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还不结婚,因为我还没攒够彩礼钱

你怎么还不结婚,因为我还没攒够彩礼钱

1

莫名间关于结婚彩礼的新闻在视野中多了起来,前两日和朋友出去吃饭,听他们说起他们当年结婚的彩礼钱,对比了如今当下的彩礼,不由得叹一声彩礼是越涨越高了。

朋友大我十来岁,他说他当时给对象的彩礼钱只有4000块,零几年结的婚,他说那时家里实在是没有太多的钱给女方,就那4000块已经都不少了。然后另一个大朋友说,4000的话不算太多,和他那时给了彩礼没法比,至少少了一半还要多。

我听了后想到了自家的几个表哥,要说表哥可比他们两个年龄还要大上几岁,表哥结婚时我才上小学四年级。可当时已经听说表哥结婚,女方家要了二万六的彩礼钱。

如今表哥的孩子都已经十八九了,要知道那个年代能有几家有几万块的存款,结个婚都得向周边的亲戚朋友们凑点借点。要是家里有两三个男孩,那结婚可真是让父母头疼的事。

先是盖了房子,然后才有人给你介绍对象。媒人从中扯红拉线也会收取一部分费用,如果哪一个节日没把媒人打发到位,她们可是会从中作梗,把原来可以成的亲事给搅黄了的。

大表哥给了媳妇家二万六,过了两年二表哥也到了结婚了年龄,谈好了对象后,说到彩礼钱,女方家早已经打听好。说老大当时给了二万六,咱也不要多,一样给二万六。

又是一个二万六,对于一个只有刨地的农民来说这几万块钱上哪弄去。那时又没有什么打工的门路,原本还有班可以上的工厂也倒的倒,下岗的上岗,除了种点地,别有其他收入。

眼瞅着儿子婚事越来越近,彩礼又不能不给,还得硬着老脸再上亲戚朋友面前去借点。老大当时借的钱还没有还完呢,这又得再借上一笔,可算是为难了当时的二老。

好在那时的人民心性还都纯朴,有需要就帮呗,又不是外人,一来自己手头有那么点闲钱暂时用不上,救急之事岂有不帮之理。

就这样,两个表哥是借钱把婚给结了。婚后的数年时间,他们才算是把债还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改革进步,挣钱的门路越来越广,但是孩子们也长大了,再过上几年就该为他们的孩子筹办婚礼了。

各自都在努力的为孩子挣着老婆本,除了供养着上学外,家长还得帮着攒点买房钱娶媳妇钱。倘若把孩子培养成材了,走上社会成为有用之人,能够挣取更多的收入,那么家长就会省心很多。但若子女并非栋梁之材,这些费用家长还是必须得先垫出来,毕竟孩子刚步入社会又到了结婚年龄,也确实没有太多的钱来应对这笔巨大的开支。

2

十几年前的彩礼已经达到了数万之多,而在5年前我们当地的彩礼数目已经变成5万起了。

发小们结婚时一打听给对方多少彩礼,基本上都是说五六万,甚至六七万。当然这些前提是得有房子,这是硬性标准。在农村如果没有房子,是找不到对象的,哪怕你长着天王一般的面貌也没有人愿意跟你,就因为你没有房子。

当然那些自由恋爱的除外,但是一旦涉及到谈婚论嫁时,房子是绕不过的坎。谈是可以谈,想要结婚必须得有房子,有了房子后再谈什么定亲呀聘礼呀三金五金什么乱七八的细节,这样前前后后算下来至少也得六万左右,这还不包括宴客时摆酒的费用。

即使是在同一个市,不同的县区彩礼都不相同。

以前一个同事说,你们那边的媳妇娶不起,要的太高了。我问他他们那边要多少,他说顶多两万。

确实如此,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那个区域的彩礼价格就是比其他区域的彩礼要的高的多。难道是因数我们那边有钱吗?可并不是啊,这也让其他区域的人笑话说你们那边人有钱,要不然彩礼能要那么高。

这个事实放到现在,依然发现我们那边要的彩礼还是蛮高的。

之前说到的那两个大朋友一起出去吃饭时说起他们当年结婚结的彩礼,如今他们说在他们那一片,现在也就是要五六万左右。我暗自一想,五六万?在我们那边只是一半,现在都已经涨到十万了,而且不光得有房还得有车。

我不知道这些彩礼价格是怎么涨上去的,但是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结婚的成本也是节节攀升。难道是人都变得优秀了,还是说钱已经变得太不值钱了。

3

说起这些要彩礼没边的人,也不足为怪,其中也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规律存在。那就是越是有钱的人家,女方要的越少,越是对于那些没钱的人家,要的是越多。

也许是怪嫁过去后生活过的太艰辛了,就想着趁结婚前多要点,以保障婚后的生活可以过的舒坦点。对于那些富有人家,钱已经不算什么了,要多要少生活依然会过的幸福,就象征性的要一点,意思意思得了。

还有一些规律就是越是文化程度高的人,要的彩礼越少,越是没怎么有文化的要的彩礼越多。

还拿自己的几个周边例子说明下,两个表姐大学毕业后,在工作所在地经人介绍找到了适合的对象,当然对象不是本地人,也是外来的。他们结婚时就象征性的要了一两万的彩礼,算是有这么一个过程,当时她们结婚时问家里要多少彩礼时,家里说你们自己看着要吧,反正都是你们自己的,也不用给家里。如果说彻底不要一点吧,怕被亲戚朋友说道自家闺女就这么贱不成,连个彩礼也不给。不仅女方家没面子,男方家也会落一个抠门的话柄。

其实就是这样,说是彩礼,就是一个礼数,并不是把闺女当做商品一样明码标价拿来卖的。

开明点的家庭都知道,这些彩礼要是要了,但不会说女儿要了就给了娘家人,留着娘家人花了。都是让女儿自己存起来,让他们以后生活度日用,娘家人不会说指着女儿结婚来卖闺女赚一笔钱。

但是有极个别的就会把闺女当成是摇钱树,此时不多要点,难不成还指着她再嫁几回不成。把女儿养大就是为了她结婚时赚彩礼钱,回补家长的养育之恩。虽说这个借口是挺合理的,把女儿养大了,又是供吃又是供喝还供着上学,花费了这么多年积蓄,还不能让她在出门前回报一下父母吗。

话是如此说,但是事情这样做就有些过分。尤其是对于那些家庭并不算宽裕的男方来说,要上十几二十万的彩礼确实不是容易的事。谁家不是这样一步一步把孩子拉扯大的,二十来岁的子女能够有多少积蓄拿出来供自己结婚使用,还不是全靠父母的帮衬。可父母已经供养了这么多年,哪还有多余的钱全部满足这些要求。

有人说,要是没有彩礼可以不结婚嘛,干嘛非得找一个要那么多彩礼的女人呢。可感情的事情谁又说得了呢,也许他就偏偏喜欢上了她,非他不娶,这种事情不是谁能左右的。父母不都盼着子女能够早日结婚,好完成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传宗接代延续香火比什么都重要。别说不结婚,他们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换取子女的婚姻。

微博上也刚曝出了一则父母疑因无法给儿子凑足结婚的彩礼钱跳河自杀的新闻,而不久前也曝出一则男方结婚当日女方要求签定不合理的婚前协议而取消婚礼的事情。

女方不知道是得多注重物质才能让男方父母急的跳河身亡,待结婚的新媳妇得有多惦记男人的财产才会让他在结婚当日签下如此不合理的协议才愿意结婚。

物质是生活的基础,可不是非得有彩礼结婚才会幸福。就在这两件极端的事件中间,河北一对新人结婚就没要一分钱的彩礼,赢得了当地市长亲自前往祝福,难道这不比要彩礼没有彩礼可给闹的彼此不愉快要好吗?

结婚是为了什么?是看上了这个人而结婚的,还是说看上了这个人的钱而结婚的。如果是看上了这个人,既然他没有钱他也会让你过的幸福的,如果是看上了这个人的钱而结婚,可要细细的想一想了,比这个人有钱的人多了去了,她会不会中途又看上了其他有钱人而把这个男人给甩了呢?

世事难料,天价彩礼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有钱就可以结婚,没钱就等有钱了再结婚呗。如果强硬的撑起了婚姻生活,过的不顺不开心,也是挺闹心的。与其这样,不如等到有这个能力的时候再结也不迟。

可另一方面,年龄是不等人的,也许错过了结婚的年龄段就很难再遇到合适的人了。

青春年少无财力,人弱钱薄怎娶妻。

欲待黄金满屋时,只怕佳人等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