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干部“官本位”风气严重吗?

近期,几篇有关学生干部耍“官僚气”的报道,在媒体刷屏,尤其是同为学生的我有点吃惊。老实说,笔者自己也担任过各类学生干部,学生会、班级、社团协会都曾任职,不论是作为干事还是主席团成员,看到报道中的这些情况,还是有点震惊,我未曾遇到过,也未曾想到在高校学生干部中还存在如此官僚的作风。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媒体报道的截图:

高校学生干部“官本位”风气严重吗?

高校学生干部“官本位”风气严重吗?

高校学生干部“官本位”风气严重吗?

以上截图,让我吃惊的有以下几个点。

一是,这真的是学生干部间的对话吗?图中部长们在群内公然“善意”的提醒,称呼“学长”还不行,甚至不惜爆粗口,要求“学长是你称呼的?”等此类的言语,让人莫不以为这是哪位让人敬畏、位高权重的高官权贵。

二是,干部们何以具有了随意惩罚的权力?图中干事在送祝福时也许是发错了名字,但这位干部直接回复把“把我名字抄50遍”,可见其官本位思想是多么严重,如此回复之下,可想其平时对于自己称呼、权力及对组员服从的迷恋。

三是,惊讶于如此学生组织,干部上下一致沉迷“干部权威”,如何服务学生?以上的截图,虽然不知出自哪里,但从上到下对于“称呼”如此苛刻的要求,可见其组织的“等级森严”,俨然成了一个毋庸置疑的集权组织。

笔者自身的经历,可以说从未遇到过如此的学生组织,不论作为干事还是主席,相信都需要懂得对前辈的礼貌称呼,但绝对不会是图中如此称呼。不可否认,从高中踏入大学,一些学生确实在为人处事方面没有任何经验。尤其是不懂的礼貌称呼,很多大一的学生直呼学长学姐的名字,这显然也是不对的,像图中送祝福打错名字,确实需要注意。作为学生干部,但还是要感谢祝福,而不是罚抄50遍,我们应该多一些包容。

就笔者接触的各高校学生组织,当中的干部大多都是彬彬有礼,绝没有图中如此官僚的作风。在某种程度上讲,作为主席团成员,甚至比部长还要“和蔼可亲”,更没有任何官架子,是学生干部,是同学,更是学长学姐,恨不得把走的弯路,全部传授给学弟学妹们,哪里还会如此高高在上。

所以,在高校当中,以上的官本位思想,还是少数,图中整个组织形成了如此严重的官僚作风,绝对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出现这样的情况,整个学院甚至学校,应该深刻反思下,看学生组织中哪里出了问题,从制度上、作风上入手,尤其在思想方面,彻底扭转如此严重的官本位、权为先思想,避免一届传给一届,扭曲了本该平等、纯净的学生关系。

以笔者自身的角度出发,一个学生组织的作风,大多是高年级的干部传下来的。有时候,一个组织发展的如何,常常是由主席成员决定的,有什么样的主席,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组织。而学生组织不同于其他组织,能被选为下一届的主席、干部,往往都是由上一届的主席、干部所决定的。自然而然,想要成为下一届的学生干部、竞选主席,就必须要受到上一届的“认可”,此制度之下,一旦上一届的成员有官僚作风,下一届的成员会自然而然地继承,最后就导致了一届比一届严重的官本位作风。

我们应当反思,学生干部本质上来讲,依然是普通学生中的一员,于其他学生的区别,更多的在于多了服务学生的责任,而不是“干部”身份。评价一个学生干部的好坏,看的是为同学服务的水平、所在组织的优秀程度、对学弟学妹成长的帮助,而不是“官”能做的多高。

以上的事件,本不该发生在学生组织当中,在党中央如此强调干部作风的情况下,本该是最为纯净的象牙塔,出现了这样的官本位思想,值得学校、老师及学生的反思。这样的情况,虽然很少,但影响十分恶劣,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染上如此思想,对其价值观有着莫大的冲击,如果不在学校期间改正,走向社会必然会出更大的问题。

欣喜地看到,昨日41所高校学生会自发发起学生干部自律公约。说明学生、学生组织开始自我反思,认识到了官本位思想对学生组织的侵蚀,意识到学生组织的根本职责在于服务学生,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官本位思想从来就不该存在于学生干部的念头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