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小老虎,出門小綿羊:為什麼孩子都是“窩裡橫”

在小區廣場散步,一個差不多4歲的小男孩拿著挖掘機在玩,旁邊直衝衝過來了一個年齡相仿的小女孩,直接把男孩手中的挖掘機搶走,“我要玩這個”。

男孩面對被搶走的挖掘機,愣了幾秒鐘,哇得一聲哭了起來。

男孩的姥姥在旁邊,跟他說:“如果你不想借給她玩,就跟小朋友要過來。”男孩哭得聲音更大了,還不停地用小拳頭捶打姥姥,責怪姥姥沒有幫他把玩具搶回來。

姥姥苦笑著說:“你看,這孩子就是“窩裡橫”,自己玩具要不回來,還在打我。”

家裡小老虎,出門小綿羊:為什麼孩子都是“窩裡橫”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在家裡像個小老虎,霸道得很。出了門卻溫順得像個小綿羊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家長無原則的溺愛

現在的孩子都是捧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尤其是由老人照顧的家庭,所謂的隔代親更是寵上加寵。

雖然孩子小,但是很能看眼色行事。當他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放肆地哭鬧讓家長妥協,他就知道哭鬧是很有用的,以後就屢試不爽。即使媽媽堅守住原則,他知道找奶奶可能會有效。

其實孩子不知道,這樣的溺愛是家人用錯誤的方式,對他表達的愛。但是走出了家門,離開了家人,就不會有人包容接納他的小任性,小脾氣。

家裡小老虎,出門小綿羊:為什麼孩子都是“窩裡橫”

2. 總是宅在家裡

其實孩子的“窩裡橫”大部分是家庭環境造成的。一個孩子天天在家,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四個人圍著一個人轉,照顧得無微不至,任由誰都會養出些嬌子的脾氣。

在奶奶哄著他吃飯的時候,樓下的孩子們正在嘻鬧玩耍;在他哭著要吃棒棒糖時,小夥伴正結伴去動物園;在他靜靜地坐著看動畫片時,廣場上的一個男孩踢球摔倒了,然後另一個孩子跑過去扶他起來。

社交技能是一項習得性技能,不是天生就會的。經常待在家裡的孩子,身邊總是對他百依百順的家人。不知道怎麼跟外面的人相處,不知道遇到矛盾該怎麼處理。

所以當孩子的玩具被搶走了,愣在原地哇哇哭,也是意料之中的反應。

家裡小老虎,出門小綿羊:為什麼孩子都是“窩裡橫”

3. 家裡有個大“窩裡橫”

如果家裡有個爸爸或媽媽,在外人面前和藹和親,從不拒絕別人,總是一個老好人。在家裡卻頤指氣使,吆五喝六。把外面積攢的委屈不滿統統發洩在家人身上。

孩子在這樣的環境長大,耳濡目染,自然也就會學了做家裡的小老虎,外面的小綿羊。

孩子小的時候窩裡橫,外面慫,有的家長可能覺得還挺可愛,不妨事。可孩子總會長大,會走進工作,走入家庭。一個對同事朋友言聽計從,和藹可親;對家人凶神惡煞,百般指責的人,是很難有順心的工作,幸福的家庭。

家裡小老虎,出門小綿羊:為什麼孩子都是“窩裡橫”

那麼,面的窩裡橫的孩子應該怎麼辦呢?

1. 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給孩子定好規矩,什麼是可以的,什麼是不能做的,事先跟孩子約定好。並跟家庭中其他成員達成一致,嚴格遵守。

當孩子撒潑打滾,各種方法用盡都無法達到他的目的時,他就知道,這樣的方法沒用,只能好好按規矩行事。

2. 多帶孩子走出家門

多帶孩子走出家門,不管是在樓下的廣場玩耍,還是到動物園,博物館。只要孩子走出家門,離開了被呵護的環境。他就有機會接觸不同的人,跟不同的人相處。即使剛開始他做得不夠好,時間長了,原先總是躲在你後面的孩子,竟然成了孩子王。

家裡小老虎,出門小綿羊:為什麼孩子都是“窩裡橫”

3. 提高孩子社交能力

當孩子的玩具被搶不知道怎麼辦時;當孩子被別的孩子撞倒哇哇大哭時;當孩子看著成群的小朋友在玩耍而不知道怎麼加入時。這時的你千萬不要給他貼上“窩裡橫,外面慫”的標籤。

這時需要做的就是告訴孩子:當你的玩具被人搶走,哭是沒有用的,你可以走過去告訴他,這是你的玩具,你現在不願意借給別人玩,需要把玩具還給你;當你想加入小朋友們中間一起玩時,你可以先分享你的玩具,邀請小朋友們一起玩。

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讓他面對陌生的環境,突發的情況不再恐慌無措。他就不會是“慫慫”的樣子了。

家裡小老虎,出門小綿羊:為什麼孩子都是“窩裡橫”

4.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記得有位媽媽問過:我的孩子很怕生,出門就不說話,也沒什麼好朋友,怎麼辦?

問題在孩子麼?不是!關鍵這位我熟悉的媽媽,本身就是一個很宅的媽媽,即使出門也是和孩子一起,幾乎沒有約過朋友,那孩子沒有朋友不是很正常的麼。

孩子就是父母的複印件,如果複印件出了問題,那必然是原件的問題了。

育兒先育己,期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