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一帶一路”東風 鹽湖產品“遠嫁”國際市場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兩年前,伴隨著歡快的歌舞,75008次列車一聲長鳴緩緩駛出格爾木站,向著俄羅斯彼爾姆市駛去,這是格爾木市首趟中歐班列。

格爾木市是我省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基地,是連接長江之路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新歐亞大陸通道、中巴經濟走廊、孟中緬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城市,開行中歐班列對進一步促進格爾木市外向型經濟發展、加大對外經貿合作交流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列車從格爾木市出發,經西寧、蘭州,從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斯坦,最終到達俄羅斯彼爾姆市,跨越2個國家,行程約6360公里,用時10天左右,較以前選擇的通過天津港海運節省30天時間。青海晶潔鎂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運往俄羅斯的工業氯化鎂搭乘中歐班列,很快到達國際市場。

“以往海運,三個月為一個週期,走中歐班列只需要12天就能到達,大大縮短了運輸時間,對貨物的損傷少,客戶的滿意度高。”青海晶潔鎂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馬寧說,希望中歐班列可以常態化運行,對企業來說是一大利好。

“嗚、嗚、嗚……”伴隨著汽笛聲,2018年9月18日,目送載有650噸PVC的察爾汗湖區至印度蒙德拉港南向通道國際鐵海聯運班列緩緩駛出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察爾汗廠區,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副總經理李建偉激動不已,這是青海鹽湖吹響前進和開放號角。

南向通道建設,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提出“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實現“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舉措。

作為土生土長的青海人,李建偉深知戈壁深處的產品走出國門有多難,即使產品再好,也會遭遇“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問題。“這是青海鹽湖第一次向世界展示優質資源和產品,我很自豪嘛。”李建偉說,開通南向通道讓產品能夠走向國際市場,是我們的驕傲,這樣的模式也填補了企業運輸物流模式空白。

這趟班列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視察青海鹽湖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深入貫徹青海省委“一優兩高”戰略部署、實現資源轉換戰略、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建設現代化鹽湖產業體系的積極行動。此次南向通道青海班列是第一次海船集裝箱進入格爾木,實現了原箱門到門運輸,減少了中間換箱、換裝問題。貨物發到重慶後重新集結,再由重慶發出,預計20天后就可到達印度蒙德拉港,大大縮短了貨物運輸時間。

“我們將積極謀劃2019年中歐班列、南向通道班列的開行,引導基礎條件較好的外向型企業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培育自主品牌,拓展營銷渠道,助推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升級。”格爾木市工業商務科技和信息化局商務流通科科長李平說,加強對外合作,因地制宜做好發展規劃佈局,爭取多方支持,以鼓勵引導為主,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平臺,增加外資體量和影響力,幫助企業尋找市場,擴大對外合作提升外貿發展總體質量。

“格敦、格庫鐵路正在建設,格成鐵路列入國家中期鐵路網規劃。建成後,將形成以格爾木站為中心,東至西寧、北達敦煌、南去拉薩、西抵庫爾勒、西南至成都的‘卡’字形路網結構。”格爾木車務段段長管應才說,相信未來隨著格爾木地區鐵路輻射面積越來越廣,依託於地理優勢,會有更多的中歐班列從格爾木站開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