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投資價值迴歸,下半年可合理增加配置

51小長假將至,最近國債逆回購再次備受廣大投資者們青睞,事實上,每逢長假期,國債逆回購年化率都會飆升一次,利率基本都在10%以上,甚至超過20%,遠超市場上大部分理財產品的,而且非常靈活,成為假期前難得的紅包行情,很適合閒散資金量比較大、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低的機構或個人投資。

債市投資價值迴歸,下半年可合理增加配置

老辛認為2018年債券市場風險有限,2018年以來債市走勢堅挺,否極泰來,在大類資產中表現出色。五一節後仍然可適當積極佈局。理由如下:

基本面來看,隨著中央大力推進結構去槓桿,廣義信貸收縮的趨勢預計將延續,經濟壓力可能有所顯現。經濟、貨幣、PPI和豬價這些決定CPI的核心因素都呈現回落態勢,在這樣大背景下,預計通脹將溫和可控。整體來看,基本面利好債市

社融與M2增速差已在17年三季度見頂,下行趨勢已經確認,隨著社融增速進一步下滑,增速差有望進一步下降,按照滯後三個季度的規律,利率拐點在18年一季度。10年期國開債對應的隱含稅率在1月末達到了14年年初23%的歷史高點,恰好是上一輪債券熊市末期。中美利差縮窄不會對我國債市利率下行形成明顯制約。

利率債供給壓力可控。18年財政赤字率目標略下調至2.6%、財政赤字持平在2.38萬億。我們預計18年利率債淨髮行量或與17年大體相當。各類期限和品種利率普遍回落,1月1日-4月20日期間,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36BP,10年國開債利率下行54BP,1年期國債利率下行80BP,1年國開利率下行106BP,3年AAA中票利率下行86BP,1年AAA短融利率下行94BP。

債市投資價值迴歸,下半年可合理增加配置

收益率方面,國債及5年期及以上各等級企業債到期收益率延續上行趨勢,而1年期和3年期各等級企業債到期收益率則有漲有跌。債市慢牛迴歸,佈局中長久期。由於融資需求回落、銀行完善考核指標需要、資金回表,利率債配置需求有支撐。從基本面的走勢來看,18年的經濟增速、商品價格漲幅、企業盈利增速大概率重新走弱,而這將在基本面上對債市形成強勁支撐,具體可從1-3年短久期策略升級到3-5年的中長久期策略。

資金面和貨幣政策來看,預計流動性偏寬鬆局面將維持。隨著信用收縮以及名義GDP回落,貨幣需求正在放緩。隨著監管框架形成疊加外部不確定性增加,貨幣政策思路也有所調整,降準的實施,使得貨幣政策取向基本明確。人民幣貶值消退,外部流動性也出現改善

市場層面來看,債市價值開始得到投資者的認可,預計更多資金將增配債市。歷史來看,債市通常牛長熊短,經過1年多熊市以後,一季度債市迎來久違的曙光。2016~17年的債券市場的劇烈調整明顯偏離基本面,主要和金融去槓桿政策有關。

隨著雙支柱框架的建立,以及M2、社融的過快下滑,中央對去槓桿思路進行了一定調整。金融層面,主要依靠監管去槓桿,實體層面,主要依靠國有部門結構去槓桿。貨幣政策對債市已經由持續壓制,變成了適當呵護,中央對流動性的措辭,已經由基本穩定,到合理穩定,4月17日的降準更是確認了貨幣政策操作思路的變化。考慮到這種轉變時間不長,以及宏觀面、政策面的變化,預計債市向好趨勢未變。當前債市利率仍處於歷史偏高位置,國開國債利差、以及期限利差仍然較大,顯示債市並不擁擠。而央行推動的政策利率和市場利率並軌,也表明市場利率不宜過高。

債市風險方面,也不容忽視,具體可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近期10年期美債利率上行至2.96%,離3%心理關口僅一步之遙,美債利率上行可能對國內債市形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債市投資價值迴歸,下半年可合理增加配置

伴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債券市場風險事件有所增多,2018年可能面臨到期兌付和回售集中、部分企業融資難度加大、資金接續困難等情況。

今年以來債市火爆,導致部門機構槓桿率有所上升,如果未來槓桿率進一步大幅上升,可能導致監管層態度微調,並出現部分時點的資金面緊張狀況。

當前股市低位運行,如果未來一段時期貿易摩擦緩和,風險偏好回升可能導致資金向股市轉移。

但債市總體趨勢仍然向好。18年初以來債市不斷受負面因素困擾,但最後依然走出一波牛市。核心原因在於年初收益率過高,明顯脫離基本面,在資金面寬鬆、降準等催化劑之下,由熊轉牛。未來美債等風險可能階段性擾動市場,但降準之後,貨幣政策取向基本明確,社融回落導致經濟繼續大幅超預期概率下降,利率高點已現,未來債市可能不排除有波折,但風險有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