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大自主”後繼乏力 竺延風外憂內困

時代財經APP記者 徐夢雅

竺延風曾坦言,如果市場驅動導向使企業的一些產品無法延續下去,那它必然會走向整合。當前車市遇冷,風神、風行、風度和風光後繼乏力,竺延風的話是否一語成讖?其將如何展開風暴式調整來優化上下?

东风“大自主”后继乏力 竺延风外忧内困

大自主銷量全面下滑 整合成必然趨勢?

3月28日,匯豐研究發表報告稱,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受到一次性項目及合營貢獻減少所拖累,2018年盈利較市場預期低2%至13%,維持評級“買入”,但目標價由9.6元降至8.9元。東風集團股份不溫不火的股市表現同東風“大自主”戰略一般。

東風集團股份為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公司”)子公司,旗下成立了東風日產、東風本田、神龍以及東風乘用車等多家耳熟能詳的合資車企與自主品牌。其中,東風乘用車旗下唯一的東風風神品牌為東風“大自主”戰略的重中之重。

東風“大自主”戰略意在東風風神、東風風行、東風風度和東風風光協同發展,解決東風自主力量小、資源分散的問題。竺延風接棒後對東風“大自主”無疑是偏愛的,但該戰略市場表現卻極為不佳,尤其是 2018年車市寒冬下,其發展捉襟見肘。

東風風神是東風“大自主”中所得資源最甚但發展卻差強人意的一個品牌。2010年到2016年間,其年銷量從2.8萬輛提至15萬輛,到了2017年,便開始走下坡路,年度銷量下滑16.7%;2018年,其銷量繼續下挫,降至不到10萬輛,同比跌幅達23.5%。

商乘並舉的東風風行主攻低端路線,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難逃銷量“滑鐵盧”命運。從2010年開始,其銷量連續七年呈上升態勢,2016年甚至達到了26萬輛,然而到了2018年,其銷量僅為12.8萬輛,降幅超50%。

東風風度為鄭州日產旗下品牌,在“大自主”戰略中存在感極弱。鄭州日產虧損連連,2017年慘遭剝離成為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這對於旗下車型幾近停售且銷量長期低迷的東風風度而言,毫無助力。

東風風光在市場表現一直優於“大自主”其它成員,該品牌從2013年成立之初,銷量一直呈上揚趨勢,2017年時更是達到27.1萬輛,但到了2018年,因主力車型下挫,迎來首次銷量下滑,同比跌幅達20%。

竺延風曾表示,東風“大自主”獨立還是整合,要去看市場驅動的因素。東風“大自主”當前市場表現形勢不佳,整合是否會成必然趨勢?

針對該問題,時代財經採訪了全國乘用車聯合會秘書長崔東樹,其認為倘若整合四個品牌將無法發揮各自特點,“肯定不會,每個品牌都有獨特的地方。”

汽車行業分析師曹鶴給出了同樣的觀點,“東風的幾大自主業務板塊也不太好整合,風神畢竟不是親生的。”

东风“大自主”后继乏力 竺延风外忧内困

450萬輛願景落空 東風兩年未完成目標

從一汽調至東風,竺延風歷經中國四大汽車集團(一汽、東風、長安和上汽)中兩個公司的發展。然而,這兩個公司的自主板塊恰恰是中國四大汽車集團裡最為不振的。

時代財經瞭解到,2018年,一汽自主品牌陣營中夏利鉅虧、奔騰車型乏力、數十億打造的歐朗已退市,以及被重金扶持的紅旗依舊前路未卜;作為東風公司重點扶持的四大自主品牌銷量累計售出不到50萬輛;長安自主品牌年銷量在同比下跌19.1%的情況下,累計賣出85.9萬輛;上汽自主品牌年銷量70.1萬輛。相形之下,一汽與東風的自主乘用車板塊亟待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一汽大自主中紅旗品牌居主導地位,其背後的意義不言而喻。

從原東風公司董事長徐平到現任董事長竺延風,東風公司一直整合旗下各種資源協同發展“大自主”,然而多年過去,對比之下,東風“大自主”的路卻越發逼仄。實際上,在合資領域,東風公司也力不從心。

數據顯示,2018年東風汽車旗下所有品牌全年總銷量為383萬輛,同比下滑7.0%,僅完成2018年年銷量目標450萬輛的85.1%。其中,神龍斷崖式下跌頗為惹眼,三年時間,銷量從2015年70.4萬輛滑落至2018年25.3萬輛,成中國下滑幅度最大的主流車企之一,以至於東風日產、東風本田銷量均小幅上升也難掩東風公司整體頹勢。

為此,竺延風宣佈2019年銷量目標同比下調50萬輛。這是竺延風連續兩年(2017年-2018年)未完成既定的銷量目標:2017年東風公司售出412萬輛,不僅未能達成450萬輛的預期目標,反而比2016年的427.7萬輛略有下滑。

時運不濟的竺延風,欲破東風公司旗下子公司發展僵局,頻繁而又密集地進行人事換防和戰略規劃,但近兩年東風公司鎩羽而歸,似乎宣告著市場對竺延風措施存疑。

东风“大自主”后继乏力 竺延风外忧内困

東風穩定性欠佳 竺延風功過難定

就東風公司目前表現是否會影響到來年銷量排名,時代財經採訪了崔東樹,其認為主要還是看內部如何發力。

在就任東風公司董事長之前,竺延風從政八年。於2007年12月從一汽調任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長,2012年5月升任吉林省委副書記。此後三年,竺延風的職位一直未有任何變動,但到了2015年,距離正部級崗位僅一步之遙的竺延風重回汽車圈。

竺延風在管理上頗具經驗,38歲那年出任一汽董事長成中國四大汽車集團中最年輕的少帥,再有從政經歷加持,如今掌舵東風公司,其經驗幫助過東風公司成為中國車市亮眼一員,但也帶來了不穩定性。

2015年至今,竺延風上任四年,對東風旗下合資公司、自主品牌等多個板塊人事進行了換防;針對車型和銷量,明確東風子品牌發展方向和每年任務,更帶領東風公司首次突破400萬輛銷量的大關。直至2018年,東風公司整體下挫,383萬輛的成績雖位居2018年國內各大汽車集團銷量第二名,但卻比位列第一名的上汽少了約325萬輛,比位列第三的一汽僅多出約42萬輛。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東風公司和上汽的差距還沒有如今這般大,與一汽更是有著超一百萬輛的距離。

東風“大自主”後繼乏力,東風公司表現穩定性欠佳,在汽車股比開放的大背景下,東風公司將受到怎樣的影響?

“東風(集團股份)本身就是合資公司,只會對下面的子孫公司有股份方面的安排。雖然股比開放,但也不會這麼快,大概順序先豪華車再其它。寶馬奔馳在前。”汽車分析師曹鶴對時代財經表示。

上世紀80年代,我國誕生第一家合資車企,開啟了汽車行業第一批主流車企合資時代。三十五年後的今天,隨著中國以更加開放的胸懷擁抱世界,合資股比的“鐵律”被打破,汽車行業進入後合資時代。一切過往,皆為序章,當新時代來臨,有人難以為繼,有人擺脫桎梏,更有人後來居上,引來巨頭主動相迎。未來,中國汽車工業何去何從?自主品牌將面臨什麼樣的危與機?時代財經推出自主品牌系列報道,關注汽車市場進一步開放後,各自主品牌的眾生相。

相關報道

從思皓到西雅特,江淮大眾打起“一石多鳥”的算盤?||後合資時代3

福特中國亡羊補牢,晚矣?|後合資時代②

華晨汽車合資15年:黑髮不知勤學早||後合資時代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