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勢丨城鎮化引擎要“熄火”?專家:三個新動向要警惕!

說城鎮化是中國經濟重要引擎,這一點恐怕誰也不會否定。

改革開放40年,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正是中國推動城鎮化進程的40年。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城鎮化仍將是中國經濟的重要引擎。

基於上述共識,“釋放城鎮化紅利”等字樣的表述常常見諸於媒體,似乎城鎮化就是一劑靈丹妙藥,可以讓發展中遇到的一切難題“藥到病除”。可是,當城鎮化自身出現問題時,又該咋辦?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2019年會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馬曉河關於“防止中國城鎮化提前進入停滯期”的一席話引發廣泛關注。

在馬曉河看來,之所以要防止提前進入停滯期,是因為目前城鎮化出現了三個新動向:一是不少城市人口絕對數量開始減少,出現了收縮趨勢;二是許多城市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不升反降,出現了反常下降;三是城鎮常住人口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明顯放緩。

城鎮化的三個新動向,客觀上對中國城鎮化進程產生了不利影響。究其原因,專家認為,主要是部分城市資源枯竭導致主導產業收縮,繼而引起人口收縮。此外,城市生活成本大幅上升等,也對農業人口市民化形成了阻礙。

既然找到了原因,又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應對上述變化?馬曉河從學者的角度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要解放思想,放開特大城市以外城鎮的人口落戶限制條件,除了特大城市以外,應該為外來人口落戶創造制度條件。

二是要建立一個從中央到地方、有利於農業轉移人口的公共成本分擔機制。地方政府不應該只享受流動人口的紅利,固化在舊體制下的利益結構。

三是要消除城市居民對外來人口的歧視。事實上,中國城市二元結構的最大問題,是對城鎮外來人口從體制歧視向社會文化歧視的轉變,這將引發包括福利制度等在內的對立。

就在這一議題持續升溫之際,4月8日,國家發改委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從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優化城鎮化佈局形態、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進行了部署。

細讀這份新型城鎮化任務書,不難發現“以促進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提高質量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戰略貫穿全文。

比如,在取消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落戶限制基礎上,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應當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應當放開放寬落戶條件,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再如,為推進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任務書明確提出,對暫不能落戶的城鎮常住人口,要確保其全部持有居住證,以此為載體提供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和辦事便利,並鼓勵各地區逐步擴大居住證的含金量。

當然,《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定位於年度、階段性的目標,一些舉措具有明確的時效性。從長遠看,新型城鎮化不只是物質條件的改善,更多的應是人的城鎮化,是人們所承載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生存態度的變化。要知道,只有明確了努力的目標,才能找準我們出發的方向。(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顧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