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時代“立德立功立言”

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強調,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新時代“立德、立功、立言”提出了明確要求。

立德,就是以明德為旨歸,涵養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以身作則,榜樣示範,為社會作出表率。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理應以德立身,以德正己,自覺做全社會的道德標杆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楷模,進而“德”澤育人,善利他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彰明德操,堅持正導向,凝聚正能量,以核心價值觀陶冶身心、尊崇德行、提升人格。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終胸懷大局、心有大我,心繫國運、為國擔當,為人民做好學問。

立功,就是以深厚的家國情懷、自覺擔當意識和紮實的學術功力,創造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業績。主動對接國家創新發展的現實需求,把準時代發展脈搏,勇於回答時代課題,在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確立選題,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期盼、人民嚮往中破題立論,書寫大論文,產出大成果,描繪時代精神圖譜,反映時代歷史鉅變。放寬視野,精研深探,深刻解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程的時代內涵、歷史邏輯與現實路徑,展現其背後蘊含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為黨和人民繼續前進提供強大精神激勵。

立言,就是以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價值堅守,提出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為人民立言、為時代立言。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一價值取向,只有連接起人民這一創作和研究的源頭活水,才能源清流潔,做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走進基層、深入生活、紮根人民,開展田野調查,力行實證研究,做行走大地的研究者。瞭解百姓生活狀況、把握群眾思想脈搏,做有溫度、接地氣的研究。著眼群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做人民信得過的學問家、受群眾歡迎的理論家。

吳錫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