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论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前 言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转换的主要方向之一是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发挥其对传统经济的引领、带动和改造作用。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普及,人类产生的数据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经济?如何在数字经济体制下创造价值?遵循什么原则才能实现共赢?

今日亚商君特别采访国际数字经济学院院长、数字经济专家、数字经济管理师认证发起人刘彦先生,为带来超详细的干货解析。


论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经济”成为了这两年的热词什么是“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从概念上来说,它不是一个单独的词,它是一个完全的社会形态。

现在的“数字经济”名词包括产业、生产、分销都是数字化的一种经济形态。

这个不是很容易理解,其实是所有的产业、所有的经济都应该叫数字经济,网络上和其他方面有很多定义,说社会经济是一个新的社会形态,从生产、分销包括组织架构都是依赖数字化。

其实数字经济的内容也是依赖数字经济不断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增加。以前的数字经济是只讲电子商务或者第一产业,现在的内容增加了很多。

“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


数字化是随着半导体产生的,后来在信息、软件、互联网、移动网络的带动下不断发展。在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的时候就在全球,特别是西方发展相当迅速。

那么国内,提到数字经济是近两年的事情。

但我们国家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初期对信息产业发展提出了国家战略方面的规划。

从发展的现状来看,美国等国家发展地较早和较快,技术力量比较雄厚,可以说是从芯片的生产到应用场景,整个人工智能、城市智能、信息产业、通信都形成了从最初的芯片生产到应用的一系列产业链。

2016年美国数字经济已经达到十万亿美元,中国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统计结果为4万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会达到7万多亿美元。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已经占到前十,并且连续3年排到第二名,发展是很迅速的。

5G和数字经济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本届两会就有代表谈到,5G是数字经济的引擎,向火车头一样,是发动机。

5G技术对数字经济的影响非常大,很多人谈到5G都认为它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而从战略意义上来说这个观点也不为过。

确实,5G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从未来的产业方向来说,有两个方面:

1.数字化与产业相结合,让传统的产业行程数字化管理;

2.就是数字化本身,经济也要实行产业化。

这两个方面,都是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

国内各省纷纷发力数字经济哪些地方较为突出?


贵州唱的比较红、比较火。这其中大部分体现在基础性建设上,主要包括硬件、设备以及一些峰会。

而浙江省要做的则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城市管理。

在数字经济领域浙江发展的比较精细,在技术层面上也比较深化,而贵州是粗线条的。现在浙江已经到了产业转型上,并且它的技术,尤其是大数据、数据化管理方面和应用方面已经超过贵州,走在向国际推进数字化管理的进程中。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难点、突破点在哪里?


数据的管理、应用、获得和计算机的处理技术,我们还不是很先进,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另外,有专家指出,我们的数据80%是都处在国家的掌控之中,能应用到市场的只有20%。

那么怎么提高数据的管理水平,把80%国家的数据市场化,以实现整个产业的数字化,就成为重中之重。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对于数字经济的理念和认识其实也不同。

大家对于数字经济还不太了解,很容易片面的把数字经济和以前的经济形态割裂开来,这要从思维和理念上做出改变。

数字经济崛起如果驱动数字人才升级?


从管理上首先要有一个标准,培训人才上也要有一个标准。不管是数字企业还是传统企业,标准的制定是我们队人才培养的第一个基石。

现在可以说,技术上培训的人才多,管理上培训的人少。比如说人工智能、区块链、互联网金融技术方面的培训很多,但是说到数字经济的管理人才培训和标准还很少。

还有一个是数字经济战略方面的人才我们也很少。

现在,全国关于数字经济的专家很少,管理人才的专家也很少。所以,数字经济人才缺失就是战略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三方面。

如何看待中国“数字经济”走出去

国内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了,可以向外推广。

而且我们国家在整个数字经济的排行中排到第二,也可以说,我们在数字经济消费、市场方面我们排在第一。

技术我们不是最先进的,但是作为数字化经济的市场我们国家是最先进的。这种情况下,阿里也在做,我们应该把数字经济的成熟的东西放到国外去,因为长远来看,数字经济一定是走向全球的,国家和国家之间已经互联了,国际化的数字化产业基地,这个意识是超前的。


升级打怪,降维打击,就看“亚洲财经商学院”微信公众号:AFBSDY

亚洲财经商学院

学院秉承“金融深度·管理广度·学商并进”的教学理念,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合作办学,集聚重磅师资,精益打磨课程体系,致力于打造全金融教育体系,持续输送多元化、复合型的金融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