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痛点营销,京东金融成经典,它为何被吐槽?

最近有网友发现,电商平台上有很多商家在出售“近视茶”,宣称喝了之后能降低近视度数,恢复视力,引得消费者蠢蠢欲动。毕竟现代人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手机,视力也被影响,都不得不戴上眼镜。“近视茶”戳痛了近视群体的心,但随后有相关部门发出温馨提示:近视茶涉嫌虚假宣传,这才让众人醒悟。

同为痛点营销,京东金融成经典,它为何被吐槽?

但不得不说,“近视茶”戳中了大部分人的痛点,谁不希望有一双“火眼金睛”?大部分企业都想玩痛点营销,但“近视茶”这种带有欺骗性质的营销手段确实让人喜欢不起来。

企业、商家说到底都是为市场,为顾客打工,只有人们认可并消费他们的产品,才能为自己带来相应的收益。那到底什么产品才会被消费者喜爱呢?商家就从用户的痛点出发,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创新,迎合人们的需求,刺激购买行为的产生,开拓更大的消费市场。

就像王老吉最近推出的养生奶茶,就是看准了中国茶饮市场背后的亿万消费者。新一代年轻人尤其爱喝奶茶,但有不少媒体曝光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多款奶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甚至会导致肥胖,这让消费者对它们又爱又恨。

同为痛点营销,京东金融成经典,它为何被吐槽?

人们都希望有一天奶茶也是健康的,在享受奶茶的美味之余还能顺便养生,但这一希冀迟迟没有被实现。王老吉正是利用了消费者的需求和实际市场的差距,迎合健康饮食的大环境,推出喝了不会胖的健康奶茶,不仅让自己的产品更年轻,也让消费者进一步加深了对王老吉品牌的感知,成功“俘获”年轻的消费群体,也难怪一点点等网红奶茶开始害怕王老吉抢了自己的生意。

人们愿意为其消费,就是看中了产品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企业利用用户的痛点做营销其实是明智的选择,性价比也最高,能在短时间内吸引众多消费者的关注,但如果盲目照搬,不仅会流失消费者,甚至还可能会损坏自己的品牌形象。

不仅是小商家曾经栽在痛点营销上,大企业也不例外。蚂蚁财富曾针对年轻人缺钱的痛点,和基金机构推出平台理财产品,并进行宣传营销。但在营销海报中,却出现了“年纪越大,越没有人原谅你的穷”等话语,让消费者质疑和不满,觉得商家是站在高处对穷人进行了歧视,最后不仅理财产品没有推出去,还得向公众致歉,企业形象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

同为痛点营销,京东金融成经典,它为何被吐槽?

穷、没钱确实是年轻人的痛点,但蚂蚁财富不是为用户解决痛点,而是让他们感到扎心:现实太残酷。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如果不尊重消费者,再精彩的营销也没用。但同样的痛点,京东金融却给营销界做出了经典示范。

一样是利用年轻人财富不多,经济实力不够丰厚的痛点,京东金融推出了“你不必成功”的营销方案,为身负重任、压力大的年轻人发声,把自己和消费者放在一起,关心用户,让他们感到很亲切,产生情感共鸣。相较之下,京东金融为风雨中的消费者送上了一杯暖暖的鸡汤,虽然戳心,但一点也不扎手。也正是在这次营销中,京东金融将自己的品牌打出去,传播范围更广,成为营销界的经典案例。

同为痛点营销,京东金融成经典,它为何被吐槽?

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说,有些时候产品好不好用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商家的态度和营销方式是否令人感到舒服。某品牌的神仙水也不是真的具有神仙改造的功能,但该品牌策划的“我行我素”营销活动却戳痛了众多女性的心。

它和京东金融一样,站在了消费者的角度,发女性发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美丽没有标准,每个人都有重新定义它的权利,用消费者的思维去做痛点营销。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神仙水到底好不好用已经不再重要,他们看重的是有品牌为自己发声,自然愿意为其买单。

同为痛点营销,京东金融成经典,它为何被吐槽?

关注用户的实际需求,找出他们的痛点固然重要,毕竟只有这样,消费者才愿意为其买单。但在做痛点营销的过程中,切勿操之过急,如果像“近视茶”一样不够诚信,像蚂蚁财富一样不懂得换位思考,尊重和关心消费者,即使痛点再精准也无济于事,还可能弄巧成拙,造成市场流失。

只有当企业将自己和消费者放在一起,真切地去感受他们的实际需求,这样的产品和营销才有意义,才能最终赢得市场,让他们为你买单。总而言之,用户的痛点可以被营销,但不能被随意、无底线地营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