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崩!浙江媽媽收到禮物,打開一聽竟是5年前去世女兒的心跳

2019年的春天,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自編自導,製作了一部春日暖心短片。短片取自臨床上的真實病例,看過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浙江的一位母親收到了一份特殊禮物——一段心跳的音頻和一封感謝信。正在跳動的,是她孩子的心臟,而孩子已經在五年前去世了。當時,孩子的心臟移植給了一位素不相識的患者……

“如果說第一次生命是父母給的,那麼您們和那善良的孩子是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我萬分感激,也非常珍惜。你們的大恩大德我不知怎麼回報,每每想起她,我禁不住摸著胸膛默默地說:‘我們一起好好地活著,不離不棄,努力創造生命的奇蹟,相伴終生’……”

這是信箋的部分,字裡行間滿滿的都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感謝,感謝那顆給予自己第二次生命的心臟、感謝那個在痛苦的矛盾掙扎後,最終做出決定的捐獻者父母。

雖然根據器官捐獻的相關條例,他們彼此之間,此生都無法知道對方是誰,他們素昧平生,但“血脈相連”“心心相印”,維繫著他們的,是那顆依舊搏動著的心臟,和這人世間的深情大愛。

淚崩!浙江媽媽收到禮物,打開一聽竟是5年前去世女兒的心跳

莊重的默哀儀式

這個公益片,取材自真實案例,由浙大兒院自編自演。雖然只有短短的4分鐘,但從構思、編排、拍攝到後期製作,一分一秒都飽含著浙大兒院工作人員的精心考量和嚴謹細緻。從晨光熹微拍到夜色如水,取景涵蓋急診室、B超室、手術室等多處場地,十餘位醫務人員不厭其煩地學習嘗試,只為以這種特殊的方式,讓更多的人瞭解器官移植,體會這份奉獻的無私和偉大,並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

短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花季少女,每天都在經歷死神的迫近和等待的煎熬,終於有一天,她擁有了一個“新”的心臟,也重獲了新生。當她知道,根據相關規定,無法當面向捐獻者父母表達感激,便最終決定將自己的心跳聲寄給那位母親,因為這份心跳,也是她孩子的心跳。這一聲聲心跳是如此清晰有力,彷彿她的孩子並不曾離開這個世界……

也因此,這個短片被命名為《愛,延續……》,這份大愛的延續,鍛造了生命的延續,讓一個生命的終點成為下一個全新的起點。

命運如此殘酷

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

你來過,你不曾離開

你用平凡生命最後的亮光

把人間照亮

在中國,每年大約有近3000名兒童由於各種疾病導致嬰幼兒終末期肝硬化,死亡率超過90%,許許多多的患兒還未曾好好看過這個世界,就在焦急等待和痛苦中離開了我們。

浙大兒院每年要收治100名左右的膽道閉鎖患兒,除了前期姑息手術外,肝移植是挽救孩子生命的最後辦法。

浙大兒院普外科副主任高志剛告訴錢報記者,今年截止到目前,已經有三位腦死亡的小患兒捐獻了自己的器官。

一個是3歲的男孩,因為腦腫瘤壓迫、顱內壓增高導致腦死亡,捐獻了2個腎臟和2個角膜;一個7、8歲的男孩,溺水後轉院到浙大兒院搶救,搶救無效後腦死亡,捐獻了肝臟、腎臟和角膜;還有一個3、4歲高處墜落的男孩,同樣在搶救失敗後捐獻了肝臟、腎臟和角膜。他們捐獻的器官,都被移植給了急需救治的患者。

高志剛說,高處墜落、溺水等意外傷害後腦死亡的患兒,是器官捐獻的主要人群,“現在,越來越多年輕家長能接受器官捐獻,同意把孩子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但有一些老人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這方面的顧慮比較多。”

什麼是人體器官捐獻

人體器官捐獻就是當一個人去世後,將其功能良好的器官以自願、無償的方式捐獻給國家人體器官捐獻管理機構,用於救治因器官衰竭而需器官移植的患者,使其能夠延續生命。

目前中國紅十字會開展的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是指面向社會公眾在其身故後自願的器官捐獻,不涉及活體器官捐獻。

人體器官捐獻的意義

醫學在不斷進步,但仍有很多疾病人類是無能為力的,例如器官衰竭等,器官移植便是患者唯一的希望。

我國每年約有30萬患者等待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術只有一萬例左右,許許多多的患者在焦急和苦苦等待中離開了這個世界。

人一旦去世,他的所有器官對於死者已再無延續生命的功能,但對於等待移植的患者來說,是他們延續生命的唯一希望。

為了幫助患者、促進醫學的發展,您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表明您的意願,在過世後將器官(遺體、組織)捐獻出來,相信您的家人會理解和支持您的善良意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