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专访林郑月娥:议会劣质化不能蔓延

大公报专访林郑月娥:议会劣质化不能蔓延

大公报专访林郑月娥:议会劣质化不能蔓延

林郑月娥接受《大公报》专访时强调,议员虽有监察政府功能,但亦要履行立法和拨款的职责

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处理食水含铅超标事件时曾自言“官到无求胆自大”,反击反对派议员的无理责难。林郑月娥接受《大公报》专访时批评,目前议会存在“劣质化”的倾向,有些议员毫无根据就批评官员施政,甚至口号先行,不顾事实。她直言“the time has come(时间到了)”,不能再让这种劣质化的文化在议会内外蔓延。对于议会内“拉布”成风,造成议案大塞车,她强调,议员虽然有监察政府的功能,但亦要履行立法和拨款的职责。

“前人话‘人到无求品自高’,今日我话‘官到无求胆自大’。”去年立法会讨论是否引用权力及特权法调查铅水风波之时,自称“官到无求”的林郑月娥“有胆指出今次事件被政治化这个现象”,亦“有胆冒着被批评护短的风险,为尽心尽力的公务员讨回公道”。谈到当时为何会发出如此感慨,她坦言,是见到议会“愈来愈劣质化”,她又毫不讳言,“劣质化”一说,肯定会招来批评,“不过唔紧要啦”。

不能接受无根据批评官员

对于有议员指摘官员在处理铅水事件上“犯下弥天大错”、“为了个人利益”,林郑月娥指出,这些都是很过分的批评:“我们如何犯下弥天大错?我们处理铅水有什么个人利益呢?除了处理好件事,改善香港水质安全以外。”她认为,议员不能毫无根据就批评官员施政,如果她不对此作出应有的回应,市民就会有错觉,以为政府真的如议员所言。

林郑自言,从第一日做政务司司长起,就马不停蹄地做民生的工作,当时她没有和议员“撑到好犀利”,但现时她觉得,“the time has come(时间到了),不可以再被这种劣质化的文化,无论在议会内和议会外继续下去。(有人)破口就大骂,无论对不对,事实已经不重要了,最重要是口号,要响亮的口号。”

忧会期内难审完所有草案

立法会早前二读审议《版权修订条例草案》,因法定人数不足流会,也是本立法年度第三次流会;林郑月娥为此去信立法会主席曾钰成表达关注。她说,每次见到立法会出现令政府关注和困扰的事,包括议员向行政长官和财政司司长掟东西,都会去信主席。她强调,有责任让行政和立法维持一个适当的关系,故无理由不对议会的流会表示关注,否则便是失职。

林郑又指出,过往与立法会内务委员会正副主席会面时,尤其是汤家骅任副主席期间,经常指政府工作太慢,会令立法会在最后一年疲于奔命,所以她很上心,督促同事尽快完成法案起草工作。她说,今年情况达标,政府承诺的已经做完。但林郑忧虑,立法会会期只剩下不到六个月,不计版权例、破产修订例和财政预算案,还有至少18条条例草案排队审议,她已去信内会主席梁君彦,促请在会期完结前及时处理。

议员要履行立法拨款职责

“议会塞车,这不是议员应该做的,议员应该做的是两大范畴,他们当然有监察政府的功能,但第一是立法,第二就是拨款,现在两边都塞车,立法就是版权条例被塞,财委会就是港珠澳大桥和高铁拨款被塞,这个真是瘫痪了我们立法会的运作。”林郑指出,待审议的法例绝大部分都与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有关,不少是议员争取多年、市民希望要的,例如骨灰龛规管条例等,如果它们不能够在这届立法会通过,就要在下届立法会洗牌重来。

闭关排外非常危险

大公报专访林郑月娥:议会劣质化不能蔓延

图:林郑指不能接受议员在议会内破口大骂

近年香港“本土主义”抬头,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表示,谈“本土”应该分清楚对香港的浓厚感情以及“闭关”、“排外”的言论和极端行为,她认为后者非常危险,会将香港推向一个极端,不但影响香港与内地的关系,还会损害香港对外的关系。

林郑月娥任发展局局长时曾处理过维港填海官司以及清拆皇后码头的风波,她说,当时感受到市民对维港及历史建筑有着一份很深厚的感情,所以尽管过程出现一些抗争行为,她都是用正面和积极的角度去看,与关注团体合作,以致维港官司后,政府宣布还港于民,完成湾仔绕道工程后不再在维港填海;皇后码头一役后,政府亦立即推出新的保育政策,保育工作受到海内外专家的认同。因此,林郑表明,如果“本土主义”是指对香港的感情,她认为完全无问题:“狮子山下精神,自力更生,爱这个地方,爱我们的历史建筑,爱维多利亚港,爱郊野公园,全部无问题。”

但林郑月娥续指,近年香港有人打着“本土主义”的牌,但“讲紧另外一种东西”,“这是闭关的,我保住我自己,抗拒外面”。林郑月娥认为:“这种看法是非常危险的,会将香港推向一个极端,不但影响香港与内地的关系,还有香港对外的关系”。“所以对于好少部分人士采取这种排斥性的,尤其排斥内地的言语和极端行为,我都是反对的”。

林郑又以食水含铅超标事件为例,指社会有泛政治化现象,就是制造矛盾,包括制造香港与内地的矛盾,例如毫无根据地指摘铅水事件一定是内地的预制组件出了问题,或者内地的建筑商、承建商有问题,“有什么证据这样说?除了有政治目的去制造香港与内地矛盾,我看不到有其他的原因要这样做。”

港发展与国家分不开

被问及政府是否应在基本法推广和国民教育方面加强工作,身兼基本法推广督导委员会主席的林郑月娥承认,近年推广基本法的工作有改善的空间,可做得更深入和全面,特别在教育方面。但她认为,这些工作应是潜移默化的,“急不来”。在林郑月娥看来,国民教育不应限于教学和看书。“广泛来说,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崛起,都是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她指出,香港电台33台就有转播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讲述国家的河山、民族和科研成就,内面亦包含了很多国民教育。

林郑月娥希望港人,尤其年轻一代,知道香港未来的发展与国家分不开,无论是金融、物流、专业服务和旅游的四大支柱产业,还是创新科技和创意产业,都要抓住国家给予香港的契机,包括“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做大做强。

港要增值不进则退

大公报专访林郑月娥:议会劣质化不能蔓延

图:林郑去年十一月主持“欣赏香港”启动礼

特区政府去年12月开始推出为期五个月的“欣赏香港”公众参与运动,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昨日接受《大公报》专访时坦言运动效果不是太好,未来会督促同事更好地推动“欣赏香港”。林郑月娥表示,希望藉此传达一个信息:“香港是一个好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她又指,无论是大地产商或是政府官员都要感恩,并且一起去思考和解决香港的问题。

从2013年的“家是香港”到2014年的“筑福香港”,再到现时的“欣赏香港”,特区政府的三次大型公众参与运动都被指是“公关工程”。谈及近期“欣赏香港”所受的批评,林郑月娥表明:“我已经去到‘百毒不侵’,(就算)闹我,我都会继续做我认为应该做的事。”

林郑月娥指出,“欣赏香港”不是一个活动形式的campaign,“它不是清洁香港,也不是家是香港咁简单”,而是具有“欣赏香港、感激香港、理解香港以及为香港增值”四重含义。她称:“香港是一个好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香港的人和事都好值得我们欣赏的,香港能够发展到今时今日的国际大都会,好值得我们欣赏;香港的治安、香港的公交全部都值得我们欣赏……”林郑月娥又指,“大家要感恩,你不论处在什么位置,大地产商要感恩,你的钱从边度来——从香港赚番来,要感恩。政府,做到我们这个位置,也要感恩,感恩就要做事。”她说,大家也要很现实地知道,不能一味唱好香港,要理解香港有很多问题,思考如何解决。“经济全球化,竞争好激烈,我们也需要不断为香港增值,否则香港只会停在这里,不进则退。”

贞固足以干事

大公报专访林郑月娥:议会劣质化不能蔓延

步入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的办公室,落地窗外美丽的维港,是日风雨迷蒙;会客室素净淡雅,惟有馨兰绽放。墙壁上国学大师饶宗颐的墨宝“贞固干事”与“好打得”的形象重叠,令人会心——“这是饶公2010年送给我的;行政长官那里有‘齐心’两个字”,林郑月娥说。

去年年底正值饶公百岁寿辰,在“香江艺韵——饶宗颐教授百岁学艺展”开幕典礼上,林郑月娥便曾分享说,其办公室悬挂着“贞固干事”,使她“每天都受到饶公的鼓励和支持。”从“好打得”到“官到无求胆自大”,正是这份守持正道、坚定不移的执着成为了林郑月娥“最紧要为香港做事”的动力。

抱着公义之心服务市民30年,历经风浪,直至2012年出任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攀登上了新的高峰,却经历了“太上心”的政改一役。如今退保咨询成为社会焦点,而强积金对冲和标准工时的讨论也争议极大,在现届政府只剩一年多任期之际,林郑月娥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作为领军者,她如何去拆解如此纷繁复杂的难题?

“我们只能讲尽量去处理”,林郑月娥坦率回答。“但你说这些这么棘手的问题,为什么要拿出来讨论呢?是不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呢?那个缘起在哪里呢?就是这届行政长官是有一个很清楚的竞选政纲。”她透露,加入现届政府的一大“诱因”,就是当日受到这本政纲,特别是民生部分的吸引。“所以我上任后,就是不断去落实他的政纲。”她语带欣慰也若有所憾地说,行政长官竞选政纲中有关民生的部分,仅馀下逐步取消强积金对冲、研究标准工时立法和退休保障这三样尚未完成。

林郑月娥称,特首竞选政纲在提及退保问题时的写法很弹性,就是去研究如何在短中长期改善社会保障和退休保障,“我们推出了长者生活津贴,又解决了综援的一些问题,关爱基金又补漏拾遗,我可以说我已经做完了,但我不想,事实上还有一些问题要处理。所以在这届政府要争取全面落实行政长官改善民生方面的政纲,我离职的时候,就会安安乐乐。”

司长曾多次表明做完今届任期便会退休,谈及离职后的规划,林郑月娥感叹说,她投入政府工作30几年,在个人领域的提升有限制,以后如果不再做官,可能会再去读书或是做研究,而她对文化艺术及历史都有兴趣。被问及是否会回心转意继续政坛生涯,她笑了笑说:“不会转变了,林先生都唔放过我。”

大公报记者朱晋科 石璐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