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第一張黑洞照片公佈了,原來它長這樣!

來源:21Tech(News-21)

黑洞到底長什麼樣?在2019年4月10日之前,沒有人知道確切的答案。

科幻電影裡經常喜歡描繪黑洞,並給出自己的想法。近年來最出名的一部與黑洞相關的電影莫過於2014年上映的《星際穿越》,它讓觀眾們“親眼”看到了黑洞的樣子。

這個名叫“卡岡圖雅”的黑洞由黑色天區與明亮光環構成,相對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為影片設計了這個黑洞形象。2015年2月,該影片相關的可視化黑洞論文發表在期刊《Classical and Quantum Gravity》上,一定程度代表了學界對黑洞外觀的看法。

刚刚,第一张黑洞照片公布了,原来它长这样!

《星際穿越》中的黑洞“卡岡圖雅”

然而,你可以想象嗎?《星際穿越》上映五年後,人類居然真的可以看到黑洞的真容了!身為有史以來第一批“看見”黑洞的本屆人類,小編真的很開心啊!

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晚間,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宣佈了超大質量黑洞的照片。真實的黑洞是長這個樣子的:

刚刚,第一张黑洞照片公布了,原来它长这样!
刚刚,第一张黑洞照片公布了,原来它长这样!

超大質量黑洞M87中心的影像, 來源:21Tech

這次拍的是哪個洞?

黑洞一向在宇宙間神秘莫測。

這個連光線都無法逃脫其視界的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描述其為“不可思議的天體”。它由一個密度無限大、時空曲率無限高、體積無限小、熱量無限大的奇點,加上週圍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區組成,吞噬著臨近宇宙區域的所有光線與物質。

其中,黑洞的幾乎所有質量都集中在奇點上,它也是黑洞強大引力場的中心。奇點周圍的天區存在一個臨界半徑,被稱為“視界面”。在這個半徑內,就是黑洞的“勢力範圍”。

當前質量天文學家將宇宙中的黑洞分成三類:

恆星級質量黑洞(幾十倍至上百倍太陽質量)


超大質量黑洞(幾百萬倍太陽質量以上)


中等質量黑洞(介於兩者之間)

本次被拍照的就是黑洞界的“大塊頭”——超大質量黑洞。

不過問題來了,拍照的前提是找到拍照對象。在這個連光線都能吞噬掉的怪物面前,如何才能確定它的位置呢?

據介紹,在這次拍照前,天文學家們通過各種間接的證據來表明黑洞的存在,主要有三類代表性證據:一是恆星、氣體的運動透露了黑洞的蹤跡,因為黑洞的強引力會對周圍的恆星、氣體會產生影響;二是根據黑洞吸積物質(相當於“吃東西”)發出的光來判斷黑洞的存在;三是通過看到黑洞成長的過程“看”見黑洞。

據瞭解,視界面望遠鏡此次觀測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銀河系中心黑洞Sgr A*,二是位於星系M87中的黑洞。之所以選定這兩個黑洞作為觀測目標,是因為它們的視界面在地球上看來足夠大。其它黑洞因為距離地球更遠或質量大小有限,觀測的難度更大。

其中,Sgr A*黑洞的質量相當於400萬個太陽,所對應的視界面尺寸約為2400萬公里,相當於17個太陽的大小。M87中心黑洞的質量則竟然達到60億個太陽質量,視界範圍大約是冥王星軌道的三倍。

拍攝黑洞的正確姿勢

確定好位置後,如何進行拍照呢?

據瞭解,本次拍到黑洞照片的EHT,是通過“甚長基線干涉技術”(VLBI)和全球多個射電天文臺的協作,構建一個口徑等同於地球直徑的“虛擬”望遠鏡——事件視界望遠鏡。

“拍照並非拍的是可見光波長範圍,而是EHT接收黑洞輻射,以此描述黑洞的外形。”一位中科院研究物理學的朋友告訴21tech。

而要看清楚黑洞視界面的細節,望遠鏡的空間分辨率需要足夠高,甚至需要高到哈勃望遠鏡的1000倍以上。此時“干涉技術”就登場了。

所謂“干涉技術”,是指利用多個位於不同地方的望遠鏡,在同一時間聯合觀測,最後將數據進行相關係分析後合併。這種情況下,望遠鏡的分辨率取自望遠鏡之間的距離,而非單個望遠鏡的口徑大小。

據瞭解,此次為黑洞拍照的EHT由8個全球射電望遠鏡構成,其分辨率相當於一部口徑為地球直徑大小的射電望遠鏡分辨率。它們分別是:

l 南極望遠鏡(South Pole Telescope);

l 位於智利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陣(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Array,ALMA);

l 位於智利的阿塔卡馬探路者實驗望遠鏡(Atacama Pathfinder Experiment);

l 位於墨西哥的大型毫米波望遠鏡(Large Millimeter Telescope);

l 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Submillimeter Telescope);

l 位於夏威夷的麥克斯韋望遠鏡(James Clerk Maxwell Telescope,JCMT);

l 位於夏威夷的亞毫米波望遠鏡(Submillimeter Array);

l 位於西班牙的毫米波射電天文所的30米毫米波望遠鏡。

從2018年起,又有格陵蘭島望遠鏡、位於法國的IRAM NOEMA天文臺和位於美國的基特峰國立天文臺加入後續研究和校準工作。

另外,據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學教授苟利軍介紹,其實本次照片拍攝在2017年4月5日至14日之間就已經完成。但由於此次視界面望遠鏡跨越南北半球,所涉站點區域非常廣闊,因此要處理的數據量也異常龐大。

他透露,視界面望遠鏡每一個晚上所產生數據量可達2 PB (1 PB=1000 TB=1000000 GB),“和歐洲大型質子對撞機一年產生的數據量差不多“。因此,黑洞的“洗照片”過程一直延續至今,直到今晚照片才公之於眾。

讓我們為這些望遠鏡寶寶和背後無數的科學家們鼓掌!感謝他們和它們的努力,讓我們成為首批看到黑洞真容的碳基生物!

21財聞匯近期好文

暴利達90%,年薪50萬卻無人敢娶!揭秘中國這個冷酷又神聖的行業

這才是一個人開始走下坡路的三種跡象

暴跌166億,關店3860家,慘到被地攤貨狂虐,中國鞋王到底咋了?

曾經4000萬一只,如今白送也沒人要!近十年最大泡沫,讓無數人血本無歸

中國人為什麼不敢去德國炒房?德國低房價的秘密

無人便利店已死:燒光40億後,他們徹底淪為犧牲品

我們其它小夥伴

<table><tbody>21Tech

ID:News-21



長按並識別關注


21早新聞:專注財經領域,為您提供兼具速度、深度和廣度,同時有熱度、態度和銳度的財經資訊,致力於提升您的財富價值。
/<tbody>/<table><table><tbody>21金融圈

ID:jrquan21



長按並識別關注

/<tbody>/<tab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