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版】請記住“他們” 文

【語音版】請記住“他們”  文/張蜀梅

我為什麼要離開家鄉,因為我胸懷夢想。

1991年,20歲的我懷著“作家夢”前往上海復旦大學求學。

我揹著行囊第一次獨自遠行。這是一趟從成都開往上海的列車,傍晚的時候途經我的家鄉廣元,綠色的火車上已經擠滿了外出打工的四川老鄉,車門已經不能打開。我被親朋好友從車窗裡塞進去,揹包隨後也被扔了進來,我被架在人群上面,不能落地,列車啟動,我都無法和親朋好友告別。

列車行駛了一段時間,我才被搖晃著找到了落腳的地方。車廂裡燈光昏暗,我才看清楚,這個車廂擁擠不堪,行李架上除了行李還有蜷縮在行李堆裡的人,連座椅下面都塞滿了人。我看了一眼廁所,雖然只有幾米遠,但這中間隔了上百個人。我要這樣站40多個小時,才能到達上海,這期間,我不能吃東西,更不能喝水,我要控制自己去上廁所的念頭。就這樣,在上海和南京求學的這幾年,我跟“他們”親密無間地擠在一起一同離開家鄉,一起回家過年。我還記得綠色的列車像一條綠龍,在秦嶺的隧道里蜿蜒穿越。我記得那綠色列車的味道:汗味、臭味、廁所的味道,那種味道混合在一起具有穿透性,以至於,我的頭髮、衣服、指甲、鼻子裡都是這種味道,要整整一個星期才能消失。

1996年,我來到廣州,在《南方都市報》做一名社會新聞記者,負責突發新聞,我採訪的對象又是外來的打工仔和打工妹,他們不僅僅來自我的家鄉四川,他們來自祖國的五湖四海。火災、中毒、爆炸、車禍、兇殺等等突發事件中,“他們”往往是事件的受害者,“他們”不是失去生命,就是流血受傷。“他們”為什麼要背井離鄉,我在多年的採訪中得到了答案:“他們”跟我一樣心懷夢想:賺錢回家修房子,孩子有書讀,存錢娶媳婦,賺錢存嫁妝……

記得2001年,解放軍157醫院的通訊員告訴我,要我寫一篇報道,幫助一下一個車禍中失去一條腿的外來工。我去到醫院,看見一個30多歲的男子,躺在床上,無人照顧。他說,好幾年來,村裡幾乎每家每戶的年輕男女都出去打工了,一年到頭回來,家裡的土坯房逐漸變成了磚瓦房,孩子們上學不愁學費,過年還有新衣服穿,家裡的老人還偶爾有補品和糖果吃。他們非常羨慕。等他們的孩子可以上小學的時候,就把孩子交給父母看管,春節一過,自己就和老婆一起到廣東打工,投奔老鄉。他們只想把破爛的土坯房子變成磚瓦房,“也要享享福”“孩子的學費也不用愁了”。

這是他們第一次離開家鄉遠行,第一次到廣州。沒有想到,一到廣州火車站,整個廣場上到處都是人,還有更多人不停地來到廣州從車廂裡洪水般湧出來。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的人,他們手拉著手,彼此喊著名字,但是,他們還是被洶湧而來的人流衝散了,他怎麼也找不到老婆了。他在廣州火車站附近尋找,他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的車,不知道什麼是人行道,由於太急,終於,他被一輛快速行駛的車撞倒了,醒來的時候,自己在醫院裡,一條小腿也被截肢了。他身無分文,舉目無親,他無法儘快跟家裡聯絡,因為家裡沒有電話,只能寫信,他只好把自己的遭遇,自己住的醫院名稱和地址寫信告訴了家裡的人。

幾個月過去了。他的老婆終於找到了他。他才知道他老婆也過得十分傳奇。她在火車站跟老公失散以後,在周邊的一個車站裡等候,直到天黑了,肚子餓得不行了,才被車站的工作人員送往收容所。在收容所裡,她又被輾轉換了幾個地點。這些地方她都說不出地名。在收容所裡,她認識了一個老鄉,在老鄉的幫助下,出了收容所,並跟家裡的人取得了聯繫,知道了老公的遭遇。她才找到了醫院,跟躺在病床的失去一條小腿的老公相見,抱頭痛哭。他們的哭聲感染了周圍的人。醫院的通訊員也被他們的遭遇打動,給記者電話,到處尋求幫助,醫院也給他們減免了絕大部分費用。

他們還要繼續打工,他們掙的錢,要先償還車禍借下的債,房子還是要蓋的。十年過去了,他們的房子蓋好沒有?孩子長大沒有?新房子住進去是什麼樣的感受?我不得而知。近年我回家鄉過春節,發現小鎮上的新房子多起來了,房子外牆貼上了瓷磚,一些人家裡用上空調,還有抽水馬桶。鞭炮煙花比城裡人還放得燦爛。

年過得異常隆重,但是正月還沒有過完,老鄉們又結伴外出打工。他們走南闖北,哪裡的人待他們好,第二年就去哪裡。歲月如梭,老一批的打工仔已經成為中老年人,只好返鄉,新一代的打工仔又轟轟烈烈啟程。

如今,我已經算是實現了自己的“作家夢”,在這個城市裡,我有了家,有房子住,有相對穩定的單位,有公費醫療,有養老保險;而“他們”,那些曾經跟我擠在一個車廂裡的老鄉們,“他們”實現夢想了嗎?“他們”的房子修好了嗎?病了傷了能付得起醫藥費嗎?“他們”老了有人養嗎?我好希望瞭解“他們”的打工經歷:腳下的路程,心裡的歷程。這個願望得以實現:60多名南方集團的骨幹記者用一年的時間前往中國各地,尋找“他們”、探訪“他們”,為平凡而卑微的“他們”立傳。

我知道,作為記者的我們,只能關注到“他們”客觀的經歷,而沒有能力改變他們的現狀和命運。但,我們力能所及的是,把“他們”的流動經歷,“他們”的故事呈現給你們。你們看了他們的故事,看到了因為他們付出的青春歲月而變得繁榮美好的城市時,請記住“他們”,請記住“他們”這些異鄉人。我在心裡深深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