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市白衣镇红光村推行“五个一”模式,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本网讯(通讯员 贺梦瑶 程德松)津市市白衣镇红光村村域面积16.1平方千米,耕地7862余亩,41个村民小组,835户4078人,现有党员130名,其中老党员有63名,青壮年党员67名。红光村在党建工作中探索推行“五个一”工作模式,更好实现了红光村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作用;激发了党员参与活动、干事创业的热情;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每年义务帮扶一名贫困户。

截止2018年,白衣镇红光村认定的贫困户有39户100人,其中已脱贫25户75人,未脱贫14户25人。脱贫效果显著,红光村实行了有能力的党员义务结对帮扶一名贫困户,为贫困户的脱贫出谋划策。帮扶党员经常会与贫困户拉家常问冷暖,为贫困户宣传政策,询问他们的难处,并提出帮扶措施,为贫困户排忧解难,党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二、每年义务帮带一名流动党员。

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一直是基层党组织的难点。随着种植产业的低效益,越来越多的党员外出务工,红光村有流动党员45名,红光村通过在家党员每年义务帮带一名流动党员,通过电话、短信、QQ、微信等方式定期联系服务流动党员,强化流动党员的组织意识,同时,村级事务及时与流动党员沟通,做好流动党员家属和流动党员返乡时走访,强化流动党员归属感。

三、每年义务保洁一段路段。

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红光村积极引导全村村民积极参与到文明村集镇、宜居村庄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党员每年义务保洁一段路段,切实履行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责,协助解决村里有关脏、乱、差等问题,协助镇村全面推行垃圾分类“绿色存折”等工作的开展。

四、每年帮教一名留守儿童。

红光村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期外出务工,留守儿童达98人。留守儿童如何健康成长,一直是农村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赚钱,但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红光组织党员干部每年帮教一名留守儿童的行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实际困难。定期给孩子们送书籍、文具等学习用品,和他们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用真诚和关爱温暖留守儿童的心灵。

五、每年义务投工10个工作日。

近年红光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初具规模,根据红光村实际,成立宋家坪溪葡萄采摘园,生态垂钓乡旅项目等。全村党员每年义务投工10个工作日,在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方面有积极成效。上年度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上10万元。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村民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加强。

“五个一”模式在白衣镇红光村的探索运行进一步加强了党支部“五化”建设,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党员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得到加强,普通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积极性提高,党群关系融洽,村里各项事业发展迅速,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