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進入北京之前,黨中央取暖用的是咱井陘的煤炭!

(侯福順)1948年,河北省井陘縣小作鎮小寨村有一座露天煤礦,曾給西柏坡黨中央送煤。這是一段珍貴的歷史,但具體背景卻鮮有人知道。幾經周折,我們找到胡仁村79歲的範二毛和南要子村66歲的劉佔成,通過兩位知情人的講述終於瞭解了這段歷史。

胡仁村的範二毛回憶,他的父親範喜順心地善良,一心為窮苦人辦事,不僅辦法多口才也好,所以周圍十里八村的人都尊稱他為“範先生”。

井陘抗日(路北)縣政府在胡仁村成立後,範喜順經常幫著跑腿送信、組織開會。有一次,範喜順路過山西舊關,發現了國民黨部隊丟棄的武器,趕緊撿了一支步槍,偷運回來藏在村外的山洞裡,並用乾草掩埋好。後來,他把這支槍上交給了縣政府。範喜順經常給駐村的八路軍帶路送信。一次,八路軍緊急撤離,寫了一封秘密聯絡信,由他轉送給下一個部隊。誰知突然遭遇日寇進村,範喜順逃出村子藏到觀音山一個隱秘的山洞裡,機智地把聯絡信塞進石壁縫隙裡,躲過了日本鬼子的搜查。

胡仁村的範喜順、南要子村的劉錫祿與平山西柏坡村的蘇善秀是無話不說的好朋友,三人後來在井陘小寨村合開了一家露天煤礦。這座煤礦挖地1丈8尺就能見煤,當地人俗稱“小煤窯”。三人定下規矩:窯工都是周邊十里八鄉的親戚朋友,不能剋扣他們的工錢;掙的夠家用就行,不能見錢眼開。由於小煤窯的煤質上等,煤塊烏黑髮亮火大熱量大、賣價也低,因此銷路很好。當時,中共中央秘密駐紮在平山西柏坡,對外名稱是“工校”,1948年初冬為解決冬季取暖問題,正在四處尋找煤炭。蘇善秀是西柏坡人,就把煤窯推薦給了“工校”,“工校”派人來到煤窯,看到煤的質量好、價格又低,並且煤窯距西柏坡直線距離僅70裡地,有一條盤山路可以直接送達十分方便,就決定使用他們的煤。

探秘:進入北京之前,黨中央取暖用的是咱井陘的煤炭!

給“工校”送煤時,不能走大道,都是沿羊腸路翻山穿行,當地人俗稱“架山走”。範喜順帶領幾位“馱腳”(專門趕著毛驢運貨的人),天不亮就裝煤起程,趕著十幾頭毛驢,毛驢都是煞上鞍子放上馱筐裝煤。山路坡陡,一邊是似刀削的石壁,另一邊是十幾丈高的懸崖,沿著八里長溝蜿蜒的盤山路,翻過大山進入平山布懷、馬冢、溫塘,再轉道西柏坡。路上有時毛驢因負重太多臥下不走,大家就一起搭手抬下馱筐讓毛驢歇息一會兒再走。那年冬天,範喜順他們最怕的一是下雪封路,二是漢奸打報告。記得有一次他們遭遇危險,西柏坡“工校”專門派人端著三八大蓋槍在山頂接應他們。範二毛回憶,他的父親記憶力非常好,在送煤過程中熟識了好幾位“工校”的人,直到後來還能想起他們的姓名,其中好幾位都成為了國家的棟樑之材。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離開西柏坡進了北京城。範喜順他們後來才知道“工校”就是中共中央,心裡又高興又懊悔,高興的是自己為解放全中國出了一份力,懊悔的是早知道是黨中央,他們送過去的煤價格必須還得再低一些。範喜順多次到過西柏坡,曾看到過有一些人在操場上打籃球,他做夢都沒想到,“工校”就是指揮解放全中國的黨中央。

新中國成立後,範喜順三人的命運也發生了變化。劉錫祿任華北局駐北京招待所所長,蘇善秀到井陘煤礦上班,範喜順自願回村務農。三位好朋友雖然分開了,可他們經常寫信互通信息。接到好友劉錫祿的邀請,範喜順就利用農閒到北京小住了幾天,白天參觀了天安門、故宮、天壇,晚上就與劉錫祿坐在一起品茶,回憶往事。

範二毛說,父親範喜順經常給他們講述自己在西柏坡的所見所聞。“我父親說,他給西柏坡‘工校’送煤的那段經歷,已經深深地刻在他的記憶中,一生都難以忘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