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公共厕纸的“用量文明”需要我们共同改进

【港骐快讯】有些事循序新进,有些事步到位。关于厕纸遭遇不测,2012年4月16日,《北京院报》刊发记者张抽采写的《免费厕纸连用带拿),文章告知“座公厕年卫生纸支出2万元”。其中说道:

离公共厕纸的“用量文明”需要我们共同改进

“如今,北京2000多座公厕都已配备了免费的卫生纸。免费卫生纸方便了群众的同时,也考验着市民的素质。一 些公厕免费卫生纸被人顺手肆意大量扯走,上趟厕所甚至拽走10多米的卫生纸。公则的管理人员不得不绞尽脑汁和如厕者‘斗智斗勇’,有的派专人看守限量发纸,有的采用高端‘节纸器’。归根到底,都是为节约厕纸的使用。根据市市政市容委的统计,北京座公厕年下来,光卫生纸支出就高达2万元。北京现有公厕12000多座,若都配上免费厕纸,一年下来就得花掉2.4亿多元。”

离公共厕纸的“用量文明”需要我们共同改进

为探明虚实,拿到第一手资料, 晚报记者在厕所门口蹲守了半个小时,发现,“差不多每半分钟,就会走进1至2名游客,径直走到节纸器前,最少按2下,拽出1.4米左右长的卫生纸;多则按上三四下。2台节纸器断纸的声音和语音提示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

“厕纸”闹心,闹得最热闹的当属发生在2017年天坛公园的“扯扯扯”。然而,谁又曾想,早在2013年10月5日,《北京青年报》见习记者杨琳就撰文告知天坛公园《公厕消耗卷卫生纸平均用时约14分钟》,其中说道:

“43卷卫生纸,这是天坛公园内一个厕所10个小时的消耗量。天坛内公厕放置他粉使用的卫生纸本是为方便游客如厕,然而,大量卫生纸却被游客拿走或浪费。心管不了人家。’清洁人员说,拿走卫生纸的人很难管,经常不讲理。据了解,在天坛内,靠近各门口和主要景观的厕所属于‘重灾区’。厕所内一鲞半径8厘米左右的卫生纸,在数分钟内就被用光。”

离公共厕纸的“用量文明”需要我们共同改进

过去,听过非常正能量的“只要功大深,铁杵磨成针”和“勤来勤去搬倒山”,没想到,这两段励志金句,几经周折竞作用在“厕纸不拿白不拿”上,是人心不古还是公则厕纸“质地柔软、吸水性强”,不得而知...

2017年3月2日,天坛公园的时纸供应继续出人意料,这天《北京晚报》刊发张林文、胡铁湘来写的图文报道《扯扯扯有人连续扯了11次》,非常形象地还原了现场情况,其中说道:

“昨天,本报刊登的《手下留情》一文引起社会热议。今天上午8点多,笔者再次来到天坛公园。在东门附近的处公厕内, 几位老人簇拥在门口,只听见纸盒内手纸咧唰地往下滑,时而还能听见几句拌嘴声。与昨天相比,情况似乎还是样,他们拽完手纸并不着急上厕所,而是在一旁将纸捋好, 觉得“战果’还不错,然后走进厕所内,出来后还会再视走一沓。笔者继续往里走,在另一所公厕内也看到了同样的情况。纸盒内的手纸非常好拽,一位老人边拽边捋,一次就能扯下半米多,扯了11次,足足得有五六米。有些游客扯手纸能扯10秒以上。”

离公共厕纸的“用量文明”需要我们共同改进

记者在天坛公园北门的一处公厕内看到,一位老年人正坐在长椅上捋手纸,丝毫没有遮掩,来来回回如厕的人也向老人搭一眼。 老人说,家住在公园附近,她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知道每个月公则里都会拉来一大车手纸, 好几十箱子。老人平时和老伴两个人住,在这里拽点手纸回家,就能够用一两天。”

2017年3月19日,《新京报》记者信娜告知《天坛公园试点“人脸识别厕纸机”》,既可防止游客过度使用厕纸,又可同一人每隔九分钟取纸-一次, 同时每次出纸长度60- 70厘米。 其中说道:

“此前,有媒体报道,天坛公园游客过度使用公园公厕内提供的免费厕纸,有的甚至数次抽纸。昨日,天坛公园部分公厕推出‘ 人脸识别厕纸机’,在北门、南门、西门三座公厕共安装了6台机器,分别设置在每座公则的男女厕所人口处,并根据男女平均身高分别调整高度。在天坛公园西门公厕内,几名游客看到悬挂在一侧的‘人脸识别厕纸机’询问工作人员。一位工作人员解释,市民可站在特定的识别区,通过屏幕识别人脸,机器下部会自动出纸。当游客询问后,工作人员还进行了现场指导,摘掉帽子,眼镜并在屏幕前站立数秒后、机器下方缓缓出纸。平均每位游客用时约半分钟,相比普通的抽纸设备时间较长。”

离公共厕纸的“用量文明”需要我们共同改进

有了“人脸识别机”,情况又会咋样?其后不久,《北京晚报》告知“平均每天用纸量减八成”。时隔数日,又有媒体发文《“刷脸取厕纸”谁之耻》。冥思苦想,不外乎您之耻,我之耻,过往之耻,而“知耻近乎勇”当为明日失范回归...(编辑:港骐化粪池小田)

离公共厕纸的“用量文明”需要我们共同改进

离公共厕纸的“用量文明”需要我们共同改进

离公共厕纸的“用量文明”需要我们共同改进

离公共厕纸的“用量文明”需要我们共同改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