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堂:传承孝善文化 建设文明之乡

胡堂:传承孝善文化 建设文明之乡

胡堂乡党委书记徐照华、乡长孟庆云率先垂范,带领干部群众诵读孝亲誓词。

胡堂:传承孝善文化 建设文明之乡

参加钻石婚礼的37对老人在走红毯。

3月31日,春风荡漾,阳光明媚。睢县胡堂乡李窑村的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37对年约八旬的老人,身穿大红衣服,手捧鲜花,坐在广场上,吃着蛋糕,欣赏着村民们带来的文艺表演。

原来,这是胡堂乡举办的第三届孝道文化节,这届的主题是为这37对结婚60周年的老人庆祝钻石婚礼。

从2018年开始,胡堂乡开始着力打造豫东孝善第一乡,出台了号召全乡村民为老人清院子、叠被子、包饺子、给票子等具体措施,通过评选好儿媳、文明少年、卫生文明户等,进一步改变了作风、改善了民风、凝聚了民心。

“弘扬孝道文化,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乡会倾尽全力,打造豫东第一孝善乡,让孝善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结果。”胡堂乡党委书记徐照华说。

37对八旬老人变“新人”

3月31日,37对年约八旬的老人来到李窑村文化广场,志愿者们早已准备好了结婚时才穿的大红衣服,给老人们换上。

老人们带着羞涩的笑容。“我60年前结婚时都没穿这个,现在让穿,怪不好意思哩。”一位老奶奶的话,引起现场一阵笑声。

随后,老人们在台下就坐,少先队员们手捧鲜花递到了老爷爷手中。在主持人的“撺掇”下,老爷爷把鲜花献给了身边相伴一生的老伴。现场,响起了阵阵掌声。

主持人按照钻石婚礼的流程,为老人们庆祝结婚60周年纪念日,现场一片欢声笑语。胡堂乡党委书记徐照华带头切开了蛋糕并递到老人手中。老人们开始吃着蛋糕,欣赏着大家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乐得合不拢嘴。

在活动中,胡堂乡党委书记徐照华、乡长孟庆云率先垂范,带领干部群众读诵孝亲誓词,呼吁全乡干部群众深入践行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希望大家“有钱尽着父母花,好饭尽着父母吃,好衣尽着父母穿,好房尽着父母住,美景尽着父母看”。胡堂乡乡长孟庆云表示,37对老年夫妻来自全乡各行政村。为农村老人集体举办钻石婚庆典,在睢县历史上尚属首次。目的就是想让这些老人们再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感受到浓浓的人间亲情爱意,让农村老人也能享受一次别样的幸福体验。引导干部群众敬老助老、孝老养老、力行孝道。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为干部群众注入更多正能量,引爆乡村新文明。

让孝道文化渗入每个村子

去年以来,睢县胡堂乡党委、乡政府把孝善文化作为提升治理乡村能力、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决心用三年时间,将胡堂乡打造成“豫东孝善第一乡”,让“孝善”成为胡堂乡的金字招牌,让“每日一孝”“每日一善”成为胡堂乡全体干群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行为习惯。

胡堂乡党委、乡政府自2018年以来已开展30余期幸福大讲堂、多次孝善文化节。2019年1月1日,胡堂乡创建“豫东孝善第一乡”正式启动!希望通过“四看、三摸、两闻、一问”,给老人晒被子比孝心,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增强全社会的尊老助老意识,展现乡村和谐敬老的社会风貌,努力形成崇尚孝德孝行、尊老助老的良好风尚,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加快乐、幸福的晚年生活。同时提出:“年轻人不光给老人清屋子、扫院子、晒被子,还要帮老人包饺子、贴对子。”

今年春节期间的一天,天刚蒙蒙亮,胡堂乡各村委会村头大喇叭准时响起,《关于为60岁以上老人清院子、扫屋子、晒被子》的倡议书公布!

上午10时,一场“清院子、扫屋子、晒被子”的比赛在胡堂乡43个自然村同时展开,为此该乡制定了晒被子、表孝心规则:采用“四看、三摸、两闻、一问”考核程序。四看:看院子是否整洁,看住室是否干净,看床铺是否暖和,看家具是否齐全;三摸:摸被子厚薄,摸褥子厚薄,摸衣服厚薄;两闻:闻住室味道,闻被褥味道;一问:问给多少零花钱。

儿媳们各自抱着公婆的棉被、褥子晾在搭建好的衣绳上,她们有说有笑,乡亲邻里、妯娌之间充满了一片融洽和谐的场面!活动现场展出了许多条五颜六色的大棉被,围观的群众一边用手摸一边讨论着谁家老人的被子软和、谁家的被子漂亮。大家共同评选出最新、最软和、最漂亮的被子,也评出了最有孝心的儿媳、最幸福的老人。

现在,该乡每个村子都成立了孝道协会,这些由村干部、教师、党员、积极分子组成的协会,负责着组织活动、宣讲孝道文化的责任。他们每周都会在村委会举办“爱心大讲堂”,向村民们传授孝心文化。

像李窑村,目前已经举办了40多期爱心大讲堂活动。

为了凝聚民心,孝道协会号召,该村每月都要举办一次饺子宴,全村人齐出力,在文化广场包饺子,饺子出锅后,让老人端坐在桌子前,晚辈们恭恭敬敬地把饺子端到老人面前。

弘扬了孝道,转变了民风,改进了作风

现在,胡堂乡通过一系列活动的推进,涌现出了一批孝心先进代表。李窑村好媳妇王春英当选为睢县首届“孝善敬老”模范,与其他14位“孝善敬老”模范一起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王春英今年42岁。结婚23年来,她和丈夫李文友先后赡养了大奶奶的义子李自学四年(55岁因病去世,家贫未成婚);为自己的公爹养老送终;为二伯父李自林(退伍军人、因家贫未成婚,86岁去世)养老送终。今天,她仍在为近80岁的婆婆养老。虽然二伯父有些补贴(军补和老年人补贴),但王春英夫妇从来不问一个月多少钱,也从不拿老人的卡。去年,二伯父生病了。王春英拉着老人去医院看病。有人说:“老人家,您这个闺女恁好啊!”二伯父李自林说:“这不是闺女,这是俺侄儿媳妇儿。”直到李自林老人安祥去世。嫁到婆家23年来,王春英从来没有和老人家红过脸。说起儿媳妇,王春英的婆婆直说:“好、好、好!”

在胡堂乡,像王春英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乡党委、乡政府出台了具体评选措施,宣传了一批“好媳妇”“好公婆”“孝心少年”等模范,这些榜样就像播撒出去的种子,让孝道文化在胡堂乡生根、发芽、结果。

徐照华表示,通过弘扬孝道文化,凝聚了民心,改善了民风,转变了作风。像原来经常出现的婆媳不和、邻里纠纷早就不见了踪影。大家齐心协力,走在奔小康的路上。

“下一步,胡堂乡将把弘扬孝道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让孝道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着力将胡堂乡打造为‘豫东孝善第一乡’。我相信,弘扬孝道文化也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徐照华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