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紀行丨到上海再開一扇窗 嘉善這塊“飛地”用意何在

2019-04-10 15:3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翁傑 梁國瑞 顧雨婷 縣委報道組 盛思佳 張文燕

长三角纪行丨到上海再开一扇窗 嘉善这块“飞地”用意何在

4月9日,在嘉善歸谷科技園浙江藍怡醫藥有限公司的質檢實驗室內,技術工程師正在培訓新進技術人員學習如何使用AU680機器,對生化試劑進行檢測。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馮賀 攝

【編者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後,滬蘇浙皖三省一市間的協同聯動正式進入“快車道”。這個世界級城市群,在一體化發展戰略的牽引下,哪些屏障被拆除,哪些壁壘被衝破?正呈現出怎樣的生機和活力?今起,本端推出《長三角紀行》欄目,聚焦一體化進程中,長三角各地正在發生的新故事、新現象、新趨勢,敬請垂注。

這幾天,“科創飛地”成了嘉善人口中的熱詞——3月27日,嘉善國際創新中心在上海虹橋商務區正式啟用並對外招商。

“10多天時間裡,我們婉拒了無數企業,目前正在對接的項目有10多個。”4月9日,嘉善縣科技局副局長張潤純告訴記者,為讓“飛地”成為吸引上海優質科創資源的“窗口”和“前臺”,嘉善已制定“創十條”政策,根據入駐企業在嘉善產業化項目的產值、科技含量等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

接軌創新資源,是浙江接軌融入上海的重中之重。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後,嘉善多點發力,加速接軌上海科創資源。事實上,在新闢“飛地”之前,嘉善就一直在打造高能級產業平臺,如今這些平臺承接上海優質資源的效應正日益凸顯。

這幾天,嘉善上海人才創業園裡,上海交通大學的“長江學者”張亞非,剛剛組建完成研發團隊。在這裡,他將進行石墨烯應用專利的產業化,預計首批產品將在5月投產、6月上市,填補國內高精度材料提煉設備生產的空白。

如今,越來越多像張亞非這樣的高端科創人才,從上海來到嘉善。截至目前,上海人才創業園吸引各類項目250個,其中80%以上來自上海。而在嘉善歸谷科技園,入駐的140個科技項目中超60%來自上海,園區六成以上高端人才也來自上海。

與上世紀80年代的“星期日工程師”不同,如今的上海科創人才“工作日在嘉善、週末回上海”或“白天在嘉善,晚上回上海”。為方便他們在滬善之間往返,歸谷科技園開通了至上海軌道交通9號線松江新城站的免費通勤班線,此外還增設了往返嘉善高鐵站的公交班車,最晚一班晚上9時才發車。

长三角纪行丨到上海再开一扇窗 嘉善这块“飞地”用意何在

嘉善歸谷科技園自運行以來,已集聚各類高新技術企業140多家,其中約60%企業來自上海、約60%高端人才來自上海。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馮賀 攝

大量科創資源的湧入,正不斷改變嘉善的產業格局和發展底氣。

4月8日,一場北京生物醫藥項目對接會在歸谷科技園舉行,來自北京的2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參加洽談。“過去,嘉善想一次性邀請這麼多北京的醫藥企業難度很大。現在,越來越多企業在佈局長三角時願意考慮嘉善。”歸谷園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楊麗萍說。

得益於對優質科創資源的承接,去年嘉善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9家,增幅超102%;今年1月至2月,全縣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47.85%,新產品產值增速達11.4% ,高於嘉興全市平均4個百分點。

“接軌融入上海,嘉善已經嚐到了甜頭。”張潤純說,此次在上海建立“科創飛地”,正是要在之前的基礎上再開一扇“窗”,加速科創資源的自由流動,並最終實現“孵化在上海、產業化在嘉善”“研發在上海、生產在嘉善”“前臺在上海、後臺在嘉善”的滬善協同創新模式。

长三角纪行丨到上海再开一扇窗 嘉善这块“飞地”用意何在

4月9日,市民在嘉善縣“長三角一體化企業開辦服務區”辦理業務。今年3月,嘉善、上海青浦、蘇州吳江分別設立“長三角一體化”服務專窗,先期為開辦企業搭建跨區通辦平臺。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馮賀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