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家庭”有多炫酷?快來了解一下

新華社深圳4月9日電(記者孫飛)回到家中,通過智能音箱控制空調暖氣;躺在沙發上,智能機器人端來咖啡;想吃蛋糕,控制智能電器開啟製作……

4月9日在深圳舉行的第七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中國智慧家庭高峰論壇上,“智慧家庭”的科技新風撲面而來。

AI賦能,從“智能傢俱”到“智慧家庭”

智能門鈴、智能煙霧報警器、智能水浸報警器,互聯互通的智能“家庭套裝”……一系列黑科技、新元素令9日的深圳會展中心充滿“智慧”的色彩。

“海爾已經建立了200多種品類、數千款型號的智能家電互聯互通生態和矩陣化入口。”海爾相關負責人說,通過智慧家庭助手“小優”,發出“打開空調”“掃地機前進”“打開燈”等命令,可以讓消費者更便利地享受“智慧客廳”生活。

從以前單一的“智能傢俱”,到成套、定製化的“智慧家庭”,人工智能是一把重要的“鑰匙”,而行業的競爭也由“單體競爭”演變形成了“生態競爭”。“TCL要實現AI賦能、全時AI響應,以及全屋AI融合。”TCL智能終端業務群CEO王成表示,TCL要進一步深化從家電企業向智能科技領先公司的轉型。

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說,聯想不僅對平板和手機等產品進行了智能化升級,還推出了智能插線板、路由器、門鎖等一系列智能產品,這些產品都內嵌了人工智能技術和聯想搭建的開放的雲平臺,可以場景化地感知客戶需求並提供相關服務。

當離家還有10分鐘路程時就可以用手機遠程打開家裡的空調;電飯煲“知道”主人的口味……

展望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與家庭生活的持續深度融合,全景化智能時代正迎來更大的想象空間。一些專家認為,未來2至3年,家庭互聯網將逐步構建生態圈,預計2023年能實現智能化普及。

硬件升級,為“客廳經濟”插上“翅膀”

在智慧家庭構成的“客廳經濟”中,智能音箱是重要入口之一,通過聲音的識別輸入信息,由“軟件大腦”控制、連接“智慧家電”。

“但光有軟件的大腦還不夠,還要有硬件的手臂。”智能機械臂企業越疆科技創始人劉培超說,現在,已經有不少服務機器人走進家庭,但大多還只是可以交互對話、吸塵潔面,而該公司想讓服務機器人長出智能的手臂,為客廳經濟插上“翅膀”。

“當你下班回到家,機器人通過語音互動,確認身份後通過智能家居接口開燈、開門,並播放一段音樂來放鬆心情。”優必選公司CEO周劍向記者描述了服務機器人成為家庭伴侶的智慧場景。

在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看來,隨著消費時長和場景的不斷擴大,智能顯示終端的出貨量也在持續增長,新的場景正催生硬件性能不斷提升。

“2018年被視為8K電視元年,預計2022年8K電視滲透率將會達到20%,8K電視顯示屏的超高清畫質將會引發面板市場巨大的需求。”李東生說,2019年則被視為摺疊屏手機的元年,根據預測數據,2021年全球摺疊屏手機出貨量將達到3000萬臺。

搭建生態,推動行業有序發展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電子設備與系統研究中心主任範科峰說,隨著網絡基礎設施不斷髮展完善、智能終端不斷創新湧現,我國智慧家庭市場規模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長,智慧家庭產業發展空間巨大,但仍存在諸如互聯互通不足,生態體系不成熟等問題。

在9日舉行的中國智慧家庭高峰論壇上,近30家單位發起成立了中國智慧家庭生態聯盟。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消費電子處處長曲曉傑說,隨著智慧家庭不斷髮展,智能家電產品價格持續下行,應用日漸豐富,但行業標準難統一的問題仍然存在。

專家認為,在行業快速發展之際,不少企業通過家電、養老、安防等不同領域切入智慧家庭產業,雖然形式有所不同,但最終的目標都是通過新的智能技術,以家庭為載體,滿足家庭和消費者的需求。不過現實情況卻是一些企業自身品牌生態逐漸豐富,不同品牌之間存隔離、難互通,讓消費者體驗打折扣。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趙新華表示,智慧家庭的標準化工作正在不斷推進,但和快速發展的行業生態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構建不斷豐富、發展的智慧家庭標準體系,搭建行業健康生態、公共服務平臺,需要業界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