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孩子三年级,读过句子不理解意思怎么办?

用户910801108211


大人也有“读过句子,但是不理解”的情况

我们先从我们大人身上看,我们的中文当然没有问题,而且也说了这么多年了,但是我们在看一些比较难懂的书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过“读过去了,但是没明白”于是又反过头来多读几遍,像我最近在读王澍的《造房子》,因为白天工作很忙,常常是晚上的时候读,我最近常有这种“句子读过去了,但是不理解意思”,我反思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有一些专业名词我不认识不理解

二、白天工作很累,晚上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即便是我很有兴趣去读这本书

三、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会随着作者提到的一些内容去联想

孩子“读过句子,但是不理解”的原因

我认为以上的三条原因是同样适用于孩子的。

一、孩子虽然认识一些名词,但是不见得他能懂得这个词的意思

二、孩子的注意力比大人要难以集中

三、孩子的联想能力要比大人更活跃

怎样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

我们在上文简单说了三条比较典型的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一些生理上的缺陷等等,我们在此不针对这些原因讨论解决的方法。

一、小孩从小就要培养阅读习惯,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很多家长都会在孩子小的时候陪孩子读绘本,我还要提出一点就是,我们让孩子看英文动画片就是锻炼孩子的英语口语,那么我们让孩子看动画片怎么就不是锻炼孩子的中文口语了呢?<strong>其实我一说“中文口语”这个词,大家都想笑,本来就是中国人,练什么中文口语?那么既然大家都是中国人,为什么人和人之间的表达能力会差距这么大?

二、语言的使用,我见过有很多家长在孩子问他们一些比较幼稚的问题时,很不耐烦的让孩子闭嘴,这里我是非常反对的,很多家长觉得,陪孩子说一说幼稚的话,只是一种“陪伴孩子”的方式,其实多和孩子说说话更是一种“教孩子说话”的方式,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学英语的时候最希望有个老外陪我们说英语,其实我们在跟孩子聊天的时候,我们就是那个陪孩子练口语的“老外”,其实说到“语感”我们都会想到英语,其实语感对于中文来说更加重要,孩子越会说话,语感就越好,阅读能力一定会相应的提升。

三、兴趣班,我并不是让孩子去报那种演讲班、作文班、阅读班,你可以根据家里的情况,还有孩子的兴趣,去给孩子报兴趣班,孩子能不能学到什么特长,我们在此不讨论,只要能让孩子的跟大多数同龄人、比他们小的孩子、比他们大的孩子在一起玩就行,很多家长总是担心孩子跟大孩子在一起,就会“被教坏了”“被欺负”等等,其实我觉得,孩子跟比自己大的孩子在一起玩,不见得就一定会被教坏了,反而是更容易孩子成长的,他会去了解比自己大的孩子会怎么说话,说什么样的话,这样就相当于丰富了我们孩子的“交流对象”,如果孩子只是在学校里的话,他只能接触到自己的同龄人和老师家长。

以上观点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有不赞同的地方欢迎给我留言,大家一起讨论~


易查分


家长不要着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孩子现在处于读过但记不住更理解不了的阶段,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首先,孩子在幼儿时期,是否一直坚持读绘本,是否可以自己给爸妈复述出故事

另外,家长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是一直替孩子拿主意,还是全家各抒己见,择优选择的模式

再者,带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多不多

个人认为,孩子理解不了,可能是词汇量不够导致真的理解不了某些词的含义,从而词语连不成句

也有可能是,平时让小朋友阐述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比较少,想象力略差,明白意思,但自己却表述不出来想说的话

也有可能是,有自己的小心思,比较排斥这些题目,没有放心思在上面,不想去理会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建议父母耐心指导,不要焦虑,平时带孩子多看书,可以先从孩子喜欢的方向选择,慢慢的多领域进行,多阐述自己的读后感,亲子同乐,慢慢的就会好了


图哟1


书本语言和我们生活语言毕竟有所不同,而三年级的孩子,确实还太小了。不管是作为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多多耐心解释和精心引导。但即使我们都做了非常努力的协助和帮助,也不要期待他们能理解所有句子的真正意思。阅读和理解,除了需要教师家长不断指引之外,它还必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写实说事的句子,基本都能很快助其理解,而那些涉及到主观思想以及述说义理的句子,更多是要娃娃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经历方能一步步加深领会。特别是那些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有可能是前辈先贤们用一生经历而感悟总结出来的东西,不要说三年级的孩子,就是我们成人,也未必能够理解得透彻无遗。所以有必要为娃娃提供大量的阅读活动,同时也要常安排他们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面有个渐进的过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是形成一个人完整三观的必经之路,乃是一生的修行,更应该从孩提时代就开始重视起来。

愿你我的、大家的孩子们都能有个好的引路人,愿他们将来都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