳大利亞探險,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北部採集到傘房花桉和闊葉桉的標本,這就是最早的後來稱之為“桉樹”的蠟葉標本的來源。

目前,全世界引種桉樹的國家有120多個,大規模發展桉樹人工林的國家有印度、巴西、中國、烏拉圭、葡萄牙、南非、西班牙、智利、泰國、安哥拉、越南、埃塞俄比亞、巴基斯坦、阿根廷、美國、摩洛哥等。

桉树:洋为中用 国之栋梁

紅冠桉花朵

桉樹引進中國百餘年

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中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清朝駐意大利使臣嘉定人吳宗濂著的《桉譜》是我國最早關於桉樹的文獻。吳宗濂在意大利親眼看到桉樹生長迅速,用途廣泛,不失為“嘉木珍品”,故專為此上書清政府,奏請引種桉樹。他參照法國植物學家的著述編著的《桉譜》一書,至今仍有很高參考價值。

中國從1890年最早引種桉樹。目前,我國的桉樹引種栽培的範圍, 水平分佈在北緯18°20′(海南三亞) 至33°00′ (陝西漢中) , 東經122°19′(浙江普陀) 至東經99°84′ (雲南寶山) ,垂直分佈從華南沿海海岸帶到雲南省瀾滄縣2100米的高山上。全國20個省、自治區 (含臺灣) 600多個縣分佈有桉樹, 先後引種300多個種, 人工林面積已達450多萬公頃, 四旁栽植18億株, 桉樹已成為我國主要造林樹種之一, 面積僅次於印度和巴西, 居世界第三位。

桉樹貢獻全國1/3木材產量

木材、鋼材、水泥和塑料並稱四大原材料,是國民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資。快速發展的國民經濟對木材的需求量急劇增加。現在,中國是世界第一大木材進口國和第二大木材消費國,國內木材供需不平衡導致我國木材資源大量依賴進口,2017年中國進口木材的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50%的警戒線。據測算,到2020年,我國木材及其製品需求缺口為3億立方米/年。木材供給問題已由一般的經濟問題演化為資源戰略問題,木材已成為保障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

在天然林禁伐和生態林保護的形勢下,我國主要依靠發展楊樹、桉樹、松樹等速生人工林生產木材。我國現有桉樹人工林450萬公頃,主要分佈在廣西、廣東、福建、雲南、海南等10個省區,約佔我國森林總面積的2.1%,占人工林總面積的6.3%,但是桉樹年產木材超過3000萬立方米,超全國木材總產量的1/3。桉樹生長快、週期短、產量高、材性好、用途廣。據研究,桉樹的木材生產效率是楊樹的1.78倍,是杉木的2.27倍,是馬尾松的3.57倍,是落葉松的5.88倍。桉樹人工林用少量的林地生產大量的木材,實際上間接保護了天然林和生態林,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木材安全保障作出了重大貢獻。

桉树:洋为中用 国之栋梁

桉樹美景

改變中國木材生產格局

桉樹,使中國木材主產區由北方轉移至南方。新中國成立之初,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建設,特別是國家工業化原始積累需要大量木材,國家相繼在東北、西北和西南國有林區成立了135個國有森工企業,開展林木採伐和初級加工。由於舊中國留下的森林資源很少,當時全國林木年產量不到1000萬立方米,主要來源於東北林區。

新中國成立初期至2000年以前,依據資源總量和木材生產量,中國木材產區在全國的排序為:東北國有林區、西南國有林區、東南集體林區、嶺南兩廣集體林區。2014年,東北、內蒙古國有林區五大森工集團相繼停止了商業性採伐,我國木材生產與加工的重心歷史性地由北方轉移到速生豐產林快速發展的華南地區。

2015年,廣西已營造桉樹人工林超過200萬公頃,為全國桉樹面積第一區。由於桉樹人工林發展的主導,廣西林業6項重要指標均有大幅增長。2000-2016年,廣西森林蓄積量由4.3億立方米增加到7.6億立方米,木材年產量由315萬立方米增加到2955萬立方米。桉樹種植面積由220萬畝增加到3000萬畝,桉木年產量由9萬立方米增加到2200萬立方米,林業總產值由175億元增加到4777億元。

2017年,廣西木材生產總量達3059萬立方米,約佔當年全國商品材產量的45%,其中桉樹木材佔3/4,廣西成為當之無愧的全國木材生產第一大區。

近5年來,廣西森林面積淨增21.5萬公頃,全區活立木淨增1.35億立方米,在生產大量木材的同時,每年淨增2700萬立方米蓄積量,這主要是桉樹人工林發展帶來的奇蹟。

桉树:洋为中用 国之栋梁

昆明市海埂公園的百年大藍桉

用途廣泛,渾身是寶

桉樹用途廣泛,木材可用於製漿造紙、人造板工業和實木建築或傢俱製造。全世界大量的紙漿都是來源於桉樹木材,巴西、印度尼西亞、中國和南非等都有很多規模龐大的以桉樹為原料的木漿廠,如巴西的Suzano公司年產桉樹木漿近1000萬噸,中國湛江晨鳴木漿廠和亞洲漿紙集團金海木漿廠都是以桉樹木材為原料,且年產木漿超100萬噸的大型漿紙企業。桉樹木材也是我國人造板的主要原料,膠合板大部分都是以桉樹做芯板,很多纖維板廠都是以桉樹為主要原料。桉樹木材也可以作為實木直接利用,澳大利亞廣泛利用天然林桉樹木材製作傢俱和用於房屋裝飾,巴西和南非培育大量人工林桉樹大徑材,廣泛用於木結構建築和家居裝飾。

桉木密度大,其木材和樹根均可用於燒炭工業,其木炭產品可用作鍊鋼原料,也可作為活性炭材料。桉樹的枝葉樹皮等邊角廢料可用於生產生物質顆粒燃料,是很好的生物質能源。桉樹葉片和嫩枝可提取桉葉油和桉多酚等副產品,桉葉油可用於化妝品和醫藥行業,很多喉片中都有桉葉油的成分。我國雲南省每年出口數千噸桉葉油到歐洲等地。桉多酚可用作飼料添加劑,具有增強牲畜的免疫力等功效。桉樹皮可提取單寧,應用於製革工業。

桉树:洋为中用 国之栋梁

桉樹採伐現場

固碳能力出人意料

人工林在全球森林資源中的比例越來越大,在生產木材、改善生態環境和緩解氣候變化等方面的作用舉足輕重,尤其是人工林強大的固碳能力,在全球碳平衡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桉樹人工林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人工林。植物生理研究表明,桉樹在光合速率、羧化率和電子傳遞速率等方面均具有優勢,幾乎可捕獲12%有效光合光和6%的短波光,桉樹人工林最大初級生產力可達每年每公頃150噸,森林蓄積年生長量可達90立方米。

據我國科學家實測,稍好的桉樹人工林每公頃年生長量達到32立方米,由於光合作用能力很強,每公頃桉樹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37.8噸,是固碳能力最強的樹種之一。全國450萬公頃桉樹人工林,是一個超級碳庫,為我國的森林碳匯事業和綠色減排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

桉树:洋为中用 国之栋梁

湛江晨鳴木漿廠桉樹造紙

風姿綽約,景觀獨特

在澳大利亞的城市和鄉村,隨處都可以看到很多參天大樹,那一定就是桉樹。她高大挺拔,枝繁葉茂,構成澳大利亞獨有的一道景觀。我國南方的一些公園、植物園中,也保留了不少早年引進的桉樹,高大偉岸,十分壯觀。很多桉樹具有優美的樹形,且生長適應性強,四季常綠,可作為優良的園林綠化樹木,成為很有特色的園林植物景觀。

桉樹的一個重要用途就是作為觀賞樹種。在《澳大利亞植物誌》一書中,對551種桉樹分別進行了較詳細的描述,其中有很多樹形美觀、開花漂亮的種類,如紅花絲桉、榕葉桉、朱藥桉、鐵木桉等,已被廣泛應用於園林綠化中。桉樹作為觀賞植物已經成為澳大利亞自然風景的一大特色。

桉樹四季常青,樹體高大,偉岸壯觀,樹姿優美;樹皮具有多種色彩,有的特別光滑別緻,有的色彩斑斕;枝葉茂密婆娑,自然生長的桉樹高低參差,錯落有致,色彩濃淡不一,用於園林綠化,效果極佳。桉樹引種到我國的歷史已愈百年,最初就是作為庭院觀賞和四旁綠化植物栽種的。100多年來,桉樹在我國南方多省區被廣泛用於街道、公園、機關、學校、軍營、庭院、公路、河旁、海邊臺地等處的園林綠化,成為我國南方重要的城市園林和四旁綠化樹種,這些樹種主要為窿緣桉、檸檬桉、大葉桉、赤桉、托里桉、藍桉、直幹藍桉等。在廣州中山大學和華南農業大學校園內,都可以見到一些樹齡近百年的大桉樹。在昆明滇池邊的海埂公園內,有一排樹齡超過100年的藍桉,依然生長茂盛,樹姿優美。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桉樹研究開發中心引進的優良觀賞桉樹紅冠桉(學名:皺果桉),花朵碩大,紅色鮮豔,花期持久;樹姿婀娜,樹葉優美,革質光亮;果大似罐,集合成簇,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優良觀花觀果樹木。另一種翠皮樹(學名:托里桉),樹皮翠綠,光滑鮮亮,樹葉有絨毛,嫩葉紅色,枝密葉多,是一種優良的四旁綠化和庭院園林樹種。

總之,桉樹,不只是一種樹,隨著時代的發展,桉樹的用途越來越廣,桉樹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深刻。(作者:謝耀堅)

謝耀堅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桉樹研究開發中心主任、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林科院博士生導師,中國林學會理事兼桉樹分會主任委員,《桉樹科技》主編。在桉樹育種、桉樹人工林可持續經營、現代育苗技術等方面造詣較深。2011年獲梁希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3年獲梁希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6年獲中國林科院重大科技成果獎,2018年獲梁希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培育並獲得植物新品種權6項(新桉1號至新桉6號)等。2006年獲“全國優秀林業科技工作者”光榮稱號。出版學術專著10多部,發表論文120多篇,培養碩士博士畢業生近20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