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文明 傳遞溫暖——臨海市“大愛臨海·溫暖之城”城市品牌建設工作

2019-02-19 17:06 | 臨海新聞網 | 丁卉靈

播撒文明 传递温暖——临海市“大爱临海·温暖之城”城市品牌建设工作

一個城市的溫度,不在於多高的建築,不在於熙攘的人群和喧囂的車流,而是在觸手可及的地方,能夠常常看到一個個小小的善舉。

從13年來堅持每月為老人、小孩無償理髮的周祖福到不顧危險跳入河中救出落水被困司機的英雄馬紹林、岑文高、岑文科,從幾十年來無微不至照顧患病公公婆婆的桃渚鎮永興村村民馬美清到毫不猶豫割斷正在捕撈作業、價值幾十萬元的漁網而搶先救人的杜橋鎮漁民金崇興……無一不折射著城市的溫度,彰顯著城市的底色。

大愛臨海,溫暖之城。在靈江兩岸這片2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20萬臨海人凝聚城市的思想靈魂、實現文明的傳承創新,在深化精神文明建設,打造“大愛臨海·溫暖之城”城市品牌建設的道路上腳步鏗鏘,堅定自信。

舊貌換新顏提升社區溫度

新春將至,來望洋新村探訪父母的李女士驚喜地發現,原先在自家車棚上方殘舊雜亂的舊電纜線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安全美觀的新纜線和重新粉刷過的車棚,在每排車棚的兩端還安裝著嶄新的電錶。走進小區樓道,只見牆面和扶手都已重新粉刷,還掛上了“核心價值觀”“創文明城市”等宣傳海報,整個小區煥然一新。

“以前因為我們這的車棚有些沒有通電,每戶人家就自行拉電線,方便給電動車充電。人數一多,架在車棚上的電線就密密麻麻的,看著就像蜘蛛網。現在小區進行電路改造,統一給車棚通電,還安裝了電錶,看起來整齊又美觀。”李女士高興地說道。

作為典型的住宅型老舊小區,望洋新村樓房密集,巷道狹窄,舊電力線路殘舊老化,與網線等其他線路相互纏繞,既嚴重影響市容市貌,也給居民的安全埋下隱患。

為了解決這個縈繞在居民心頭的難題,自2018年5月份開始,鹿城社區便著手啟動望洋新村的線路整治和小區環境提升工作。由市文明辦牽頭,聯繫了供電、廣電、電信、聯通和移動等單位對社區內的線路進行改造,為每戶居民的車棚統一牽拉電線,安裝火表,並安排了樓道長來完成前期的排摸工作。同時,社區還計劃對小區內的窗戶、車棚、雨棚等老舊設施進行一併改造提升,大力推進溫暖社區建設。

據統計,截至目前,望洋新村共完成線路整治365戶,樓道窗戶拆舊換新97個,自行車棚修補、粉刷300間,新裝雨棚364米,樓道門頭新裝32個,底腳線改造441.3米,粉刷扶手234.3米。

“線路改造和小區環境提升改造工程不僅關係到我們每個人,也能讓社區更加美觀整潔。整治的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社區小組長和樓道長的信息員、服務員、調解員、巡邏員、監督員作用,對望洋新村的16棟房子共501戶居民進行信息採集、登記。該工程既為我們社區創建環境優美、文明有序、鄰里和睦、互幫互助的文明社區提供了保證,也為社區居民營造了一個溫暖溫馨的和諧氛圍。”鹿城社區黨委書記、主任方華芬說道。

下階段,鹿城社區還計劃投資183萬元為社區新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打造集養老、娛樂、文化和保健於一體的社區溫暖之家,讓社區的居民們切實感受到來自社區大家庭的溫暖。

打造暖心站點繪就溫暖底色

炎熱的夏天,有一份冷飲;寒冷的冬天,有一杯熱水;下雨的夜晚,有一把雨傘;薄霧的清晨,有一張椅子……最近我市的戶外勞動者們有了這樣一處新的“歇腳地”。

走進位於我市洗菜橋路的戶外職工驛站,記者看到,20多平方米的空間內,空調、冰箱、微波爐、飲水機、桌椅等設施一應俱全,佈局精美合理,這裡就是戶外職工小而溫馨的家。環衛工人、交警協警、城管人員和市政維修工等戶外勞動者都可在驛站裡享受避暑取暖、餐食加熱和手機充電等暖心的服務。

“以前我們清掃結束就在街角路邊休息一下,冬天冷,夏天熱,有時自帶了飯菜,可是等到中午早就冷了。現在有地方可以休息,還能給飯菜加個熱,我的心裡也暖洋洋的。”環衛工人蔣大爺高興地說道。

據瞭解,此次建設的戶外職工驛站主要是依託於現有的環衛工人驛站、銀行網點、通訊營業網店、超市賣場以及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職工服務中心等單位掛牌設立。按照有場所、有標誌、有人員、有服務、有設施、有保障的“六有”標準進行規範建設,可為全市各個區域的廣大戶外職工提供多項愛心服務。截至目前,已開放了塘頭路和洗菜橋路的兩處戶外職工驛站。此外,同步開展了“戶外職工驛站愛心服務點”創建工作,至今已完成了30家服務點的創建。

“我們以創建標準化、資源社會化、內容豐富化和職工便捷化為基本要求,堅持工會主導、整合資源、規範管理、溫馨服務的建設思路,切實解決戶外職工面臨的如廁難、飲水難、吃飯難、休息難等現實問題。實現零距離、精準化的‘媽媽式’服務,有力推動‘大愛臨海溫暖之城’建設和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打造活力品質幸福臨海、譜寫‘兩個高水平’新篇章作出新的貢獻。”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朱曉紅告訴記者。

崇德向善讓古城遍吹文明暖風

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和市民文明素質的培育,離不開榜樣引導與激勵。

近年來,我市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為核心,充分發揚“厚德向善”的人文傳統,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湧現出了一大批先進典型。自2009年以來,我市已連續開展了五屆“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3人被評為浙江省道德模範,12人被評為台州市道德模範,111人被評為臨海市道德模範。

他們有的“孝老愛親”,用十五年的春夏秋冬書寫著“孝”與“愛”的傳統美德;有的“助人為樂”,用愛為他人撐起一片藍天;有的“敬業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作出了不凡的貢獻……儘管來自不同職業、不同崗位,他們卻用自己的美德善行書寫了一篇篇感人而溫馨的文章。

點亮一盞燈,照亮一群人。為了充分發揮先進模範的榜樣作用,推動公民道德建設深入發展,我市自2018年還專門設立了“最美人物”關愛專項基金,弘揚社會正氣,體現黨和政府對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的關心關愛。

“我們自2015年就成立了對道德模範的獎勵及關愛機制。在2018年新增了‘最美人物’關愛專項基金,將範圍擴大,也向社會傳遞善美的力量,樹立崇德向善的文明風尚。”市文明辦主任方匡安告訴記者。

據悉,我市還計劃投資200萬元,在市政廣場處修建厚德廣場。將道德模範的各人事蹟以雕塑的形式在廣場內進行展示。讓市民們在休閒娛樂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道德的力量,營造崇善向德的良好氛圍。厚德廣場的建設預計於今年4月完工。

(據臨海新聞網,原標題《播撒文明 傳遞溫暖 ——我市“大愛臨海·溫暖之城”城市品牌建設工作》,原作者:丁卉靈,編輯:蔡慧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