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切断秦腔大院团的财政支持,它们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吗?

萌萌小笑笑


  • 我们知道,秦腔属于土生土长的草根文化,其主要受众在于基层人民群众,可以说多年来,秦腔主要是靠基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厚爱才得意发展到今天。从基层出发我们来仔细分析秦腔大院团如果断了财政支持,能不能生存?怎么样生存?
  • 秦腔大院团在西北地区也不过十家,单从人才储备上来说,这些大院团囊括了所有的秦腔界戏曲梅花奖和绝大部分的一级和二级演员,不可谓不雄厚,但是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说完全的切断财政支持,就目前秦腔主流市场价值来说,即就是常年累月的演出,其演出收入连基本的演职人员的工资都不够开支,更别说生存和发展了。更何况这些大院团本身也存在这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 秦腔大院团不同于基础剧团,凭靠着资金的倾斜和支持,长期以来形成了机构臃肿,组织涣散,人员慵懒的严重问题。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虽然大部分大院团已经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但从近几年的演出市场反馈上来看,其依然没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基本依靠政府采购的文化惠民演出生存,以上提到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 同时,这些大院团,长期蜗居在大城市,严重脱离基层群众,以自我为中心,其演出剧目大多不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价格严重背离市场经济的规律。传统剧目乏善可陈,新编剧目没有市场,守着那么多的头衔却没有市场,实在是可悲。

如果切断他们的财政支持,首先其剧目的贫乏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其次,虚高的戏价不符合秦腔最基础观众的经济需求。因此上综合供需双方的因素,这些大院团如果被切断财政支持,面临的只要一条路,那就是灭亡。


秦腔须生


就今年春节期间,天水秦安县,陕西的秦腔演出团体比较活跃,观看演出的群众可以说人山人海。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农村地方戏曲不是没有市场,春节看到类似的视频,我曾有过疑惑和质疑———我们甘肃的秦腔剧团去了哪里?中央曾经提出了“戏曲四进”,政府每年都会资金支持安排一定场次的惠民演出活动,近就兰州市的黄河剧院、段家滩的什么“77剧场”,甚至家住安宁和西固区的秦腔爱好者,都很乐意的克服几十公里的不便看晚上的演出。戏曲市场这些年由于不被重视,大多数年轻人之所以不喜欢,也与这方面知识贫乏、乃至空白有关。政府有政策、有支持,很重要的原因,长期养成的等、靠、要,人浮于事,社会责任感缺失密切相关。还有一个因素,外行指手画脚,不尊重传统戏曲的程式化特色,借口与西方接轨改的面目皆非、不伦不类,不但吸引不了新观众,老观众也慢慢的没了兴趣。我们甘肃的秦腔剧院前几年移植的一部秦腔戏曲《锁麟囊》,在西安演出好评不断,后来花费巨资拍成了数字电影,此后,便束之高阁,没了下文。我本人曾亲历一次我们甘肃演艺集团从上到下工作人员仍在坚守的陈旧营销理念———我带从外地来的亲戚老人去看演出,另一位老人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去看现场演出,老人提出能不能录个像回来自己看,可见其喜欢程度!没想到票务人员干涉,托人找领导打招呼也不可以!必须说明,不是用来从事经营,因为录制视频的摄像机就不符合专业水准。从这点上看,戏曲文化更需要传承推广,面临着目前的市场境遇、年轻观众群体少之又少、仅靠老龄化观众群体支撑的尴尬态势,凭借着靠微薄演出收入维持生存的工作人员,传统戏曲面临的问题,思维理念是很大的制约因素。今年春节天水市秦安县的邻省陕西剧团风生水起的演出,甘肃省一级、各市一级的官方传统戏曲团体,不解决思想理念问题,说的狭隘一点,吃饭生存问题首当其冲,演艺人员人才的学成等等,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割舍放下。所以,这些文化产业机构的当家人必须是喜欢、懂营销的内行,切不可让热衷于搞花架子的外行指手画脚。再者,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


用户9247016438988


无法生存,因为各个剧团斗争的太黑暗,像易俗社三意社,研究院。还有很多很多剧团。都在坑那些老剧本,区别就在于唱腔变化多端,没有遵守传统。虽然配音丰富了,但根基丢了,一个个花枝招展。不接地气,因为老秦腔都是扎根在陕西甘肃的土地上的。去乡下演唱那是必须的任务,现在都在剧场演唱。票价是个问题,虽然秦腔变高雅艺术了,但是离开土地了,那就是飘在空中的一场空梦。死路一条,也行在过十年听秦腔的人就慢慢消失了


yangwsnb


陕西的秦腔大,院,团咋没见过到陕北各地搞过啥惠民演出呢?我是洛川的也爱好秦腔,如果光在城市演不下基层也就确实和基层断层了农村年轻一代就没人爱看秦腔就我们年令大的想看却看不上,如果财政不支持他们肯定下乡,因为他们也要生存,还有什么角不角,角都是老百姓捧的,如果老百姓不捧你请问你还给谁当角呢?


耕耘者696


以前不补贴不是照样生存吗?

关键要剧团自身业务强 ,我所在地的老家,有县秦腔团,要是他们和当地山场接合好,不出县区,可以天天演(除庙会日子相同)

关键现在有补贴了他们的戏更不行了,团内不团结,互相排嗤,不留人才。等原因。

为什么甘肃省秦安县秦剧团现在天天演出,有的山场挣不上。

就是他们演艺技能提高,和周边山场和谐共处。


秦声秦韵秦风


国家应该给财政友持,才能保住这个古老剧种。先多年改革自创收入,结果好地方剧团都解散了,现在留下来有个,我想政府应该给老百姓买单,这个钱应该花并且继续让它发扬广大,特别是咱西北人最喜欢的剧种,每天能看到的是自乐班,拿能看到正规剧团演的戏。


快乐老人190869345


只有政府的支持戏剧才有生命力,忧患意识是事业发展的动力,其实民国时期戏剧的发展空前活跃,现在的戏子国家发工资,自己跑堂会跑江湖挣外快!我不知道他们怎么上班!


笑傲江湖2944


文化不一定就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办,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多的是全民参与,那当然财政应补贴,没毛病!陕西省做的很好,为其他地方做了榜样


手机用户5400146870


如切断财政支持,他们喝迷糊都难


手机用户6004111287


三月断了财政饭,四月团长着了慌

一句戏文说的好,兵无粮自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