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赚哪里的钱?是赚处理不确定性的钱

写这个题目源起于达里奥的讲座。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尽管很可能远远超出了我的把控能力,但我相信在经历这么多年的投资实践和思索之后,把自己现在的想法记录下来仍属必要并有价值。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投资最重要的事,二是投资很重要的事,三是投资更重要的事。--来自公众号 人文投资


股市赚哪里的钱?是赚处理不确定性的钱

图片/视觉中国

投资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有很多,霍华德马克斯写了一本书《投资最重要的事》,整理了十八个要点,感觉还意犹未尽。

但是如果只能选一件最重要的事,那会是什么?我不知道五年前我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在五年、十年或者二十年以后,我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此刻,总结我十多年的心路历程,我认为投资最重要的事是实现从绝对思维到概率思维的转变。

很多人,包括现在很多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员也包括过去的我,典型的投资逻辑是:因为什么所以什么;或者说因为A所以B的价格会涨到P。举个例子,因为非洲猪瘟肆虐,所以猪肉供求会出现缺口,所以要买养猪股的股票。

后来我越来越觉得这种逻辑思维方式从根本上是错误的。这种因为A所以B的逻辑带有强烈的因果关系的暗示,像极了科学。

问题是,这里是投资!请问你的整个逻辑链条里,不确定性在哪里?一个没有不确定性的投资逻辑还是投资逻辑吗?

投资要面对永恒的不确定性。仔细想想,不确定性比任何人想象的要重要的多。事实上,妥善处理、加工不确定性正是投资的全部灵魂。没有不确定性的投资逻辑就是无米之炊。

我认为正确的逻辑是:

B在特定的时间框架内很可能值P; A的发生大概率导致P的兑现;而A大概率可能发生,尽管典型情况下A发生的时间和情景并不确定。

我们还是举猪的例子,我认为正确的逻辑是:养猪行业是周期性行业但龙头集中度很可能提高,因此龙头股比如(中粮肉食)在周期高点能够实现2甚至3PB的估值;周期高点很可能在全行业亏损1-2年内发生,但发生的具体时点和情景并不确定。

按照这个逻辑,去年下半年全行业亏损,中粮肉食跌到1PB以下时便应该左侧买进。等到猪瘟蔓延行业产能加速去化,应该右侧加码。猪瘟只是促进原有投资逻辑加速兑现的因素。

这里面作为专业投资人你赚的是什么钱?你赚的不是预测的钱,是你正确处理不确定性的钱!正是猪周期的这种不确定性,让你赚到了钱。

更细致一点理一理。在养猪股全行业亏损的时候大家是不愿意买养猪股的,尽管股价很便宜(破净)。那么后来股价涨起来了,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原来不相信猪周期能起来后来信的人买了。对他们来说,猪周期不确定,但后来变得确定,所以价值兑现。另一种是原来也相信猪周期能起来,但不知道现在是否是最低点,也不知道在什么时间能起来,因此在观望。后来他们再看到猪瘟了,不等了,就买了。也就是说猪周期起来的时间就变得边际上更加确定了。

对于我来说,我赚的就是这两伙人的钱。我的逻辑告诉我,我大概率赢他们:

1)我相信猪周期能起来。每个中国人平均每年要吃半头猪,这个大概率不会变。那么猪就只是一个周期问题,不可能持续长时间的全行业亏损。而且大概率地,猪的周期不会超过5年,也就是说到下一个周期高点的时间大概率不会超过3年。

2)在相信猪周期的前提下,很多人还是没有买进。因为他们觉得在看得见的时间内猪周期起不来。猪周期什么时候能起来?什么情景下能起来,我和这些人一样,我也不知道。我能看到的是,能繁母猪正在下降,产能正在去化。我承担这个不确定性。但我确定这个事情极大概率会在3年内发生,很大概率会在1年内发生。我现在买进的话,那些相信猪周期又在观望的人终究会源源不断地来抬轿子。

那么我不管现在是否行业最低点,在短则一年最长3年的时间内有1-2倍空间,那就是个很好的投资。

可能我还是没有表达清楚,因此再强调一次,在这个案例中,我赚的就是一个大概率的不确定性兑现为确定性的钱。我自认为更多的是赚的第二部分人的钱。(其实还可以更详细地分析这是更可靠、更可能出现的利用不确定性盈利的模式。)如果赚到第一部分人的钱,那并不在我的计划之内,纯属锦上添花。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经典的价值投资逻辑:

1、我经过估值认为,一个东西值1块钱。

2、现在这个东西以4毛钱交易。

3、买它,等待不确定的时间后价值兑现。

这个逻辑确实异常精髓,但现在我认为这种逻辑是非常粗糙原始的。更加准确的表述是:

1、我经过估值认为,在特定时间框架内,一个东西大概率能兑现1块钱的价值。

2、现在这个东西以4毛钱交易。

3、买它,等待不确定的时间后价值兑现。

这里的差别就在于我的表述容纳了不确定性。只有知道自己的不确定性在哪,才能知道自己的胜算在哪、有多大,才能坦然接受不确定性、不可知性,在出现异常情况时,也有退出头寸的可操作性。事实上,判断这个概率,是最体现功夫的地方,成败全系于此。

概率思维,是一个非常玄妙的东西,今天不展开说,简单提一下,体会一下玄妙之处:

你知道丢一个硬币出现正面或反面的概率是50%,但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丢硬币出现的是正面还是反面。

更妙的是,你完全不需要知道下一次丢硬币出现的是正面还是反面,但你仍然能够知道丢一个硬币出现正面或反面的概率是50%。投资,赚那些不懂概率思维的人的钱就足够了。

投资很重要的事

上面说到,投资要面对永恒的不确定性,最重要的是冒小概率的风险去赚大概率的钱。那么,作为一个职业的投资人,足够的分散化就成为投资中一件很重要的事。因为小概率的风险是永恒的、不可能消除的,那就必须承认它,接受它。必要的是防止它造成系统性的伤害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这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正确方式,而不是试图通过各种逻辑去证明不确定性不存在。

那么什么是足够的分散化?直接上结论:经验表明,15个以上相关性较低的投资流已经能够做出一个比较好的投资组合,能够画出一条比较平滑的净值曲线。据说有研究表明,超过三十个投资流,分散化的边际效果已经很小了。也就是说15-30个之间的投资现金流已经足够分散了。

具体组合也需要仔细地安排,从防御的角度说,一旦发生损失会非常巨大的头寸应该严格控制比例。做好组合以后,赚钱就交给了神奇的概率,而不是你神奇的预测或判断。

投资更重要的事

其实上面说的道理大部分人都很容易明白,但还是做不好投资。为什么?

因为大部分都知道这是正路,但是没有足够的潜在可选投资流,常常吃不饱,也就无法坚持,从而走回到自然主义的投资方式上去,就是跟着感觉走。按照上面的思维方式,对投资有非常严格的限定条件,即你要有足够多的满足大概率投资逻辑的投资机会,这非常难。这对投资人的能力圈的要求非常高,我的经验是,你需要对50-100个潜在的投资标的或机会非常了解,才可能在大部分时间能从中挑出若干个价格合适、数量勉强足够分散化的投资机会构成一个投资组合。这需要很多年的积累。就像上面的例子,猪周期几年才有一次,不来的时候你总不能饿死啊?但你可以对别的什么周期建立风险暴露。你得先有一个足够大的篮子,才能谈得上挑三拣四。大部分人等不及建立这么个篮子就已经放弃这条路了。这是价值投资知易行难的根本原因。我的经验是,如果你足够聪明够勤奋,还幸运有个不错的圈子,你也需要十年以上的训练时间。有些人一门心思茅台也能发财。但对不起,在我眼里这只是幸运的业余选手。

当然,有些人特别幸运,在这十年的训练时间里还能赚上不少本钱、吃到足够多又不至于致命的亏。那就基本上要成大师了。(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