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游击我们是专业的!真实游击战术大盘点

“鬼打鬼”是什么操作?

“截尾子”具体怎么行动?

套话的时候说些啥?

到了最有意思的游击战环节了!

听书|| 打游击我们是专业的!真实游击战术大盘点

套话,是游击队员的必备技能

为了了解情况,战士们经常找报纸看,也偷听敌人的电话。有时为了掌握敌人某一个县的兵力部署和活动情况,就去袭击一个乡公所,要求乡长给县长打电话,说乡里很紧张请县里赶快派部队来。县长回话说,哪里还有部队?!县里的部队都开到哪里去了。这样就达到了目的。

“鬼打鬼”是一种高级操作

多路敌人进攻时,可以利用有利地形和两路敌人互不联系的条件,导演“鬼打鬼”。如在一个高地上向两面山脚的敌人射击,等两面的敌人都向我反击时,我便从一侧秘密转移,使两面的敌人自相冲杀。

炸公路不如拆电线

浙江大部分县城都通公路,乡乡通电话。破坏公路桥梁,没有烈性炸药,用黑色炸药只能炸一个坑,不起作用,所以主要破坏电话设施。开始时,我们把电线杆齐根锯断,过后,敌人把锯断的杆子埋起来,电话很快又架通了。后来我们再去,就扛两条凳子,站在凳子上把电杆拦腰锯成两截,使两截木杆都不能用作架线,这就不容易迅速修复了。

“截尾子”应该这样干

敌人的兵力过于集中时不好下手,就搞他落伍掉队的,打他的“尾巴”或者叫“截尾子”。办法是这样的:敌人行军,要在岔路口做路标,我军战士们就事先在岔路上布置好埋伏,等敌人大部队通过,只剩下“尾巴”时,就移动路标,将敌人的“尾巴”引入我们设伏的地段,把他们通通俘虏起来。

听书|| 打游击我们是专业的!真实游击战术大盘点

浙西南革命第二次反围剿时期

是三年游击战争中作战最频繁的时期

也是运用游击战术比较成熟的时期

还有其他游击战术

都在今天的听书里!

听书|| 打游击我们是专业的!真实游击战术大盘点听书|| 打游击我们是专业的!真实游击战术大盘点

朗读者

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赵加慧

大家好,我是赵加慧。今天继续为您分享《浙西南革命精神学习读本》的“粟裕大将的回忆录”,浙南三年游击战争的第六部分“第二次反围剿”。这部分呢,我们将分为两天时间为您分享,今天为您分享的是在第二次反围剿中的一些游击战术,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实用,下面我们就走进这段历史。

听书|| 打游击我们是专业的!真实游击战术大盘点

朗读的文本部分在这里

(滑动查看)

听书|| 打游击我们是专业的!真实游击战术大盘点

浙南三年游击战争

粟 裕

六、第二次反“围剿”

1936 年冬,国内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西安事变”的发生,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反共内战的条件。

可是,国民党蒋介石为了消灭我南方红军游击队及游击根据地,加紧了在“西安事变”以前已经策划的对我南方游击区的“围剿”。他任命第四路“剿匪” 总指挥刘建绪接替上台还不到两个月的张发奎担任闽赣浙皖四省边区主任,又派国民党 cc 系骨干分子朱家骅接替黄绍竑任浙江省主席,还调浙江省保安处副处长蒋志英到温州地区主持“剿共”。

敌人的这次“围剿”,又以浙南游击区作为其闽赣浙皖四省边区的主要进攻目标。1936 年 12 月 15 日, 刘建绪由杭州赴江山“四省边区总指挥部”接事,随即调集主力部队六个师、两个独立旅及地方保安团共43 个团,开始筹划对我进攻。由于这时我游击区的范围已大为扩大,刘建绪已不可能采取罗卓英包围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方针,他采取了拉网式的由北而南、由西而东、由外围到中心的逼进包围的方针,企图先将我军向东南压迫,然后,在浙南包围聚歼。他以第六十三师等部由浙赣路一线压我向南;以新五师、第五十二师及赣、闽保安团布置于江(山)浦(城)公路及松溪、庆元、政和之线,由西迫我东移;第五十六师由闽北伸向庆元等地;独立第九旅控制飞云江; 泰顺有两个保安团;温、瑞、平为第十九师,福鼎有第八十师一个团。在浙闽边界,构筑了稠密的碉堡工事,专门组织了一个“浙闽边清剿指挥部”,任命第十九师师长李觉和永嘉保安司令许蟠云为正、副指挥官, 企图切断我向福建方面机动的道路,将我逼迫到沿海长蒋志英到温州地区主持“剿共”。

敌人的这次“围剿”,又以浙南游击区作为其闽赣浙皖四省边区的主要进攻目标。1936 年 12 月 15 日, 刘建绪由杭州赴江山“四省边区总指挥部”接事,随即调集主力部队六个师、两个独立旅及地方保安团共43 个团,开始筹划对我进攻。由于这时我游击区的范围已大为扩大,刘建绪已不可能采取罗卓英包围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方针,他采取了拉网式的由北而南、由西而东、由外围到中心的逼进包围的方针,企图先将我军向东南压迫,然后,在浙南包围聚歼。他以第六十三师等部由浙赣路一线压我向南;以新五师、第五十二师及赣、闽保安团布置于江(山)浦(城)公路及松溪、庆元、政和之线,由西迫我东移;第五十六师由闽北伸向庆元等地;独立第九旅控制飞云江; 泰顺有两个保安团;温、瑞、平为第十九师,福鼎有第八十师一个团。在浙闽边界,构筑了稠密的碉堡工事,专门组织了一个“浙闽边清剿指挥部”,任命第十九师师长李觉和永嘉保安司令许蟠云为正、副指挥官, 企图切断我向福建方面机动的道路,将我逼迫到沿海地带的一隅再加以歼灭。此外,他们又强迫群众组织“联甲”及“剿共义勇队”、壮丁队,协助军队“进剿”,还采用移民并村手段,焚烧边区零散的房屋、茅棚, 居民的油盐柴米按人头逐日配给,企图以此把群众和红军隔开,实现其“竭泽而渔”,消灭红军游击队的梦想。

当时,尽管我们对抗日高潮到来的可能有所预计, 但对“西安事变”和紧接着的一连串政治事件的发生, 还不能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在新形势的激励下,我们对当面的敌人发动了勇猛的进攻,想以此加快革命形势的发展。这次主动进攻,又一次暴露了我们的力量。不久,刘建绪向我大举进攻,我们的头脑才逐渐冷静下来,认识到蒋介石企图在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之前,一举将我南方游击队全部消灭。这实际上是国共双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军事上的最后一仗。在强敌的进攻面前,为了保存红军游击队,坚持武装斗争的旗帜,坚持战略支撑点,我们确立了自己的指导思想, 这就是:必须把隐蔽精干、保存力量同机动灵活、积极作战的方针统一起来。

针对敌人“大拉网”的战术,我们采取与敌人相向对进、易地而战的打法。敌人梳过来,我们钻过去; 你要我的山头,我要你的后方。为对付敌人大规模的“围剿”,作战单位逐渐分散,由开始百把人集中行动, 逐渐分散到几十人、十几人,甚至几个人。但这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根据敌情与任务,有合有分,好在大家都已锻炼成为游击好手,可以组自为战、人自为战了。

这个时期是我们在三年游击战争中作战最为频繁的时期,也是我们运用游击战术比较成熟的时期。我们以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总结的十六字诀为指导,结合实际,经过无数次的作战实践,总结了一套经验。

我们把游击战术在浙南游击区的运用,归纳为六条原则:(1)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胜利;(2)不在消灭敌人,而在消磨敌人;(3)支配敌人,掌握主动;(4)积极进攻,绝少防御;(5)飘忽不定,出没无常;(6)越是敌人后方,越是容易成功。

在作战、行军、宿营等等方面,也都摸索到了一套要领。例如在作战行动上,我们总结出这样的要领:(1)反敌人之道而行,并竭尽欺诈之能事,敌进我退,敌集我散,敌大我避,敌小我欺,避实就虚,声东击西;(2)不要企图太大,只要常有小胜;(3)站在敌人侧翼、后方和圈子外围,不为敌人所合击;(4)一切作战行动必须迅速、勇猛、坚决,迟疑犹豫就等于等死;(5)注意使用突然的白刃袭击,只要枪弹一响,刺刀就要杀到敌人的肚皮上去。隐蔽我们的行动和企图是我们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总结了兜圈子、大小圈、“8”字形、“S”形、电光形、回马枪、东去西返、早出晚归等许多方式,做到飘忽不定,出没无常,使敌人无法捉摸。行军沿途的痕迹要留专人殿后负责清除,压倒的草要扶起来,脚迹要抹掉,有时则在与我们行动相反的方向弄出痕迹,迷惑敌人。

部队宿营,一般不住大村庄,大村庄道路多,不便于警戒,宿营多半选择小村庄,最好是独立砖瓦屋, 不住没有后门的房屋。那时我们实行“五班制”,每到宿营地,支队部住中间,东、南、西、北各放一个班。哪个方向发现敌情,就由哪个方向的班抗击,掩护支队部和其他班转移,完成任务后,到预定地点集合。

每天都要规定两个集合点,如果第一个集合点有敌情, 就到第二个点去集合。为了适应分散游击的需要,指挥机关就是我带的一个班。这个班的成员有参谋、警卫员、卫生员、绘图员、司号员、炊事员、理发员等等。他们既是专业人员又是战斗人员,既执行本身的职务,又站岗、放哨、侦察、打仗,很精干。各支队也是这样。

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就要调查地形道路,天天调查。从驻地出发,前边有条岔路,右转弯是到哪里去的?左转弯是到哪里去的?把大路小路都问得清清楚楚。这样,即使在路上碰到敌人,我们也有办法跟他兜圈子。部队进入一个新地区,开始道路不熟,免不了要找向导。向导要可靠。向导既给我们带路,又是我们的宣传对象。每次找到向导,部队的领导人都要亲自谈话、查询、慰问。到宿营地后,不能立即遣返, 以免走漏消息;而应在我们转移时,才能将向导辞去, 并且要做好工作。

我们还要从敌人那里了解情况,经常找报纸看, 作些分析判断,也偷听敌人的电话。有时为了掌握敌人某一个县的兵力部署和活动情况,我们就去袭击一个乡公所,把乡长抓来,叫他给县长打电话,说他这里很紧张,请县里赶快派部队来。县长回话说:哪里还有部队?!县里的部队都开到那里去了。这样,我们就达到了目的。

积极进攻是游击战术的一大特色。敌人进攻我们, 我们是被动的,迅速转移,不同敌人决战;我们进攻敌人,是有计划的,只要情况不变,坚决打。运用最多的作战形式是袭击。

敌人的后方是我们袭击的主要目标。我们袭击的主要对象:一是蒋政权的基础或爪牙,我们常常神出鬼没地捉敌人的保、甲长,造成当地统治者的恐慌与动摇;一是捕杀敌军的哨兵和侦探,使敌官兵惊恐, 哨兵不敢放哨,尖兵也不敢当。敌人的兵力过于集中, 不好下手,我们就搞他落伍掉队的,打他的“尾巴”,或者叫“截尾子”。我们有个办法:敌人行军,要在岔路口做路标,我们就事先在岔路上布置好埋伏,等敌人大部队通过,只剩下“尾巴”时,就移动路标,将敌人的“尾巴”引入我们设伏的地段,把他们通通俘虏起来。

破坏敌人的通信是我们经常的作战活动。浙江大部分县城都通公路,乡乡通电话。敌人用电话传递消息,用汽车运送部队,都很快。破坏公路桥梁,没有烈性炸药,用黑色炸药只能炸一个坑,不起作用,所以我们主要是破坏电话设施。开始时,我们把电线杆齐根锯断,过后,敌人把锯断的杆子埋起来,电话很快又架通了。后来我们再去,就扛两条凳子,站在凳子上把电杆拦腰锯成两截,使两截木杆都不能用作架线,这就不容易迅速修复了。

当敌人进攻时,为了避其锋芒,我们坚决迅速转移。有时多路敌人向我们进攻,我们还利用有利地形和两路敌人互不联系的条件,导演“鬼打鬼”。如在一个高地上向两面山脚的敌人射击,等两面的敌人都向我反击时,我便从一侧秘密转移,使两面的敌人自相冲杀。这样不但能够消耗和削弱敌人,而且可以扩大敌人内部的矛盾。

朗读者说:

好,今天为您分享的就是第二次围剿一些游击战术的情况,下一期呢,继续为您分享第二次围剿中遇到的一些惊险。感谢您今天的收听,欢迎继续关注,再见。

听书|| 打游击我们是专业的!真实游击战术大盘点

这位听友

你是不是忘了什么?

红色知识问答

1. 1936 年冬,国内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西安事变”的发生,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反共内战的条件。

A. 对

B. 错

A. 对

2.1936 年 12 月 15 日, 刘建绪由杭州赴江山“四省边区总指挥部”接事,随即调集主力部队六个师、两个独立旅及地方保安团共 个团,开始筹划对我进攻。

A. 41

B. 42

C. 43

D. 44

C. 43

3. 在浙南三年游击战争中作战最为频繁的时期,是我们运用游击战术比较成熟的时期。我们以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总结的十六字诀为指导,结合实际,经过无数次的作战实践,总结了一套经验。我们把游击战术在浙南游击区的运用,归纳为六条原则 【多选】

A. 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胜利

B. 不在消灭敌人,而在消磨敌人

C. 支配敌人,掌握主动

D. 积极进攻,绝少防御

E. 飘忽不定,出没无常

F. 越是敌人后方,越是容易成功

A.B.C.D.E.F

浙西南革命精神

是激励丽水人民坚定理想信念

战胜一切困难

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

让我们一起听历史、学读本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

听书|| 打游击我们是专业的!真实游击战术大盘点

长按二维码

解锁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