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復發以後,應該怎麼辦?

jianfeng_fm


為什麼復發?


現在定義房顫射頻後復發,都是按照三個月以後算的,三個月以內不論有沒有房早、房速、房顫,都不算復發。


我在臨床上碰到的復發患者中,只要是三個月內有房早、房速、陣發房顫的,幾乎沒有3個月以後變好的,是幾乎。


房顫是因為心房交感神經電傳導通路亂套、短路,時間長了左房大,左房肌肉變性,橡膠老化,加重短路,以此造成的電流亂傳導。


射頻的切斷、射頻過程中的震盪、燒灼或冷凍損傷、以及術後一段時間的胺碘酮,都是給房顫的組合拳。


組合拳下如果還有房早、房速或者房顫,那麼三個月後也很難。


三個月是為了讓心肌從水腫、壞死、震盪下恢復正常,類似於受傷的肌肉徹底癒合。不過是恢復到手術前的亂套狀態,只是在手術前的亂套狀態下清晰的割了幾個絕緣溝,被絕緣溝分割的區域中照樣還是亂的。再加上停掉胺碘酮。這樣,明顯的復發是合乎邏輯的。


我自己見過的復發的,短的復發從術後臺上復發到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都有;長的最長10年(去年碰到的一個人,復發房顫),第二長的6年(3年前碰到的一個人,房顫射頻後好了6年,然後復發陣發室上速),我認為,復發的原因,可能還是在於:射頻並不能解決房顫心房肌的原始組織狀態。

<strong>

復發以後該怎麼辦?


1、我個人認為,不要繼續做第二次手術,更不要做宏大的二次手術,所謂宏大是指射頻加左心耳切除或者視頻加起搏器等“

更為激進徹底的手術方式或手術組合”,這樣心臟受損太大。


我去年碰到一個39歲女性做了5次射頻的,3次內科,2次外科,心電圖像是持續的室速,心率90次左右,但也不敢確定,因為不知道折騰5次的心房肌肉是什麼樣子,我把心電圖發到微信群裡,也沒人能確切判斷,我最終沒給她治。


2、注意生活方式,遠離:菸酒茶咖啡可樂紅牛,保持吃得下、睡得著、拉得出、尿的爽,彆著急,別瞎想。想的越多越失眠,心情越不好,惡化越快。保持好這些,雖然復發,肯定有好處。肯定。


記住:房顫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在心臟的具體表現。不是孤立的心房的問題。


3、可以中醫治療。除了我這裡用我自己研究的生物針加湯藥治療以外,國內其他中醫都是隻開湯藥,也不見得非要治房顫,也不見得非要以前治過房顫,只要把全身狀況調理好,實現“吃得下、睡得著、拉得出、尿的爽,彆著急,別瞎想。”就對房顫有好處,最起碼加重的變慢或者不加重。聊勝於無。而且總比吃西藥強。


人們普遍反映好中醫難找,這是實情,我的兩條經驗:1、一張方子好幾十味藥,一副藥好幾百的,都懸;2、吃上半個月無效,就換。


以我這些年的粗淺經驗心得,中醫治療明確的能夠改變心房肌的狀態,讓他變好,因為我治過的左房會變小,射血分數提高,心率會變平穩,有的就完全不顫了;有的雖然顫,但自我感覺和好人一樣,除了心電圖還顫,但人不難受,工作生活沒事兒,吃得飽睡得著,心率不快,西藥停了大部分,左房變小,心臟功能變好。實際上是非常可以接受的一個治療目標。生活質量提高了。


有時候,除惡務盡,適得其反。


馬寶琳談房顫


我們先解釋一下房顫的因

人的心臟不分晝夜、不停地收縮和舒張,收縮的時候心肌就缺血,舒張的時候心肌又不缺血。人運動的時間越長,運動越是激烈,心率就越快,血壓就越高,因此,凡是運動時間長和運動激烈的人,心肌就缺血。這也是歷屆馬拉松運動都有人猝死的因。

同樣,人的心情越是波動,激動得越是激烈,心率就越快,血壓就越高,這又是心肌缺血的因。那些在爭吵中氣死,受驚嚇後嚇死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由心肌缺血導致的心臟驟停。相反,人在平靜時、在睡覺時、在心平氣和時,心率又會下降,血壓又會降低,因此,心率越慢,血壓越低,心肌就不缺血。



發現了這個規律,就可以解釋心肌缺血的因,解釋心臟瓣膜異常的因,解釋房顫的因,解釋心臟病的因,解釋心肌細胞代謝異常的因。即使是心動過速、心率不齊、心顫、二尖瓣和三尖瓣關閉不全導致的反流,也可以用心肌缺血和心肌細胞代謝異常來解釋。人一旦出現了這些病況,就會有心悸、呼吸困難或胸痛等一系列表現,嚴重時還可能昏厥,甚至是心衰竭。

顯然,人直立的時間越長,久坐的時間越長,運動的時間越長,心肌就越缺血。原因是直立、運動和久坐,血壓都升高,心率也升高。因此,人直立的時間越長,久坐的時間越長,運動的時間越長,是不是在累心?

相反,人在久臥的體姿下睡大覺,睡長覺,血壓就降低,心率就降低,心臟就不累,心肌就不缺血,心肌細胞代謝就正常,心功能就正常。這是不是在養心?

同樣,人的心經常波動,經常鬱悶和生氣,經常吵罵,也是在累心。原因就是心一波動,血壓就升高,心率就升高,心臟就累,心肌就缺血,心肌細胞代謝就異常,心功能就下降,心臟病就會上身。相反,人心態平和,血壓就降低,心率就降低,心臟就不累,心肌就不缺血,心肌細胞代謝就正常,心功能就正常。這又是在養心。

知道了這個規律,也就知道了如何養心,如何減輕心臟的負擔,如何讓心臟病緩解和康復,如何從病態之中走出來

✔關注常見醫學,每天更新有溫度的,少一點術語的醫學知識


常見醫學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劉少穩教授表示:


歐美特別強調一點,房顫不是有和無的問題。比如說你診斷你是房顫,它不是所有的房顫患者一樣,剛才也提到就是陣發性房顫和持續性房顫和長程持續房顫,它愈後是不一樣的。房顫發的越多,持續時間越長愈後越差。如果是一個持續性房顫,做了消融變成陣發性的房顫,其實你就獲益了。今年最重要的新英格蘭雜誌那篇文章就是心衰合併房顫的患者,做手術以後能夠減少死亡率50%。其實這些病人做手術以後,複發率在40%以上,但是它復發的是陣發性的發作少,死亡率減少了。因此對於房顫的復發就是做導管消融,它能不能減少房顫的發作,能不能把持續的變成陣發的,能不能把房顫的發生延緩都是獲益的。當然確實一部分病人要做第二次,這是客觀存在的。


海上名醫


房顫患者消融治療後複發率較高且時點也不一這是有了消融治療後一直困擾全世界心血管搞電生理醫生的一個難題,儘管新的手術方法不斷推出,但新的質疑也在不斷出現,可能與房顫發生的機制甚複雜有關。是有探索才有進步,今介紹一些房顫發出的原理、哪些人適合做、哪些人不適合做及復發節律點的處理和國際上一些學者對消融治療減少複發率的觀點(當然只是學前)供參考。

房顫發生的原因眾多,有人認為心房內一個或幾個異位起搏點產生的衝動,在心房內傳佈過程中發生多處微型折返所致。也有認為在心房的任何部位有多源的大折返環分裂成子環。

下列情況不宜復律:①房顫持續一年以上,且病因未去除者;②房顫伴嚴重二尖瓣關閉不全且左房巨大者;③房顫心室率緩慢者(非藥物影響);4復律後難以維持竇性心律者。

首次消融治療後三個月內因手術部位充血、水腫、炎症反應沒有完全消退極有可能會復發。如果三個月後仍復發可考慮再次手術。104例復發患者再次接受消融治療,再次消融過程中對所有患者按照nPV(非肺靜脈起始)觸發灶消融策略進行治療。截止術後1年,首次nPV消融組和未行nPV消融組的手術成功率分別為90%和72%(P=0.035)。前後兩次消融治療行左心耳隔離和冠狀竇消融的手術成功率為78.5%和82%。


早在1998年,Haissaguerre等教授首次證實,房顫的激動灶起源於肺靜脈(PV)。隨著導管消融技術以及消融理念的不斷髮展,肺靜脈隔離(PVI)已成為房顫導管消融治療的基石。目前陣發性房顫(PAF)單次PVI的1年成功率達60%。然而,術後復發人群中並非所有的復發均與PV傳導恢復有關;而且有研究顯示,導管消融術後PV傳導恢復在復發及不復發人群中所佔比例相當。

在2017年ESC年會上,來自美國的Sanghamitra Mohanty教授對多次(2.4±0.8)消融術後復發的305例患者進行了研究,探討了多次消融患者術後復發的相關機制。術中對285例患者進行nPV(非肺靜脈起始)觸發灶消融,以及左心耳隔離和冠狀竇消融,226例患者存在PV傳導恢復。隨訪過程中,182例(60%)患者術後復發,行nPV消融者的手術成功率明顯高於未行nPV消融者(81% vs. 8%,P<0.0001)。因此手術方法也在不斷探索,如何降低術後復發及復發後的治療手段是房顫消融治療究研的方向。

但對於左心房無明顯擴大,近期內房顫發作頻繁的人,要考慮是否存在不可擺脫的不愉快社會心理因素存在如:工作、生活的壓力過大,人際關係緊張,感情生活中的糾葛、對自己健康問題過分擔憂等都可能觸發了交感神經興奮過度後釋放的兒茶酚安(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誘發了突發性房顫。這些心理問題淡化、消失了房顫也就停止了。

2018.5.24


我想說點真話


得了房顫,就去看中醫,中醫有驗方可治療,而且很快就治癒了!


用戶1086932823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