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新加坡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研究

文章首先介紹了中國與新加坡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現狀,再通過計算G-L指數來分析中新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程度,並對其影響因素進行了理論與實證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影響中新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程度的因素有中國與新加坡的年度平均GDP和農業的機械化水平;最後對實證分析的結果進行簡單分析,並針對不同的影響因素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農產品;產業內貿易;G-L指數;顯著性檢驗

新加坡是東盟中首個與中國建立雙邊自由貿易區的國家。近幾年來,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政策的實施,新加坡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成員國之一,與中國的貿易合作愈加緊密。作為東盟國成員國中唯一的發達國家,新加坡無疑在整個東盟國與中國的貿易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2015年時,新加坡已成為中國的第二大投資來源國,雙邊貿易規模急劇增長。本文研究的主題是中國與新加坡農產品產業內貿易問題,由於新加坡的地理自然環境不適合大規模農作物生長,所以農產品大多依賴於進口。中國作為農業大國,與新加坡有著大量的貿易往來,是新加坡的主要農作物進口國之一。然而,中國雖為農業大國,但也並不是所有的農產品生產都能自給自足,某些農產品也需要從別的國家進口。

中國與新加坡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研究

近幾年來,中國學術界研究者對於農產品的貿易的關注也日益密切。任燕(2014)關於中國與新加坡產業內貿易的研究表明,從中國與新加坡的產業內貿易發展狀況來看,中國的農產品產業內貿易較新加坡而言發展相對穩定;林琳(2015)的研究表明,自貿區的建立給新加坡帶來了更大的出口創造效應,有利於促進雙邊貿易結構的調整與優化;錢耀軍(2018)認為,隨著中國與新加坡的GDP持續增長,中新貿易額也呈穩定性增長趨勢,這表明中新貿易局勢是很有前景的。

中國與新加坡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研究

派可數據一站式企業級BI可視化分析應用移動端展示樣圖

一、中國與新加坡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現狀

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與多元化發展,中國極力實施對外開放的政策,與其它國家的貿易關係愈加緊密。新加坡與中國建立雙邊自由貿易區,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尤為密切。中國是農業大國,農產品貿易成為了中國對外貿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中新農產品貿易的規模不斷擴張,總進出口貿易額也急劇增加;農產品貿易結構趨於多樣化,以大豆,豬肉,小麥為主的農產品出口量不斷上升。新加坡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不適合大規模發展農業,因此中國是它的一大農產品進口國。特別是中國近期實施了“一帶一路”戰略,且新加坡位處於海上絲綢之路沿線,這一形勢更加促進了中新兩國的農產品貿易往來。圖是中新農產品貿易進出口總額的圖示:


中國與新加坡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研究


圖:2004~2016年中國與新加坡農產品貿易進出口總額比較

由圖分析可得,中國與新加坡的農產品進出口額總體呈上升趨勢,而中國向新加坡出口的總額遠遠超過了中國從新加坡進口的總額,這是因為中國大力主張對外開放政策,鼓勵農產品生產與出口,所以中國出口量遠大於進口量。同時由於經濟的增長,國內需求也日益擴大,中國從新加坡進口的農產品總量也逐年增加。

二、中國與新加坡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程度分析:G-L指數

G-L指數是衡量一個產業的產業內貿易程度的指標,其取值介於0和1之間。計算公式如下:

IIT=1-∣Xi-Mi∣/(Xi+Mi)

Xi和Mi表示某個產業的出口額和進口額,用於衡量該產業的雙向貿易程度。IIT值越接近1,表明產業內貿易程度越高。

表:2004~2016年中國與新加坡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指數

中國與新加坡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研究


由表分析可知,G-L指數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大,這表明中新兩國的產業內貿易程度也逐漸提高,雙方之間的貿易關係日益緊密,在此,我們做出幾點猜測,影響中國與新加坡農產品產業內貿易因素一共有四個,分別是中國與新加坡的年度平均GDP(億元)、我國農業的機械程度(用機械農業使用的總動力來衡量)、農業受災面積(千公頃)和糧食年度產量(萬噸)。

中國與新加坡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研究

派可數據一站式企業級BI可視化分析應用移動端展示樣圖

三、中國與新加坡農產品產業內貿易影響因素分析

(一)中國與新加坡的年度平均GDP(億元)

GDP作為衡量一國(或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對於中新兩國的農產品貿易水平有著重大影響。由於涉及到中新兩個國家的經濟,在這裡選取兩國GDP的平均值來進行探討,預測GDP與G-L指數呈正相關關係。

公式:GDPA=(GDPC+GDPS)/2

其中GDPC為中國年度GDP,GDPS為新加坡年度GDP,GDPA為中新年度平均GDP。

(二)我國農業的機械化程度(萬千瓦)

機械化的農業可以使農產品產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雖然我國是農業大國,但農業的年產量卻遠遠趕不上發達國家的機械化農業產值。由於人工耕種,各方面都受到限制,嚴重影響到了工作效率。然而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力逐漸強盛,國家漸漸引進了先進的技術與器械,大力改進了我國的農業生產效率,因此農業的機械化程度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預測其與G-L指數呈正相關關係。

(三)農業受災面積(千公頃)

受災面積與農作物的產量密切相關,例如洪水,蝗災,泥石流等。這些災害對農作物的生長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對農產品的產量影響甚大,因此預測受災面積與G-L指數呈負相關關係。

(四)糧食年度產量(萬噸)

糧食年度產量是中新農產品貿易中最直接的影響因素,只有糧食產量得到提高,國家才會有出口的資本。糧食產量越高,國家的剩餘糧食出口量就會越多,所以預測糧食年度產量與G-L指數呈正相關關係。

四、中國與新加坡農產品產業內貿易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一)建立計量模型

根據以上對各影響因素的分析可知,G-L指數主要受到四種變量的影響。設G-L指數為Y,中國與新加坡的年度平均GDP自變量為X1,我國農業機械總動力為X2,受災面積為X3,糧食年度產量為X4。

建立迴歸模型:Y=β0+β1X1+β2X2+β3X3+β4X4+ei

其中β0是常數項,β1,β2,β3,β4是各自變量的相關係數,ei是隨機誤差項。

(二)估計參數

運用Eviews的最小二乘法,計算估計方程可得:

Y=-2.437044+1.15×10-6X1+2.30×10-5X2-6.15×10-6X3+2.05×10-5X4

P (0.474) (0.0120) (0.014) (0.492) (0.45)

R-squared=0.963256 Adjusted R-squared=0.933860

F-statistic=8.082 S.E. of regression=0.030967 DW=1.915994

(三)實證結果分析

1.經濟意義檢驗

β1=1.15×10-6,表示G-L指數隨著中國與新加坡的年度平均GDP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該回歸係數的符號,大小都與經濟理論和人們的經濟期望值符合;β2=2.30×10-5,表示G-L指數隨著我國農業機械總動力的增加而增加,也符合經濟預期與理論。β3=6.15×10-6,表示表示G-L指數隨著受災面積的增加而降低。β4=2.05×10-5,表示G-L指數隨著糧食年度產量的增加而增加。

2.統計檢驗

①擬合優度檢驗

由最小二乘法可得:

R-squared=0.963256

Adjusted R-squared=0.933860

計算結果表明,估計的樣本回歸方程較好地擬合了樣本觀測值。

②F檢驗(方程的顯著性檢驗)

H0:β1=β2=β3=β4=0

H1:至少有一個βi不等於零(i=0,1,2,3,4)

由於F-statistic=8.082

取顯著性水平為α=0.05,查出分子的自由度為4,分母的自由度為5的F分佈上側分位數為5.19。因為8.082>5.19,所以否定原假設,即原方程顯著。

③t檢驗(變量的顯著性檢驗)

H0:β1=0 or β2=0 or β3=0 or β4=0

H1:β1≠0 or β2≠0 or β3≠0 or β4≠0

β1的t-statistic=2.580686 (t1)

β2的t-statistic=3.689069 (t2)

β3的t-statistic=0.740638 (t3)

β4的t-statistic=0.802302 (t4)

取顯著性水平α=0.05,查出自由度為8的t分佈雙側分位數t0.025(8)=2.306。t1>2.306,所以否定原假設,β1顯著不為0;t2>2.306,所以否定原假設,β2顯著不為0。t3<2.036,所以不否定原假設,β3沒有顯著影響。t4<2.036,所以不否定原假設,β4沒有顯著影響。綜上所述,X3,X4可不作為解釋變量進入模型。

最終確定的迴歸方程為:Y=-2.437044+1.15×10-6X1+2.30×10-5X2

(四)實證結果分析

GDP是衡量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GDP指數的上升象徵著國家經濟水平的提高,同時也就間接表明了國與國之間的貿易程度得到提高。而農業機械化程度越高,農產品的產量也會越高,由此影響到農產品的出口量上升。由於農業受災面積只能影響到小部分農產品產量,如植物性農產品,因此該因素的影響力是局部的,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微不足道。其次,糧食年度產量也只是針對於整個農業中的個別農產品而言,影響的也是局部,並不能代表整體情況。所以最終留下的兩個有效變量為中國與新加坡的年度平均GDP(億元)和我國農業機械化程度(萬千瓦)。

五、結論與對策

通過對中國與新加坡農產品產業內貿易幾個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影響中國與新加坡農產品產業內貿易分別有兩個因素:中國與新加坡的年度平均GDP與我國農業機械化程度。

首先,針對GDP這一影響因素而言,我們應該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政策,加強與其它國家之間的貿易合作關係,尤其是農產品貿易。提高人均GDP水平,致力於發展本國的經濟。

其次,對於農業機械化程度而言,我們可以從其它發達國家多引進先進的技術水平和器械,減少人力,物力等其它方面的投資,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了一單位要素的投入對應的農產品產出量。但最重要的是大力發展本國自身的科學技術,鼓勵大眾創新,增加對前期研發的投資,研發屬於自己的技術,生產本國自己製造的現代化農業器械。

參考文獻:

[1]任燕.中國—新加坡產業內貿易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2014(12)

[2]林琳.中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區的經濟效應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5(11)

[3]錢耀軍.中國與新加坡雙邊貿易的實證分析[J].東南亞縱橫,2015(3)

[4]杜軍.中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區經濟效應分析[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7(5)

[5]趙澤琳.新加坡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作用[J].中國民族報,2018(7)

中國與新加坡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研究

派可數據一站式企業級BI可視化分析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