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大哭大叫,回家也是,该怎么办?

十同三羊


孩子在幼儿园里面经常大哭大叫,在家里面也是如此,应该怎么办?孩子在幼儿园里面大哭大叫应该和幼儿园老师辞职有一定的关系,可能自己的孩子比较喜欢辞职的这位老师,所以换了新的幼儿园老师之后孩子不适应,不知道该怎么和这个老师交流沟通?



或者说心理受到了一定的伤害,觉得换了老师很伤心,通常有一点点小的挫折或者是小的问题就会出现大哭大叫的情况。其实孩子这么做无非就是掩饰自己的做法,或者是孩子想要博取老师的关注。

很多孩子想要博取大人关注的时候,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所以他们就用大哭大叫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力。还有的孩子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用大哭大叫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所作所为。

比如说孩子做错了一件事情,又害怕听到老师对自己的批评。所以往往当老师在批评他之前,他就开始大哭大叫,或者是老师刚开始说他,他就做出很强烈的反应。这样老师就没有办法说他了,他就达到了他不被批评的一个目的。

孩子在家里面也是大哭大叫,遇到一点点的小挫折就反应特别强烈。所以这种情况下说明孩子的心理是比较脆弱的,家长这个时候应该好好的和孩子交流沟通一下,家长如果长时间不管孩子的话,容易让孩子的这种情况越来越厉害!



平时当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多和孩子交谈一下幼儿园里面好玩的事情,尽量的让孩子喜欢上自己换的这位老师,把对原来那位老师的喜爱之情转移到新的老师身上。这样孩子的情感得到了一定的依托之后,他在幼儿园里面就不会有特别奇怪的行为了。

孩子在家里,如果不是说家里的老人特别宠爱孩子,导致孩子无理取闹,干什么事情都大哭大闹的话,家长就要找造成孩子大哭大闹的这么一种情况,孩子不会无缘无故的大哭大闹,他肯定有一个爆发点,那么这个爆发点有可能家长观察不到,了解不了,所以当孩子突然出现大哭大闹的时候,家长一定要仔细的观察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

其实我觉得如果孩子真的是在家里面随便大哭大叫的话,肯定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家长造成的,家长过于宠溺孩子,对孩子养成一定骄纵的性格,在家里稍有不如意他就开始无理取闹,大哭大叫,来达到他想要某种东西,造成某件事情的目的。

所以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能老是纵容孩子出现大哭大叫的现象发生。因为家长是能允许孩子有这样不礼貌的现象,那么老师或者是其他人能一直容忍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莫名其妙的情况吗?时间长了可能会有人嫌弃自己的孩子,会歧视自己家的孩子。



当孩子在家里面再出现大哭大叫的情况,家长一定要制止孩子的这种情况,告诉孩子有什么事情可以和家长说,但是不能再出现大呼大叫的情况了。并且当孩子在幼儿园里面也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候,家长也要请孩子的幼儿园老师帮忙制止孩子的行为。家长只要告诉孩子有什么事情可以及时找老师和家长,但是不能出现大哭大叫的情况,这样其他的小朋友和老师都不会喜欢他的。


最美幼儿教师


根据题主描述,孩子反常哭闹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小班换老师。不要小看换老师对于孩子的影响,即使是中小学生,如果以前很喜欢的老师走了,又不喜欢新老师,都有可能直接抵触老师所教的那门课程。说明,换老师对孩子心理上的影响可以非常大。更别提4岁的中班孩子。

孩子上幼儿园后,除了睡觉,全天至少一半,甚至大半时间是和幼儿园老师在一起的,久而久之,老师对于孩子来说,几乎像半个妈妈。甚至,如果这个老师对待孩子的方式温柔可亲,比孩子母亲的脾气性格更好,那么孩子对老师的依恋就更重。换老师,等于孩子失去了半个妈,你说她能镇定吗?

年幼的孩子,可能无法了解成人世界的“产假”、“辞职”,对于亲密人物的离开,他们会依照本能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这种感受可能带来严重心理创伤,请家长务必重视。

建议你们最近不要再送孩子去幼儿园了,最好由妈妈自己在家照顾她,重新建立质量更高的母女感情。另外,一定要耐心的、温和的安抚小女孩。

地上的饭粒非要吃掉,可能是之前老师教过她珍惜粮食,做小动作学小青蛙也可能是老师教她的游戏,她用这种方式来“怀念”那个离开的老师,给自己安抚,就仿佛老师还在身边一样。至于自己不脱鞋非要家长帮忙,是一种向家长“讨爱”的方式。

总之,最好的办法,是近期一切都顺着她,只要是没有危险,不违背道德的要求,统统答应她,尽家长最大的力量去满足她。多陪伴她,并且跟她聊聊那个她喜欢的老师,如果她哭,不要阻止,允许她释放悲伤。

一句话,妈妈的亲自陪伴,耐心、温柔的高质量陪伴,是最好的解药。


宽和教养


家长最好做个数据记录,比如:10月10日孩子大叫了23次,10月20日孩子大叫了20次,10月月30日孩子大叫了19次。我们是通过数据的变化来看使用的方法是否有效。行为被干预不是立刻马上就能减到0的,一定是需要时间需要坚持的。

替代行为:家长自己也要去分析孩子的行为功能。根据不同的行为功能,替代行为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孩子的行为功能是“寻求注意力”,那么需要教导(辅助、强化)孩子使用恰当的语言或方式来获取他人的注意力,并且要注意次数,过于频繁也是不好的。如果行为功能是自我刺激,建议应该以提高孩子的基础技能、认知理解、拓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玩耍技能为主要干预方案。孩子能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多了,玩耍技能提升了,就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多了;那么自我刺激的行为自然也就会减少了。预防方面不好做,因为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行为出现时,使用视觉提示卡片(安静文字或图片都可以)提醒孩子安静下来,比家长跟孩子“嘘”要更好一些。尽量不要跟孩子对视或对话,更不能吓唬孩子。孩子行为问题相关的疑惑家长可以前往武汉心之初教育培训学校了解咨询,在平时孩子安静时或者使用恰当的声音回应老师或他人时,一定不要吝啬给予孩子强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